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38565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年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稳态与环境》浙科版必修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科版08年新课改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之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标内容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二、教学要求第一节 植物激素基本要求1解释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体会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感悟科学研究过程中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认同科学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辩证过程。2简述生长素的浓度对植

2、物生长的不同作用,关注植物激素应用的价值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通过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探究实验,学会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学会正确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学会设计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学会规范地制作图、表。发展要求1简述五大类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2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说明1小资料:“二噁英”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2化学调控的概念不作要求。第二节 环境信号基本要求不作要求发展要求不作要求说明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3课时)第一节 植物激素2课时(含探究活动)复习与小结1课时2教法建议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生

3、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难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各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学会对照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是如何处理”、“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等问题,按照科学家的实验和发现过程,逐步深入探索,最后找到“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如果单纯让学生记忆表1的内容,学生是不易掌握的,应该让学生总体了解前三种是促进植物生长,后两种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反应有关,然后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掌握各种激素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协调作用。“植物激素的应用”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具体体现,也是前面所学知识

4、的实际应用,如果运用适当,就可以总结、梳理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四、活动建议“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是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知识背景的。这是一个探究实验,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实验材料可以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2,4-D浓度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配制,浸泡法也可设置不同的浸泡时间。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用具,指导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做好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及时观察与记录、尽量消除实验误差、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等,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共享。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标内容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概述人体神经

5、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4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5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6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7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要求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基本要求1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2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讨论怎样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形成代谢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发展要求概述稳态及其调节。说明稳态的调节机制不作过深过细的拓展。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本要求1辩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2简述神经系统的作用。3简述神经元及其主要结构。4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5阐明神经系统活动

6、的基本形式反射。6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7描述体温调节。发展要求说明1“人的神经系统”及“大脑的结构”不作要求。2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指胞体、树突与轴突三部分,其它不作要求。3“大脑皮层的功能”只要求掌握运动区、体觉区与语言区,其它不作要求。4小资料:“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突触的种类”、“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特点”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5“活动:接受刺激,发生反应”不作要求。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基本要求1说出体液调节及其特点。2举例说出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分泌的部分激素的作用。3简述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与代谢的调节。4解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7、在调节血糖水平中所起的作用,树立质量互变的唯物辩证观。发展要求列举性腺分泌的主要性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说明1“表2-1 下丘脑释放的调节激素”中只要求掌握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神经垂体的作用”作一般了解,不作拓展。3“表2-2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中只要求掌握促甲状腺素、生长激素。4“肾上腺髓质的内分泌动员应急反应”不作要求。5“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不作要求。6“体内水分和钾、钠离子浓度的激素调节”不作要求。7活动:“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不作要求。8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建议活动:人体内血糖水平与胰岛素”不作要求。9小资料:“瘿地方性甲状腺肿”、

8、“课外读:血糖的控制及其异常”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1课时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课时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3课时复习与小结1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重点是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稳态及其调节。从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引出多细胞动物中的内环境。由于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比较复杂,必须借助于学生初中已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与泌尿的知识,在必要复习的同时,可以人体为例进行阐述,或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模拟,增强对这方

9、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于稳态及其调节,教材列举的是到第三节才学的血糖的调节,可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着重明白稳态是一种可变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要维持这种状态,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从而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2)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体温调节。教学难点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虽然在初中已学过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但由于相关的概念比较多,教学时通过回忆及学习教材的内容,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为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打好基础。兴奋传导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比

10、较抽象,难度较大,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演示,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传导的过程、特点以及关系。针对“大脑皮层的功能”这部分知识,只是一般性地了解人脑的运动区、体觉区及特有的语言区,其它内容不要作过多地拓展。“体温调节”,可以通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分析,明白体温调节的关键是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3)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的教学重点: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与代谢的调节;血糖调节。难点是血糖调节。通过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及下丘脑与垂体的学习,对内分泌系统的各种结构建立一个整体印象,理解体液调节中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通过分析,理解并

11、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以及不正常分泌对人体带来的疾病。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难点,教材的阐述思路不是很清晰,应让通过讨论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人在不同时候如饭前、饭后、剧烈运动时的血糖变化以及相关激素的调节,了解维持血糖水平的机制及其意义。关于“性腺分泌性激素”,可结合青春期的特点进行教育。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课标内容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二、教学要求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基本要求1说出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2简述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发展要求说明小资料:“白细胞”,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第二

12、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基本要求1说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树立正确的免疫观。2辨别抗原与抗体、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3简述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4概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发展要求举例说出免疫接种的应用。说明1“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不作拓展。2小资料:“单克隆抗体”,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基本要求1说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2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3讨论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措施,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发展要求说明1小资料:“自身免疫病”,只提供学生阅读,

13、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不作拓展。2活动:“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不作要求。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课时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2课时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2课时复习与小结1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可借助战争的比喻,理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

14、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表达。(2)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把知识整合好,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可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等,明白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

15、生思考,从而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3)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通过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的现象,引入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学习。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从而引出人类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第四章 种群一、课标内容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二、教学要求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基本要求1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2列举种群的特征。3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发展要求1识别种群的分布型。2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说明1活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不作要求。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