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6537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o) 浸渍( 歌当哭(前仆后继(步履( 乎不同(声音激亢(症结( 同嚼蜡( 开天辟地(戕害( 着边际(酣畅淋漓(析 A 项,“梏”应读“ ”;B 项,“履”应读“ C 项,“辟”应读“答案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踌躇和蔼 然 舔舐 骸 笑靥 缉 顾盼 博闻强识解析 A 项,“陨”应为“殒”;B 项,“螯”应为“ 骜”;D 项,“缉”应为“辑”。答案 恰当的一组是()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2、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 ,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半斤八两解析 第一、二组从词义上来区分。 “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岁月,形容时间很长。 “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大相径庭 ”,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结合语境,(1)空应用“旷日持久”,(2)空应用“ 大相径庭” 。第三组从感情色彩上来区分。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故(3)空应用 “各有千秋”。答案 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

3、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 ,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解析 D 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此处用错对象。A 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语本 庄子 徐无鬼:“夫逃虚空者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B 项,“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C 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答案

4、有语病的一句是()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 ,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解析 A 项,搭配不当,“充满”与“辩证法”不搭配,应为“ 充满着辩证法思想”。B 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到“希望该过程中 ”后。C 项,结构不清,“ 就”通常说“ 就而言”。答案 句名篇默写(6 分,每空 1 分)1)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挽歌)(2)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

5、君)(3)惨象,;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4)剑外忽传收蓟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答案 (1)死去何所道 (2)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3)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4)初闻涕泪满衣裳三、阅读理解(27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9 分,每小题 3 分)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 14 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 年才颁

6、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而细致考究下来,“姓” 的来历要比“ 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 “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 ,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 姓” 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

7、“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 氏”就是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

8、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 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

9、后 ,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选自北京日报)国姓氏” 的表述,不正确的

10、一项是()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氏来自男性 ,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解析 C 项,“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答案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和字是不同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续

11、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最新海量高中、”与“字” 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 ,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解析 B 项,“名 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答案 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出现于春秋时期 ,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

12、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解析 A 项,“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答案 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18 分)当代新儒家的先驱梁漱溟1893 年梁漱溟出生在一个笃信儒学的仕宦之家。梁家虽无高官显宦和名家大儒,但教养却极好。梁漱溟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皆具有儒家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1917 年 10月梁漱溟就任北大教习。当时新文化运动已掀起,政治和学术空气活跃的北京大学开始了“反传统”的批旧活动。北大校园里到处贴着批判孔子的大字报、小字报,这使梁漱溟分外别扭。文化界出现了一个最时髦的口号:“打倒孔家店!”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代表中国当时的多种主义和

13、学派,形成了“与儒家传统彻底决裂的联合阵线”。梁漱溟决心为孔子讨个公道,开始研究儒学。他日夜苦钻,上自春秋孔孟,中经王陆、朱子,下至明清诸儒的著作他都从头看起。他还研究相关学派,道家、佛家及“三教九流”,研究西方的哲学和科学,将这些文化加以比较,阐明优长。1921 年以“复兴儒学” 为己任的梁漱溟撰写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出版后连续再版七次,大批读者成群结队追逐他,使他一下子成了举国知名人物,不久他又成了世界级的名儒。在书中,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重点阐述了儒家文化的优点。他高扬孔子的“人生哲学”,归宗儒家的人生观和方法论。这本书成为当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梁漱溟归宗儒家,在激烈的思想论争中独树一帜,尤其与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观点歧异。尽管分歧很大,争斗也激烈,梁漱溟与他们的个人关系仍旧较好。李大钊遇难后,梁漱溟亲自为之装殓、筹办丧事,还一直关心照顾李大钊的家属。据梁漱溟自己表露,这是他按孔子的人生态度处理的结果。他说,自按孔家不计较的直觉处理问题,即使有人反对自己,又明显错误,也不要迫他,人人心中皆有善性;但是是非曲直,尤其事关大的道理,即使豁出性命也要说清楚。他没有什么个人的仇家和对头。梁漱溟归宗儒家后,即开始用儒家的思想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即中国问题 ,中国向何处去。两个问题合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