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645608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呼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湖南省澧县雷公塔中学 曾庆忠邮编 415513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工具性为主导,当前又出现夸大语文的人文性的势头。笔者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和组成部分。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躯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工具性 人文性 和谐统一一 前言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理应有其独立的学科目标。一致以来,关于语文的学科目标的争论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就没有停止过:一会儿工具性,一会儿人文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当成了单一的交际工具,立足点在

2、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上。最近又大提特提语文的人文性,好象我们的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其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讲得非常清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的课程标准准确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因而,笔者认为,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人文性语文教学的情感和体验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人文性的躯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二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勿用置疑,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其工具性。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

3、。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一根本目标,只有语文才能完成,任何一门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而且也无法完成。1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又深深地置根于民族的土壤。人们的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就是语言。当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强,其思维能力就更严密、清晰、准确,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必须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生活在社会里,人们就必须交流,就必须使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讨论工作,人际交往都离不开语言。是语文使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

4、丰富的语言,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知识增强了。没有语言,人们就无法沟通,更谈不上交际。3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沟通离不开语文。同样,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如果你连起码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欠缺,你怎么能学好数学、物理、化学,或者是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呢?因而,语文乃百科之本,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三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广义是指教育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意识的价值观念的反映。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性是人文性的基本内容。中国语文首先是中国的,

5、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广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高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1 人文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本课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即以人为本。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符号。传统的教学忽视了

6、语文教学应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积累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功能。语文教学的材料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章,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乃至终生的。一因而,我们的教学应该回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轨道上来,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2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吕淑湘曾说过, “说到底,语言学本质是一门人文科学,可以利用技术科学的帮助进行它的工作,但是它自身不会变成一门技术科学。 ”人文藏在语言文字里面,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课文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文因素中受到熏陶,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受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养。3 人

7、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工具性。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资源。离开了这些重要资源工具性就无从谈起,无法实现。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为教学服务。无论从教材的选文,还是教材的插图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其人文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的选文都是精美的文学作品和范文,让学生朗诵或背诵这些作品,使他们得到心灵的感染和教育,从教育中得到提升。四 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不可分割的人文性隐藏在工具性里面,工具性有通过人文性体现出来。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但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和重要

8、组成部分,人文性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之上,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躯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好二者的关系,才不会有“人文观”和“工具观”的争论了,才能使语文教学改革沿着良性的轨道发展。1 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和谐的统一。人文性的提出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有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处理教材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还有善于恰倒好处地把握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的灵魂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洗涤,道德情操得到提高。但是,语文课的人文性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也不能代替思想教育。

9、否则一堂语文课就变成了思想品德课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更多地在于学生的体味和感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正所谓“润物无声” 。2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交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传统的语文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拘泥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显得叫条和僵化,很少顾及学生思想情感,个性特点。特别是应试教育,更缺乏师生的人文交流,缺乏灵活与创造,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和应试的机器,更谈不上对学生情感的尊重。要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师生间的人文交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学相长,师

10、生互相研习,共同提高。3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和谐统一。无论是学生的能力训练,还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克服单纯的“工具性”的弊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优秀的学生,使全体学生的学习得到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课堂当成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克服“一言堂” ,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讨论互动,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合作的平台。克服教学手段单一的弊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掌握教材的兴趣和水平。参考文献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 常力源:语文乃百科之本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4c) 刘发建:人文:目标耶?工具耶?小学语文 ,2007.4d) 曾扬明:人文目标:隐性岂能隐埋小学语文 ,2007.4e) 谷公胜:把握两个结合点小学语文 ,2007.4f) 李志宇:语文“人本”课堂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 ,2005.2(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