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4359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材料分析题(共六大题,把答案写入答题卷的相应位置)1.材料一 宗教告诉人们,当地的道德和法律条规都是神祗授意的,宣称地球上的统治者们都是受神的指派,并受神保护的,出于感激几乎每个国家都会与祭司分享它的领土和税收。尽管教会为国家效力,但它声称自己高于所有的国家之上。这个宏伟的梦想,在民族主义、怀疑主义和脆弱人性的攻击下支离破碎。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人们日益意识到这一点,则进一步损害了对宗教的信仰。摘编自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材料二 下表为马丁路德和加尔

2、文的宗教改革观点领域马丁路德加尔文个人与社会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认为一切职业都是有价值的,符合上帝道义的强调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经济方面倾向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农业、手工业,最后才是商业在财富观念上,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政治方面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世俗领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领域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但对于不义的世俗权力,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性。(2)对比马丁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根据材料

3、二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答案】(1)必然性:民族国家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文艺复兴的推动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天主教内部的腐败、堕落(2)精神: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解析】【详解】(1)根据“在民族主义、怀疑主义和脆弱人性的攻击下支离破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入手概括,主要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天主教自身的原因等角度概括。(2)根据材料“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 认为合理

4、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 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精神品质。2.材料 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

5、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答案】(1)目: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解析】【详解】(1)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

6、出整顿地方吏治。(2)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进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点睛】近几年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

7、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

8、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治安机构有何不同。【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第(2)问,“不同”,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

9、制度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在因素、创办形式、职能以及管理等角度分析即可。点睛: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解答时必须依据材料的有效信息,紧扣题干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分析和概括。如对本题第(1)问原因的回答,可以调用平时掌握的解题通法套用解题,原因可以从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层面入手,也可以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层面入手,这样解题就不容易漏掉必答点。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10、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答案】(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

11、;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方便纪年;(2)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解析】第(1)问,“区别”,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是以在位年序纪年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得出: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12、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点睛:本题以汉武帝纪年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仍然不直接考查教材内已有知识点,因而对于此类新材料试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另外,要注意把握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

13、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4、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答案】(1)“”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析】(1)背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材料中的“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时期

15、的相关史实可得出“”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由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结合所学世界史关于科技方面的相关知识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技革命依然方兴未艾,这也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而得以影响到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内容:需要结合材料回答,由材料中“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可以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可以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需要根据上述内容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知识回答。结合前面的背景与上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改革的内容使得我国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