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642892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18 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席勒说过:“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节选。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这些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

2、,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思维不够开阔、艺术鉴赏能力不强、道德修养不足、阅历不丰富等方面的局限,读书时经常见美而不知美,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去充分发现课文中各种美。根据作者的思路,将儿童带进作品所描绘的艺术思想境界中去,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使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美。比如,桂林山水中千姿百态的和谐美;长城雄伟壮观的气势美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儿童树立了美的典范。教师要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源泉,从备课到讲课以及作业批改,都要诱导儿童鉴赏各种美

3、的形态,使儿童产生美感。艺术作品往往是由一个主题思想统帅下的一个个的具体形象构成的统一体,因此要培养儿童具有鉴赏能力,就必须从作家创作的每一个艺术形象入手。1、在字词教学中渗透美。即通过字词学习感受文字美,如学习“月”字,让学生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象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从而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2、在语言中渗透美。即通过读诗句名篇,感受语言美。如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感受到宏伟气势之美。还有桂林山水的清、静、奇、秀的美。 月光曲中的月光若明若暗,朦胧迷离,如梦如幻。感受到仙境般的幽静,仙境般的柔和之美;3、图片欣赏中渗透美。即通过欣赏课文插图、图片、影视资料等,让学生欣赏中

4、获得美,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通过光盘教学,看录象,欣赏到北京夜景之美;4、人物形象中渗透美。即,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美。如教学视死如归 、 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通过抓住王若飞,五壮士等人物的形象,深入体会美的意蕴,获得独特的审美理解。一、认真分析教材中各种美的形象二、借助教材发挥想象汲取美的营养小学语文课文中渗透着许多文学美,是作者深入体验生活,广泛搜集生活素材,在社会现实美的基础上,经过锤炼和艺术加工,以巧妙奇特的艺术构思,借助各种艺术形象,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出来的。这种艺术形象,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缩影。儿童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通过想象进入到作者揭示的内心

5、世界去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描绘的闰土形象是完美动人的。但是,如果儿童们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不展开联想,是不可能领悟到作品美的;只有跳出圈子,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文章的时空转换,通过感情上的飞跃进入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脑海里才会浮现出深蓝色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可爱少年形象。通过想象,枯燥的文字就有了生命,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孩子们会感到月美、山美、水美、瓜美、人更美,同作者一样对勤劳、朴实、勇敢、机智、英俊、天真、活泼的少年闰土产生爱慕之情。三、注意激发儿童美好的情感艺术家没有情感,其作品就不称其为

6、艺术作品,欣赏作品不能打动你的情感,就很难使你的欣赏成为审美欣赏。儿童们对人对物的好恶态度往往是受情感制约的。例如我的战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炽烈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图画、幻灯片创设情境,通过有感情的教学渲染气氛,通过提问设疑诱发儿童的激情等等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教师也只有设法使儿童进入到审美情感状态中去,才能获得美育的成功。四、培养儿童表达美的能力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材中入选作品虽然风格不尽相同,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华,都饱含着美的营养,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儿童学习这些优美的语言,提高他们表达美

7、的能力。作品语言有的朴实、有的华丽,有的明快、有的含蓄,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有的幽默、有的风趣,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含蓄哲理,只要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都是美的。教师要指导儿童品尝各种风格的美,认真学习、模仿和借鉴,以净化儿童们幼小的心灵。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摘要: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展示美、理解美、塑

8、造美、表达美。 关键词:感受美;展示美;塑造美;理解美;表达美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学生美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所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 ,即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以此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带着兴奋之情进入文本。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一首我们熟知的儿

9、歌小小的船时作了精心设计,先后三次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第一次是上课开始时,在黑板上用蓝色画纸布置成“蓝天” ,把金黄画纸剪成的“新月”贴在“蓝天”上,并以富有感情的语调诱导孩子们回想在晴朗的夜晚抬头赏明月的情景,使他们的情感掀起波澜。第二次是引发孩子们从弯弯的月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他们导入蓝天似海、新月如船的神奇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再掀波澜。第三次是让孩子们一边看图画,一边听富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在幻想中慢悠悠地飞上蓝天,坐上新月之船,陶醉在诗的意境里,这时孩子们的情感波澜就推向一个更高的波峰。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

10、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展示美 小学语文文本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表象等独立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去感受文本的美。如桂林山水中有关漓江水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读完课文后,有的说:“我仿佛见到漓江水在草丛中流淌,声音十分轻柔。 ”有的说:我仿佛听见小鱼儿在窃窃私语此时,漓江水之美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在形态美的呈现中自然形成。 成功的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

11、剂。如趵突泉中有关泉水那段文字的描写,音调优美,想象奇特,妩媚多姿。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句式,节奏鲜明,如诗歌一般。 “纯洁”、 “活泼” 、 “鲜明”等词的赞美之情倾泻而出,仿佛美妙的抒情曲。教师运用绘声绘色的美读,向学生传达语言丰富的美感和内在的神韵,展示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获得朗读艺术美的享受。事实证明,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技巧娴熟、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教师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三、引导学生理解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12、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进而理解、体悟文本中蕴涵的美。 (一)想象中体悟意境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景色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文本所蕴涵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净化和升华的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热

13、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品读中理解词句美。 在语文中实施美育,主要是在词语、句子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可以说,如今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好词佳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推敲文本中的语言。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四、引导学生塑造美 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 ,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一)动手操作创造美。 小学语文文本浅显易懂,语言极为简练。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来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经常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形象的再现文本,唤起学生丰富的

14、联想,从而引导学生创造美。如教学完荷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来描绘一幅千姿百态的荷花图 ,学生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感受到荷花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填补空白创造美。 教材中有未确定因素的空白,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如白杨一课结尾写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有的教师就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的情景发

15、挥了想象:爸爸在沉思,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边疆的生活,能否也扎根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建设者。学生在想象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了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文本中的人格美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其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升发美感。 五、引导学生表达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都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

16、地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性,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小说般的形象,戏剧般的冲突,相声般的幽默,诗一般的激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炼出的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焕发出学生急切的表达欲望与优美的表达过程。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美、理解美,塑造美,展示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