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 精品讲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6316519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45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 精品讲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 精品讲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 精品讲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 精品讲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 精品讲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 精品讲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制度基础 教学目的: 熟悉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本特征,了解经济制度和经济体 制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 的内涵;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总体 特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及具体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1 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4.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4.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1.1 4.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形成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的形成是 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的重大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1.2 4.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脱离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脱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第二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1.34.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 我国现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

3、段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 二者长期并存,但水平均不高的特点。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2 4.2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4.2.1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4.2.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2.3 非公有制经济 4.2.4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2.1 4.2.1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内涵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涵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 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 面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

4、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 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 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必然要求,具 有客观必然性。 (1)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 (2)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是由我国其他经济

5、条件决定的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2.2 4.2.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原因: (1)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 地位,并且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 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

6、度基 础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 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 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 质基础。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的,应该看它在社会总资产 中的比例和所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是否占优势。它是是全局 的主体性和局部的差异性的统一。 (2)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有量的标准,还要有质的标准。它是质和 量的统一。 (3)

7、公有制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 它是基本形式和多种形式的统一。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人民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集体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 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又一基本形式。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股份制经济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一种 高度法制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 股份制一般包括两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是指通过

8、法律程序向社会公开发 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2)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 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 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一种企业组织形 式。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当前,把发展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意义在于: 第一,推行股份制能够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影响力和带动力。 第二,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 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股份合作制经济

9、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指以本企业或合作经济体内的 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 特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股份合作制经济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 第二,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 第三, 盈利性和互助性相兼顾 第四,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存在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2.3 4.2.3 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 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私营经济

10、 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 制经济。 外资经济 所谓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 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2.44.2.4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我 们应该承认,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的所有制结构还们应该承认,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的所有制结构还 存在许多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存在许多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

11、深化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

12、发展 强化对各类经济的依法管理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3 4.3 社会主义分配结构社会主义分配结构 4.3.1 社会主义分配结构及其特点 4.3.2 社会主义分配结构与市场经济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3.14.3.1社会主义分配结构及其分配结构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分配结构及其依据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重要环节。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客观依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代社会生产力结构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性质: 所谓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 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按劳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按劳

14、分配的特点: 企业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主体 ;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效益 相联系; 按劳分配是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 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按生产要素分配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按生 产要素所有者在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收益分配的 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有: 资本收入 土地收益 经营才能收入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4.3.24.3.2社会主义分配结构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分配结构与市场经济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 收入分配的总原则。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消耗

15、的劳 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较。在分 配上体现效率原则,就是个人收入分配 不仅要和劳动挂钩,而且还要与劳动成 果紧密相联,个人收入高低与其劳动效 率成正比。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兼顾公平是指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社会成员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 入差距大体上要保持合理,不能过分悬殊,不能超过人们现实的社会心 理承受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同一原则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 前提。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之一,实现共同富 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资 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 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