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56315650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 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 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 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尊重而不是吸收当地文化,B不选;C在题干中根本没提及,故排除;D题干没提及传播文化,故排除D;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对于各地文化与周天子所在地的文化应该是一种逐渐的融合,故选A。2.下图是两幅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结构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

2、正确信息是 ( )A. 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优越性B. 先秦已建立中央集权C. 宗亲关系是官僚政治的基础D. 森严的等级制度凸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无论是天子平民的结构还是皇帝县令的结构都体现了森严的等级特点,故选D项;由图示内容并无法说明郡县制优于分封制,排除A;先秦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排除B;宗亲关系是贵族政治的基础,排除C。故选D。3.“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

3、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宋朝考试实行糊名法,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的信息,B错误;据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代和唐代都重视进士科,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的信息,D错误。4.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后,直接掌管六部和国家政事,每天处理奏章数百件。为此他自嘲道“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为此朱元璋设立A. 中书门下B. 殿阁大学士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导致政务缠身,为此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其

4、处理政务,B选项符合题意;中书门下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A选项排除;内阁是明成祖朱棣设置的,C选项排除;军机处是在清朝雍正时期出现的,D选项排除。5.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C. 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照片D. 有关“二十一条”的新闻报道【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时间是1897-1920年,英

5、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56-1860年期间,莫里循不可能留下相关的资料,故A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莫里循留下的资料中可以与此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在1912年元旦时期,莫里循留下的资料中可以与此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关“二十一条”的新闻报道在1915年,莫里循留下的资料中可以与此有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6.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甲午战争形势简图,对图中地点发生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A. 处1894年9月,邓世昌牺牲于此B. 处1895年2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6、C. 处1894年l1月,日军制造大屠杀D. 处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l1月,日军制造大屠杀,地点为,选项C正确;为丰岛海战,日本偷袭中国运兵船,排除A;为黄海海战,此时北洋舰队尚未全军覆没,排除B;马关条约签订地在马关,选项D排除。【点睛】准确记忆甲午战争过程即可解答本题。7.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A.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B. 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C. 可作清

7、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D. 思想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政新篇。根据材料“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表明赵烈文对资政新篇持肯定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等,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而不是资政新篇,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改革只涉及“器物”而不触及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理念不同,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会成为清政府的全面改革内容的借鉴,故C选项错误。8.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

8、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进入湖北,占领武汉”,结合所学,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势如破竹,1927年1月占领武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故B正确;1911年武昌起义,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28年创建工农红军,1937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9年是五四运动10

9、0周年,我们对于五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它的意义和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材料表明五四运动意义在于A. 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B.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D. 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表明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

10、子大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故A正确。领导力量的改变、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思想多元化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错误。10.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A.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几个选项之间迷惑性较大,需要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进行仔细辨别比较。题中关键词是“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

11、”,所以主张国共合作。A项中共第一个党纲是在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的,是要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所以错误;B项是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才确立;C项是在1924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只有D项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提出的,符合当时国情的纲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11.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C.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答案】A【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

12、7年)时期,A正确;“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是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是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发生在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C、D。12.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D. 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答案】B【解析】国共两

13、党的分歧和矛盾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会有缓和,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不会消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长征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故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熟,C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国共合作抗日的主旨,排除。13.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 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 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C. 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 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答案】D【解析】材料“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

14、华北的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反映了该学者强调淞沪会战的消极影响,从而低估了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战略意义,故D正确;材料并未对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进行赞扬,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的战略,而是强调淞沪会战的消极影响,故B错误;材料内容是对淞沪会战的评价,而不是说明如何进行淞沪会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强调淞沪会战的消极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其它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4.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

15、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A.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B. 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C. 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D. 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可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正阳抗战体现抗战民族性和完整性,故A项正确;BC项此案例中没有体现;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故D项错误。15.下副漫画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军事行动是A. 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 转战陕北,破解重点进攻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刘邓”“”“重点进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史实,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刘邓率领军队挺进大别山的史实,而不是战略决战,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刘邓率领军队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史实,而不是转战陕北,破解重点进攻,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强渡长江发生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