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56308013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古代希腊,规定议事会成员的任期为一年且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中任议事会成员的时间总共不能超过两年,均进行抽签选举。这种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A. 动摇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 参政权利与公民财产没有关系C. 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保障所有公民直接参政的机会【答案】C【解析】古希腊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忽视了参政者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

2、是打击部落贵族势力击,故A错误;当时公民实行财产等级制,故B错误;保障所有公民直接参政的机会,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故选C。2.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各等级政治权利的依据是A. 家世血缘B. 社会地位C. 财力大小D. 居住地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梭伦改革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依据财力大小实行财产等级制,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赋予不同等级不同的政治权利与义务,C项正确。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梭伦改革依据财力大小实行财产等级制,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3、,财产的多少影响社会地位,B项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D项错误。【点睛】熟悉梭伦改革的内容,紧扣材料信息“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各等级政治权利的依据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雅典)使普通公民成为精英政策分歧的裁决者,从而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办法。”与之直接相关的内容是A. 陶片放逐法B. 公民大会C. 四百人会议D. 陪审法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政治领袖或政治精英在处理政治问题或进行决策时出现分歧,就可以由普通公民

4、来进行裁决;在召开公民大会时,如果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将其名字写在陶片上,并将他进行政治流放,A项正确。公民大会最重要的议程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与材料强调陶片放逐法不符,B项错误。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与材料强调陶片放逐法不符,C项错误。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与材料强调陶片放逐法不符,D项错误。4.按照法律规定,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选举法还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它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A. 主权在民B. 分权制约C. 轮番而治

5、D. 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由“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它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可知,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担任公职的机会,故选C;ABD均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5.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材料实际上说明,古代雅典A. 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B. 公民才能根本无法施展C. 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D. 民主制易滋生多数暴政【答案】D【解析】“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这句话是在说在古代雅典民主制下,公民的个人利益不如集体利益重要,集体的决策可以决定一个公民的命运,结合所学可知,陶片

6、放逐法就是个很好的说明,所以题干是想强调民主制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故选D;AC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B与史实不符,故排除。6.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以意大利为发源地,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是A. 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B. 推进城市自治运动的需要C. 自然法理念的普世价值D. 对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思想属于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城市自治运动,不属于根本原因,故B错误;自然法理念的普世价值,说法过于抽象,故C错误;当时西欧工商业发展,复兴罗马法是出于对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的保护,故D正确。

7、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时间范围“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再结合所学知识区分文艺复兴的时间,即可排无关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A. 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 B. 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C.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答案】D【解析】材料“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反映了罗马法注重法定的形式,体现了形式主义的特征,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审判的程序是否严密,故A错误;材料也没

8、有反映习惯法的原则,故B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错误。故选D。8.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罗马法A. 是优于印度的法律B. 蕴含自然法精神C. 具有与众不同特点D. 包含典型的案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强调罗马法之所以优于印度法律,主要是罗马法中有“自然法”的精神,故B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作者的观点,故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罗马法有不与众不同的特点,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中有典型的案例,故排除D项。点睛: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自

9、然法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9.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A. 体现正义和理性原则B. 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C.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 是资本主义法制先导【答案】A【解析】题干是想强调自然法是使得罗马法能够在后来影响世界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自然法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重视法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它体现了公平和正义,是理性原则的体现,故选A;B

10、C的说法本身符合史实,但是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罗马法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故不应该是资本主义法制先导,所以排除D。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是在考查罗马法与自然法的概念区分。10.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

11、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据此推知,万民法A. 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B. 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础扩大C. 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答案】B【解析】古代罗马时代是奴隶制时代,不可能有居民间的平等,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万民法是“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是因为罗马帝国不断扩大,原有的法律没法解决新形势下的很多司法问题,故选B而排除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故排除C。11.英国1679年通过的人身保护法,议会上院意图阻扰这项立法,下院经过反复斗争,最终才得以通过。这表

12、明当时英国A. 上院有较大的权力B. 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 上院的权力转移到下院D. 上下两院权力斗争激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议会上院阻扰人身保护法的通过,下院与其多次斗争后才通过该法律,表明上院仍有较大权力,A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成为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英国议会中上下院权力分配趋势是上院转向下院。材料反映出上下院对人身保护法的争议较大,不能够推断出上下两院权力斗争激烈,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主旨信息“议会上院意图阻扰这项立法,下院经过反复斗争,最终才得以通过”,结合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

13、答案。12.议会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最初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代表国王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这主要反映出,英国近代民主制度A. 秉持王权至上的原则B. 源于国王与贵族抗衡C. 具有继承性和浙进性D. 缺少自主创新的精神【答案】C【解析】议会由“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到“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由“最初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代表国王行事”到“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这种变化说明英国的民主制度中的议会

14、制度和内阁制度是在继承之前的制度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故选C;由于题干中提到最终议会赢得了最高地位,故A的说法错误,故排除;题干中只有议会制度的形成是由于国王与贵族的抗衡,故B以偏概全,所以排除B;D不符合史实,上述发展演变就是英国人的自主创新,故排除D。13.沃波尔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能言善辩,曾先后担任国防大臣、海军司库、主计大臣、财政大臣等职务,其执政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利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王位更迭后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B. 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C. 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D. 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答案】D【解析】材料只反

15、映了沃波尔面临反对派“太子帮”的压力,并没有使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故排除A;沃波尔当时已经是内阁首相,所以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故B不符合史实,排除B;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就“统而不治”了,故C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C;沃波尔作为首相是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选举产生的,而当时面临反对派“太子帮”的压力,说明当时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故选D。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这一题用排除法就更好些。14.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法案使之生效;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若在国会开会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法案在十天后自行生效。这体现的美国民主政治原则是()A. 人民主权 B. 民主共和 C. 分权制衡 D. 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制衡关系,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