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56307687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导论(14个doc)8(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进山2005年深圳注协CPA财务成本管理辅导笔记2005年深圳注协CPA财务成本管理辅导笔记孙进山 市话通:26247650本资料系为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CPA考前培训班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参考了其它资料,在此予以感谢。重申本资料非商业目的,若有错误之处请告之予以更正。第六章 流动资金管理第一节 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一、现金管理的目标企业存置现金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1、交易性需要是指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的需要。2、预防性需要是指存置现金以防止意外的支付,其中借款的能力也能影响企业预防性的资金需求。3、投机性需要是指企业存置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

2、比如有廉价的原材料和短期投资的股票以及有价证券。4、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决策,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现金短缺造成的损失有:丧失的购买机会以及造成的信用损失和得不到折扣的好处。但现金存置过多会造成收益性较低。二、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现行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使用现金的规定包括:1、现金的使用范围。 2、库存现金限额。 3、不得坐支现金。 4、不得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5、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 6、不得套用银行信用。 7、不得保存账外公款,包括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和保存账外现钞等各种形式的账外公款。三、现金收支管理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如果企业能尽量

3、使它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时间趋于一致,就可以使其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这就是所谓现金流量同步。2、使用现金浮游量。从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账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这段时间的占用称为现金浮游量。不过,在使用现金浮游量时,一定要控制使用时间,否则会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3、加速收款。这主要指缩短应收账款的时间。4、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指企业在不影响自己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四、最佳现金持有量(一)、成本分析模式1、资本成本。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它的资本成本。2、管理

4、成本。企业持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就是现金的管理成本。3、短缺成本。企业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4、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能使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二)、存货模式相关成本包括: 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现金的交易成本与现金转换次数、每次的转换量有关。假定现金每次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在企业一定时期现金使用量确定的前提下,每次以有价证券转换回现金的金额越大,企业平时持有的现金量便越高,转换的次数便越少,现金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反之,每次转换回现金的金额越低,企业平时持有的现金量便越低,转换的次数会越多,现金的交易成本就越高。可见,现金的

5、交易成本与现金的平时持有量成反比,这与现金短缺成本的性质是一致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机会成本与现金的平时持有量成正比。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总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C表示现金的平时持有量T表示一定期间内的现金需求量F表示每次出售有价证券以补充现金所需的交易成本K表示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即有价证券的利率令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即可求得达到最低的相关总成本时的现金持有量C(2TF)K也可根据一阶导数的原理得到上述公式。(三)、随机模式如果企业的货币支出是随机的,货币资金的需要量事先无法预知,企业就可以制定一个控制区域,当货币金额达到该区域上限时,即将货币资金转换成有

6、价证券,当货币金额达到该区域下限时,售出有价证券,如果货币资金余额处于两个极限之间,则不需要买卖有价证券。现金存量的上限H、现金返回线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H=3R-2L式中:b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i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可根据历史材料测算)。而下限L的确定,则要受到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第二节 应收帐款的管理一、应收帐款的管理目标1、应收帐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商业竞争形成的应收帐款,它是一种商业性用,它是应收帐款管理的主要问题。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它不属于商业性用。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

7、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款赊销;如果应收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二、信用政策的确定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一)、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 信用期间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晌;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收账费用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

8、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间,情况与此相反。 计算步骤:(1)、计算增加的收入造成的盈利。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2)、应收帐款增加造成的应计利息的增加,等于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等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4)、现金折扣的增加(5)、由于需要多进存货而造成资金占用的增加,同时造成的存货占用的应计利息。(6)、计算由于存货增加造成的应付帐款的增加,从而节约流动资金,从而减少对营运资金占用的应计利息。(7)、关于应收帐款的占用资金的处理: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按照应收帐款平均

9、余额乘以变动成本率进行计算。(二)、信用标准的确定1、品质,这一点经常被视为评价顾客的首要因素。2、能力,是指顾客的偿还债务的能力,主要是看顾客的流动资产的质量。3、资本,是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4、抵押,是指顾客无力付款或者无力支付款项时,能够被用于抵押的资产。这对不知底细和信用状况有争议的顾客尤为重要。5、条件,是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三)、现金折扣政策1、现金折扣政策是指对顾客在商品上所做的扣减。现金折扣的采用需要在增加的收益和增加的成本中进行选择。2、现金折扣的信用期的计算。这个问题需要在解题时进行综合和分析。三、应收帐款的收帐,是对应收

10、帐款进行监督,分析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占多少,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而可能成为坏账。制定的收帐政策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第三节 存货管理一、存货管理的目标:保证生产或者销售的经营需要、出自价格的考虑,可能进行批量进货。二、储备存货的有关成本1、取得成本,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1)、订货成本由固定的成本和变动的成本构成的。其中固定成本为F1,主要是指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变动成本和订货次数相关的,是由差旅费用、邮资费用等构成用D/QK来表示的。订货成本的公式为=F1+D/QK(2)、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用单价D乘以数量U表示,购置成本=DU。(3)、订货成本加上购置

11、成本就是存货的取得成本。取得成本TCa=F1+(D/Q)K+ DU。2、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TCc=F2+Kc(Q/2)3、缺货成本,用TCs来表示。4、存货的总成本TC=TCa+TCc+TCs= F1+(D/Q)K+ (DU)+ F2+Kc(Q/2)+TCs5、企业存货最优化的标准,是上述公式之和最小的存货持有量。 类别构成详细项目与订货批量的关系决策相关性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订货变动成本成反方向变化相关订货固定成本无关不相关购置成本存在价格折扣时与订货批量成反方向变化存在价格折扣时相关储存成本储存变动成本与同向变化相关储存固定成本无关不相关缺货成本成反方向变化存在缺货时相关三、

12、存货决策1、按照存货管理模型,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总成本最低,这个批量叫做经济订货量或者称为经济批量,有了存货经济批量,就有了最适宜存货进货的时间。2、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七个假设:(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在需要时可立即取得; (2)、能集中到货,即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即存货全年需要量为不变的常量; (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 在上述条件下,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推导如下:总成

13、本TC=F1+D/QK +DU+ F2+KcQ/2在计算最佳订货量时,将Q作为变量,对上述总成本公式求一阶导数。当一阶导数值为零时,总成本有极小值,Q则为最佳订货量。故有:Q=(2KD)Kc1/2,此公式为最佳经济进货批量的求解公式。(3)、通过最佳经济进货批量得出:最佳进货次数N=D/Q=DKc/2K1/2。此时与经济进货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TC(Q)=2KDKc1/2。最佳订货周期为t=1/N。经济订货批量占用的资金I= (Q/2)U=KD/2Kc1/2U。(4)、存货经济订货批量可以通过图解法求得。先计算出一系列不同批量的各有关成本,然后汇出各种成本线,在最低点的存货量,就是存货的最佳经

14、济批量。3、基本模型的扩展(1)、订货提前期。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表示。它的数量等于交货时间(L)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积:R=Ld。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即在库存存货为R件时,必须进货。(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尤其是在产成品入库和在产品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假设全年的存货需用量(D),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d),单价(U),一次订货成本(K),单位储存成本(Kc)。假设每批订货数量为Q,由于每日送货量为P,故该批存货全部到达的天数为Q/P,称为送货周期。因零件的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内全部耗

15、用量为(Q/P)d,所以最高的存货库存量为Q-(Q/P)d,平均存货为(1/2)Q-(Q/P)d,此时与经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TC(Q)=(D/Q)K(Q/2)(1-d/p)Kc。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为Q=(2KD/Kc)P/(P-d)1/2此时可以得出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的计算公式为TC(Q)=2KDKc(1-d/p)1/2(3)、关于存货陆续供应使用的情况下对是否采用外购还是自制的存货,可以作为比较。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点是:一是将外购的零配件作为经济订货批量来进行求解,得出外购的存货的经济进货批量的成本,然后计算出外购的总成本;二是将自制的存货作为陆续供应来考虑,得出经济订货批量的成本,然后计算出总成本;三是将此两种成本进行比较,成本最低的作为采用的方案。(4)、保险储备,按照某一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出现需求增大或者送货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