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56306538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 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 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C. 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D. 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答案】C【解析】【详解】古时的婚姻“上以事宗庙”,可见婚姻带有宗法色彩,C正确。材料未提及物质追求,A排除。尊老爱幼在材料中未体现,B排除。家庭分工在材料中未体现,D排除。故选C。2. 秦朝实行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引起了农民起义C. 打破了世袭特

2、权D. 推进了民主进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朝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打破了世袭特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对缓和社会矛盾没有多大影响。梭伦改革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打破了世袭特权,推进了民主进程。两种制度的实施都不是引起农民起义的原因。所以C项正确。3.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 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B.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C. 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色彩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答案

3、】A【解析】【详解】皇帝制度最大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不仅仅是皇帝的称号,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专门的称号,故A正确;B是郡县制的特点;C中神秘色彩没有体现;皇帝制度顺应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故D错误。4.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 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 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 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北宋王朝通过轮换的方式将军队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手里,极力地削弱将领对士兵的控制权,这有利于

4、维护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坐大,故选A。B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北宋王朝的这种做法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削弱了官兵的凝聚力,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轮换背后的用意即可作出判断。5.唐太宗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后,拜其二子为小可汗,外示优崇,实欲分其势也。唐高宗分别册立西突厥的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并令他们各领所部,“赤心向国”。这些举措A. 消除了西北部游牧政权的威胁B. 是唐朝国力不足下的被迫选择C. 利于分化突厥势力以加强控制D. 确保了突厥不再与唐政府为敌【答案】C【解析】【

5、详解】唐朝中央政府册突厥首领,这是羁縻政策,有利于分化突厥势力以加强控制,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太宗和高宗时期正值唐朝强盛时期,选项B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该政策并不能保证突厥不再与唐政府为敌,排除。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 汉代的内外朝制B. 唐代的三省制C. 明代的内阁制D.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指的是明代的内阁制。明代废除丞相后,内阁担负起丞相职责,但是没

6、有丞相的权力,故C正确;汉代的内外朝制既有相名,也有相权,故A错误;唐代的三省制具有相权,故B错误;最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比丞相的权力还要大,皇位继承都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康熙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式微乃至被裁撤,故D错误。7.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平民开展了长期的反对贵族专政的斗争,也迫使贵族做出让步,许多有利于公民权的法案不断颁布,平民的公民权不断增加。这些法案的颁布表明A. 贵族让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B. 平民与贵族取得了平等的地位C. 平民的不懈斗争是重要推动力D. 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的现实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罗马平民开展了长期的反对贵族专政的斗争,也

7、迫使贵族做出让步”“许多有利于公民权的法案不断颁布,平民的公民权不断增加”说明罗马平民长期与贵族斗争迫使贵族做出让步,平民也获得很多公民权利,颁布了很多有利于平民的法案,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罗马社会发展过程中平民的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C选项正确;平民的斗争迫使贵族做出让步,颁布了很多有利于平民的法案,是平民的斗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不是贵族的让步,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可知,平民的斗争迫使贵族让步,颁布了很多有利于公民权的法案,但不能够得出平民与贵族取得了平等的地位,故B选项与史实不符;罗马帝国的建立是在公元前27年,故D选项与材料不符。8.凯瑟琳德林克鲍恩在民主的奇迹:美

8、国宪法制定的127天中这样描述: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的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我们在这里也是一样。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 体现了适时妥协的理念B. 强调了三权分立原则C. 损害了地方各州的权利D. 加强了联邦政府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可知,美国宪法的制定是中央和地方互相妥协的产物,故选择A选项;材料体现的是宪法制定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做法,与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政府的集权无关,故排除B、D选项;做出妥协并不会损害各州的权利,故排除C选项。9.下图所示是法国187

9、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A. 建立君主立宪制B 确立共和政体C. 否定巴黎公社运动D. 阻止保皇派复辟【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片中“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后,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展开了反复较量。1875年,国民议会终于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为防止保守势力再次抬头,阻止保皇派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阻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D选项符合题意。法国

10、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A选项排除。1875年宪法颁布后,法国已经确立共和制政体,B选项排除。材料与巴黎公社无关,C选项排除。10.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对“普鲁士式的宪政”解读正确的是A. 德意志帝国皇帝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B. 宰相要对皇帝和联邦议会负责C. 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拥有较大决策权D. 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普鲁士领导下德国完成了统一,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资产阶级,因此资产阶级“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

11、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可见不是实行美国的三权分立,而是有普鲁士特点的宪政,即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故答案为D。德意志帝国首相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A错误。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联邦议会负责,B错误。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较小,C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德国近代的政体,要求结合1871摸哪德意志宪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11.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英、德、美、法B. 英、德、法、美C. 英、美、法

12、、德D. 美、英、法、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循序渐进”得出该国采用是温和改良的方式,结合所学应为英国,以宫廷政变确立君主立宪制;“借尸还魂”得出该国民主政治保留很多旧制度的局限性,结合所学应为德国,保留较多的专制残余;“循环往复”得出该国民主政治确立较为曲折,出现很多反复,结合所学应为法国,共和制度确立十分曲折;“独辟蹊径”得出该国的民主政体不同于之前的国家,是一种开创,结合所学应为美国,是第一个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选择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12.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A. 外国倾销的商品价

13、格昂贵B. 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 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 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五口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可见此时中外贸易并不兴盛,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有关,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外国的商品是机器产品,相比于中国手工业产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质优价廉;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选项错误,开放的五口都是东南沿海的城市,距当时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较近。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

14、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 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 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 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故C正确;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对侵略,资产阶级在反侵略的同时还追求民主,因此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不一致,故A错误;资产阶级斗争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

15、导,故B错误;农民阶级没有经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故D错误。14.“在思考中国的这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其他任何战争的时候,笔者必须明白,中国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实际上中国像一个百孔千疮的沙袋,一拳击去,沙子四处飞溅。”作者在此认为中国“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 中国人缺乏民族意识B. 中国军队战斗力涣散C. 君主专制体制的落后D. 清政府备战组织不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可知,此时国人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没有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因此造成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军队战斗力涣散、君主专制体制落后、清政府备战组织不力材料材料中没体现,BCD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5.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A. 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B. 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C. 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 建议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答案】C【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