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56091659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前导学材料】填空题1_代文献四民月令中的记载反映了_商业活动的活跃,此时虽无专门的市场,但已存在农副产品的_买卖。其中“四民”的主体仍是_。2._ 代出现按_结成的商帮,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_和_。3. 唐代“雄富冠天下”的城市是_;宋代“市井最盛”的城市是_;清代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_。【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识记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概况,如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人及商业都会的形成,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过程方法目标:采用讨论法、分析图表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获得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学习,了解与认

2、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的学习,理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无商不奸”与“无商不活”。【教学重点】古代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尽管历代专制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商业经济始终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中国商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商业就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得到持续不断地发展。到了汉代,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唐朝商旅往来十分频繁,胡商和外商遍布全国。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区和北非等地。明代,会馆和商帮的出现更说明了商业经济的发达。

3、其次,专业性的商品市场“市”应运而生。早在秦汉时代,大城市就拥有了专业的商品市场“市”,政府实行严格的管理政策。六朝时“草市”的形成说明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唐朝的“夜市”比较繁荣,反映了商业的发展。而“草市”则逐渐由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发展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再次,商运交通十分发达。秦汉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四通八达的驰(驿)道建设为商运交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西汉开通的丝绸之路见证了对外陆上商运畅通无阻的史实。唐朝对外交通水陆并举,邸店、客舍、车坊等服务于商运辅助性经营场所也纷纷出现。同时,商业都会遍布全国,影响深远。战国的许多城市

4、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两汉时期商业都会正式形成。唐代除长安和洛阳外,后期则有“扬一益二”的提法。宋代开封和明代的苏州商品经济都十分发达。【学习建议】了解古代商业发展概况和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学习重点。建议同学:(1)全面了解和把握古代商业的繁荣、市在历代的发展的基本内容,同时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和小字增进对古代商业发展概况的感知。(2)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和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特点。认识商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上的重要地位。(3)活动建议:组织课堂讨论,体会商人奔波劳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感悟商业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学设计】

5、1.古代中国的商运(1)汉代:汉代商运活跃。四民月令中的记载反映了乡村商业活动的活跃,虽然没有提到专门的市场,但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 “四民”指士、农、工、商。(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3)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4)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其中,晋商与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2.“市”的发展(1)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4)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

6、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3.关于“商人”。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商人的活跃,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大的都市,往往汇集了商船,水上运输,规模宏大。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出现了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许多官吏也参与争利,以致朝廷不得不严令限制。商人也时常面对人身财产安全风险。4.商业都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2)汉代的都市也因为商业的集中,出现了繁荣景象。王莽曾在长安和“五都”,即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7、。(3)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商业都市,有建康、山阴、襄阳、郢州、交州。(4)唐代除了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广陵也是“雄富冠天下”。(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6)清代繁华的都市有苏州、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5.我国古代商业的重要表现和特征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的主要表现在:(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集)。(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

8、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

9、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商人的自然组织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亲缘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6)城市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3)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4)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5)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知识结构 汉代:乡村商

10、业和商运都很活跃,已存在季节性买卖,但并不追求利润,仍强调农本古代商业的繁荣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道路通畅,行商安全 宋元:海外贸易尤为发展迅速明代: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比标价,收受金钱必须投入陶制容钱器,否则受罚 汉代:集中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市”的发展历程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夜市繁盛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 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商人的活跃 商人为逐利往来奔波, 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 战国:有的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

11、商业都会的崛起 南北朝、唐代:商业都会繁荣 宋代:商业都会夜市、晓市都很繁华,还有定期庙会集市 清代:出现许多名镇【通用课件】附后【课后练习】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早在汉代就出现的商业现象是A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B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C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D金陵向西贾客多2古代中国的“草市”是指A买卖草料的专业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C城市集中贸易的地点 D与少数民族交易的集市3明清时期, 晋商和徽商的形成说明了商业的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海外贸易的发达商帮结成往往带有地域性特征 A B CD4.明朝, 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A会馆是开会的地方B会馆的出

12、现, 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C会馆是不同地域商人存钱的地方D会馆是商人居住的客钱5宋代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清明上河图, 最主要的原因是A当时的绘画题材丰富 B画家的风格及技巧成熟C画家的刻苦钻研 D城市经济的繁荣6商人在“市”里可以进行自由商业活动始于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7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 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到宋元的海路贸易为主, 其原因是南方相当稳定, 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 丝绸之路不畅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造船技术的提高A B C D8古代古代的商业都会城市较早地记载于A史记 B战国策 C汉书地理志 D资治通鉴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贞观元年十月融敕:五品

13、以上,不得入市.”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 材料2 禁九品已下清议官(通过科举入仕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禁百官置邸贩鬻;诏王公卿士不得与民争利,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燃易邸(交易买卖的店邸),并罢之。 旧唐书德宗纪材料3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 , 从六品上; 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 度量器衡,辨其真伪轻重。 新唐书百官志请回答:(1) 材料1和材料2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唐朝要下这些禁令, 对繁荣经济有否有益处?(2)材料3又说明了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 联系今天的有关政策, 谈谈你的看法。【资料汇编】一、中国商帮探密蒋兆勇 郝冀川2003年7月21日历来,中国商人商圈都带有神秘色彩,

14、猫道鼠路各有绝招,形成了可圈可点的中国商帮。记者经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中国人与犹太人并驾齐驱,历来都有经商天才,当今的中国已形成了以地域为标识的商帮商圈,并各有经商理念。一、前不久,零点调查公司在京城商人圈内进行一项专题调查显示:粤商沪商基本上以正面形象为主;浙江、闽和东北商人的印象正负参半;豫商的印象负面为主。依据是:粤商较早就出现了,胆大务实、精明灵活、擅长贸易,并与港澳及海外资本有紧密联系。沪商则有经营头脑、精打细算、团结互助、讲究信誉,但谨慎保守。记者从中国商业史沿革来分析,粤商沪商之所以印象最佳,空穴来风,实有缘由。粤沪两地历来是中国最活跃的口岸地区,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处,工业文明和海内外贸易由来已久,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期孕育着当地的商业文明。用佛学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