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5806504 上传时间:2020-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的哲学家。对这种因预设为假而形成的真值空隙,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由此奠定了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基础。但预设的语义解释一直面临着种种质疑。这些质疑有说服力吗?应该放弃预设的语义解释吗?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揭示这些质疑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一、预设为假与真值空隙第一个把预设作为逻辑概念加以讨论的哲学家是弗雷格,其预设思想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预设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人们陈述某些东西,当然总要有一个预设,即所用的简单的或复合的专名有一个意谓。因此当人们说开普勒死于贫困之中时,就已预设开普勒

2、这个名字表示某物。”(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109页)显然,弗雷格这里所列举的预设是我们常说的存在预设,是预设的主要类型之一。第二,预设是隐藏在语句背后未明确表示出来的命题,不包含在句子的意义之中。因为“开普勒”这个名字表示某物这个思想是不包含在“开普勒死于贫困之中”这个句子的意义之中的,否则,这个句子的否定一定不是“开普勒没有死于贫困之中”,而是“开普勒没有死于贫困之中,或开普勒这个名字没有意谓”。(同上)第三,一个肯定句的预设,至少就其存在预设而言,也是其相应的否定句的预设。“开普勒这个名字表示某物,这一点既是开普勒死于贫困之中这个陈述的预设,也是其反对陈述的预设。”(同上,第110页)其

3、反对陈述即“开普勒没有死于贫困之中”。第四,预设是有真假值的,预设为假即预设失败、预设得不到满足。弗雷格把预设失败归因于自然语言的不完善:“语言是有缺陷的,因为语言中可能有这样的表达式,它们根据语法形式似乎肯定表达一个对象,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却达不到这种肯定。”(同上,第109页)如“最小的收敛级数”预设存在一个最小的收敛级数,但人们已经证明这样的级数是不存在的。弗雷格告诫人们,要防止出现没有意谓的虚假专名,具体途径就是建立逻辑完善的语言,这种语言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由已经引入的符号作为专名而合乎语法规则地构造起来的每个表达式,实际上也表示一个对象,并且一个符号的意谓若不确定,这个符号就不

4、能作为一个专名而被引入。”(同上,第110页)由此就可以避免出现存在预设为假的表达式的情况。为保障创建的逻辑仍然能遵循排中律,弗雷格对预设为假的语句做了保留二值性的处理,即用预设失败来填补由此产生的真值空隙。弗雷格的这种做法首先遭到了罗素的强烈反对,我们甚至可以说,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是针对弗雷格的这种做法的。罗素同意弗雷格的观点,认为专名和限定摹状词是用来指称独一无二的个体的,但他反对对真值空隙进行特别填补。(罗素,第181-184页)因为在他看来,根本没有这样的空隙;即便句子的预设为假,也是可以确定句子的真假的。以“法国国王是秃子”来说,它看似一个简单命题,其实是包含三个支命题的复合命题,这

5、三个支命题分别为:(i)“x是法国国王”不恒假,即至少有一个人是法国国王;(ii)“如果x和y是法国国王,那么x和y等同”恒真,即至多有一个人是法国国王;(iii)“如果x是法国国王,那么x就是秃子”恒真,即谁是法国国王谁就是秃子。“法国国王是秃子”是这三个命题的合取,其逻辑形式为:若不存在法国国王,即预设为假,这个合取命题的值也为假,也就是说,“法国国王是秃子”为假,这样就没有了真值空隙。在不存在法国国王的情况下,“法国国王不是秃子”的值也是可以确定的,其值的确定需要借助于下面的四个公式:(5)a的意思是:存在一个个体,这个个体是法国国王,但不是秃子;(5)b则表示不存在一个是法国国王且是秃

6、子的个体。由于根本没有法国国王,若把“法国国王不是秃子”分析为(5)a,该语句取值为假;若将之分析为(5)b,该语句取值则为真。这里依然没有真值空隙。不难看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预设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素对摹状词的这种分析都被视为现代逻辑在哲学中的运用典范,乃至有人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比其它任何理论对分析哲学运动进展的影响都要大。但这种典范作用更多地应从方法论意义上来理解:对一种分析方法的高度认可并不等于对用这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的高度认可。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斯特劳森就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大加抨击,这种抨击显然不是针对这种分析方法,而是针对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所得

7、到的结果。斯特劳森明确指出,罗素对含有限定摹状词作语法主语的语句所作的分析是错误的。在他看来,说出“法国国王是秃子”或“法国国王不是秃子”这类语句的人,并非像罗素所说的那样不是在作出一个真论断就是在作出一个假论断,并且“目前存在一个且仅仅存在一个法国国王”并不构成说出该语句的人所正在断定的内容的一部分。(马蒂尼奇编,第426页)这也就否定了罗素把这种语句分析为三个命题的合取的做法,从而否定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或预设理论。斯特劳森认为,当罗素把这种语句分析为三个命题的合取时,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这就是没有将语句(sentence)、语句的使用(use)和语句的表达(utterance)三者区别开

8、来,相应地也没有对语词、语词的使用和语词的表达作区分。由此派生出三个基本错误:其一是把语词的意义等同于它的指称;其二是把指称某个实体和断定某个实体的存在混为一谈;其三是把一个含有摹状词的语句看成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马蒂尼奇编,第420-433页)斯特劳森是如何处理预设失败的语句的呢?他摈弃了弗雷格对预设为假的语句所做的保留二值性的处理;进而主张,如果一个语句的预设为假的话,这个语句虽然有意义(significant),但“问这个语句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问题没有意义”。(Strawson,p.6)斯特劳森是以“约翰所有的孩子都睡了”为例来展开说明的:这个语句是有意义的,它预设“约翰有孩子”;

9、倘若人们明知约翰没有孩子,那就根本不会引发“约翰所有的孩子都睡了”这一语句的真假问题。在此基础上,斯特劳森区分了“S衍推S”和“S预设S”。“SS”不能成立,这是二者的相同点。若S只是S为真的必要条件,则S衍推S;若S不仅仅是S为真的必要条件,也是S为假的必要条件,即S是S有真假值的必要条件,则S预设S。(ibid,pp.5-7)二、预设的语义解释及其面临的质疑从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对预设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他们都使用了“真”、“假”这样的语义概念。若用语义概念来定义或解释预设,我们就称之为语义预设或预设的语义解释。关于语义预设,最常见的定义是:预设,当且仅当(1);(2)。其中表示衍推,即

10、真时为真,假时也为真。换句话说,是有真假值的必要条件。依照预设的语义解释,如果预设而为假的话,那么,既不真也不假,我们可以说它没有确切的真值,也可以说它取某个不确定的第三值。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预设是两个句子间的语义关系,它不直接涉及句子的说话人、听者以及语境。在预设的语义解释中,预设的主体是句子或命题,而不是人。毫无疑问,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所列举的例句都满足语义预设的性质,因为他们所探讨的预设仅限于存在预设。任何人都可以不费力地找出很多符合预设的语义解释的例证,如“大伟在情人节吻了妻子”与“大伟在情人节没吻妻子”、“大伟的妻子上过大学”与“大伟的妻子没上过大学”,都预设“大伟有妻子”;这一

11、预设为真是这两组命题有真假值的前提条件。但预设的语义解释面临的质疑之声似乎从未停止过。质疑之一:枚举一些其预设对语句的真值不造成影响的语句。如“我的邻居伤害了她自己”,这是麦考莱在语言学家想知道却羞于问的逻辑知识一书中列举的例句。麦考莱认为,“我的邻居是女的”是该语句的预设,但这一预设不是语义预设,因为该语句是否为真,与这位邻居是否是女的无关,只与那位邻居是否伤害了邻居自己有关。(麦考莱,第411页)也许那位邻居是位男士,但他秀气,喜欢留长发,喜欢穿花衣服,因而被说话人一直误认为是女士;不过只要那位邻居真的伤害了自己,该语句就为真;这里的预设只是得体地使用该语句的条件。质疑之二:预设若是语义的

12、,预设就应该是不可消除的,而事实上预设在特定的语境里可以消除。人们常引用的例子有“麦克斯在完成自传前去世了”、“麦克斯在拿到博士学位前去世了”这类句型为“某某在前去世了”的语句。分析者认为,这两个语句分别预设“麦克斯完成了自传”和“麦克斯拿到了博士学位”,但由于一个人不可能在去世后再做任何事情,故该预设在该语境中被消除了。人们也常用复合命题来说明预设是可消除的,如联言命题“杰克有孩子并且杰克的孩子都是秃子”,后一支命题预设“杰克有孩子”,但由于这一预设正是第一个支命题本身,因而该预设不能成为联言命题的预设,即预设被消除了。(Kartunen,p.178)也有人由此得出结论:“逻辑-语义的前提关

13、系在复合句中难以准确表现出来,这一点也说明前提归根结底是一个语用问题。”(何自然,第109页)质疑之三:如果接受语义预设的定义,就等于接受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是所有命题的预设,因为这种形式的命题永远为真,它们满足预设的语义定义。果真如此的话,“或者有上帝,或者没有上帝”、“2或者是偶数,或者不是偶数”,将会成为另外一些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命题的预设,如成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的预设,因为无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真还是假,这两个选言命题都是真的,而这显然是荒谬的。所以,预设的语义解释不能成立。质疑之四:如果接受语义预设的定义,就意味着所有预设都为真,因为而事实是,预设的真只是偶然的,如“大伟的女

14、朋友长得很漂亮”预设“大伟有女朋友”,“老王的前妻很贤惠”预设“老王离过婚”,这些预设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常真句。那么,对语义预设的上述质疑能够成立吗?三、语义预设的合理性辩护当人们通过枚举那些其预设对句子的真值不造成影响的例句,来对预设的语义解释进行质疑时,他们总是先给出例句的预设,然后再分析该预设为假并不影响该语句的真假。在这个过程中,分析者确立例句的预设在先,麦考莱是在断言“我的邻居是女的”是“我的邻居伤害了她自己”的预设后才展开分析的。可是,依照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可以先行断定“我的邻居是女的”是“我的邻居伤害了她自己”的预设呢?又凭什么把“我的邻居是女的”是“我的邻居伤害了她自己”的预设

15、看作是没有异议的呢?这说明就语义预设而言,这种质疑方式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麦考莱还列举了另外一个例句:“布什后悔的是他任命诺列加为司法部长”(what Bush regrets is that he names Noricga attomey general),当他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事实谓词的补足语的假同样并不总是使整个句子为#”时(麦考莱,第417页),很显然他是说该语句中事实谓词“后悔”(regret)的补足语“他(指布什引注)任命诺列加为司法部长”是该语句的预设,并且把这一点视为理所当然的,不需要进行任何解释。但事实如何呢?周礼全在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中也分析过这类语句的预设

16、,他给出的例子是“老张悔恨读了哲学系”。周礼全认为:“在一个交际语境中,a对b说出一句直陈简单话语老张悔恨读了哲学系。a可以用不同的重音说这句话语。但无论重音在哪个词语或短语上,a都预设专有名词老张为真。如果重音在悔恨上,a就不仅预设老张为真,而且也预设老张读了哲学系为真。如果重音在读了哲学系上,a就预设老张为真,也预设了老张悔恨某件事情为真,但a不预设老张读了哲学系为真。”(周礼全,第463页)无论这段引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段引文都足以证明就事实谓词“后悔”或“悔恨”而言,其补足语并不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这类语句的预设,预设的确定是需要标准的。周礼全正是按照他自己所给出的标准进行判定的,这个标准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