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579998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欧阳卫权 广东省中医院 510120欧阳卫权,男,40岁,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16年。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及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临床致力于伤寒论经方及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研究,擅长运用经方及六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类皮肤病,以及内科发热、咳喘、胃病、痹证、妇儿科等疑难杂病。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5项。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 ,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六经衿百病” 并非过誉浮夸之语,而是历代医家医疗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知

2、灼见。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宗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常常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时甚至是异乎寻常的疗效。益信古人感言“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琴) 、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 (朱丹溪) 、 “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陈修园)不余欺也!然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其辨证思路和要点在哪里?2009年12月底,本人参加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经方治疗皮肤病学术研讨会”,曾以“ 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 为题目做了演讲。当时演讲分标题为八句诗,今抄录如下:欲取经方治皮病, 伤寒仲景未言明。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先辨六经定

3、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无症奈何难辨识,当责四诊未曾精。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这八句诗,大致概括了本人在运用六经辨证、活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今仍从这八句诗的八个方面来逐一论述。一、欲取经方治皮病, 伤寒仲景未言明。经方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经方”,概指古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证实践,反复摸索验证得来的确实有效的经验之方。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汉书艺文志是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载有“经方十一家”、 “医经七家”的记录。并对经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其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

4、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从班固对经方的论述可知,经方治病,是用药物的寒热温凉,治疗疾病的寒热虚实,并根据疾病症状反应在表、在里的不同,治用不同的方法,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这里所谓的经方,就是指的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得来的,确实有效的经验方剂。按一般之说法,多指宋以前各医家搜集或积累起来的有效方剂。狭义之经方,指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上所载的方剂。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炉,将亡佚书

5、籍中的经方保留下来,并自创了不少疗效确凿的经典名方,垂范后世。是书被后世医家誉为“方书之祖”,是当之无愧的。考伤寒论计有113方, 金匮要略计有205方。其中两书重复方计有62首,除去重复者,共计257方。这就是所谓的狭义之经方。本书所论述和应用的“经方”,亦即指此。然以伤寒杂病论中之方治疗皮肤病,其明言者寥寥。仅见金匮要略中数条文,如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等等。以此观之,

6、似乎取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皮肤病颇难。其实不然,真正指导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皮肤病的有力武器,就是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二、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长沙”,代指仲景,因传说张仲景曾做过长沙太守。意为若想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取得好的疗效,窥懂张仲景伤寒论的旨趣,就必须弄懂六经辨证的真正内涵,从六经辨证入手。那么,何谓六经?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之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六经辨证就是三阴三阳辨证,即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伤寒论六经实质,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

7、衷一是,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经络论六经派,其代表人物为朱肱(著南阳活人书 ) 、汪琥(著伤寒论辨证广注 )等;另一派是以六气论六经派,其代表人物首推张志聪(著伤寒论宗印 、 伤寒论集注 ) 、黄元御(著伤寒悬解 )等。我最为推崇经方大师胡希恕的学术观点。胡老积数十年研究伤寒论心得,独具慧眼地提出:“六经即来自八纲,乃万病的总纲”。何谓八纲?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汉书艺文志所论经方的描述中:“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分明感受到

8、八纲辨证的存在。由此可知,至少到汉代已存在八纲辨证。细考八纲,实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四对概念。而寒热、虚实两对概念,皆在各部位的阴、阳中再行细分。其中热必属阳,寒必属阴,而又各有虚实,如:实热、虚热属阳;实寒、虚寒属阴;可见寒热有常,而虚实无常。另有特例之病不寒不热、不虚不实者,但绝无不阴不阳者,故万病皆可分阴阳(经方传真 ) 。医圣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即来自于八纲辨证,而高于八纲辨证。因张仲景创造性地提出了半表半里概念,将病位由八纲中的表、里细分为表、里、半表半里。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外在躯壳。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表证;里是指人体的里面,即由食道、胃、肠等

9、组成的消化道。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里证;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半表半里证。以上表、里、半表半里三者,为固定病位的反应。也就是说,不论什么病,其病位不是反应在表,就是反应在里,或反应在半表半里,有时可以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但绝对不会超越此三者的范围。必须注意的是,此言病邪反应部位,并非西医所谓的“病灶”,例如西医的肺炎,其“病灶”自然在肺部。但中医则不这么认为,当肺炎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机体欲作汗而不得汗出,口中和,脉浮紧。此种状态,是病邪集中地反应于体表部,正气欲作汗鼓邪外出之状态,为表证,非

10、里证;当肺炎中期,机体出现恶热而不恶寒、汗出、口渴、尿赤、腹胀满、大便秘结、脉洪大或沉实,病邪集中地反应于胃肠消化道体部,机体须通过泻下的方法自消化道驱除病邪,此为里证;又当机体已抗力不济,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诸症,机体既不能鼓汗驱邪外出,又难以通过泻下方法自消化道驱除病邪,而集中地反应于半表半里体部时,为半表半里证。表、里、半表半里三者,是病位的反应,而阴、阳、寒、热、虚、实六者,是病情的反应。而前已述寒、热、虚、实,又涵盖于阴、阳二者之中。经验可知,每一病位均有阴阳二证,二而三之为六,是为六经由来。详言之,即表热实阳证即太阳证,表寒虚阴证即少阴证;里热实阳证即阳明

11、证,里寒虚阴证即太阴证;半表半里之热实阳证即少阳证,半表半里之寒虚阴证即厥阴证。简言之,即表阳证即太阳证,表阴证即少阴证;里阳证即阳明证,里阴证即太阴证;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证,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证。由此可见,六经出自八纲,是毋庸置疑明白了六经及六经辨证的真正内涵,即辨六经就是辨八纲,就是辨阴阳表里虚实,仲景创造性的提出半表半里的概念,使八纲辨证更加丰富,更符合临床实际。故言六经辨证而不言八纲辨证,乃六经辨证高于八纲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飞跃。皮肤病因具有不同于内科疾病之特殊性,如常以局部皮疹为主诉,考察其病变亦多在局部,故多重视对局部皮损的辨证。如局部皮疹色红,多辨证为热;色白,辨证为寒;皮疹肿胀

12、渗液,辨证为湿;局部皮疹瘙痒,辨证为风等等。若伴有整体症候的出现,按传统辨证思路,亦常采用脏腑辨证、其次有经络辨证、卫气营血、气血津液辨证等。举例如带状疱疹,中医古籍称为“蛇串疮” 、 “缠腰火丹 ”等,认为本病因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所致。 医宗金鉴谓之曰:“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干者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 ”此种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主要依据。现代中医各家临床报道,亦常遵循此辨证方法,或结合气血津液辨证、或结合经络辨证。现代中医高等院校6版教材中医外科学关于“蛇串疮”辨证亦常分肝胆郁热、脾虚湿蕴、气

13、滞血瘀三型论治亦是以脏腑辨证为常用辨证方法。而罕见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临床辨证依据的。如果因此而舍弃六经辨证,仅仅依据脏腑辨证来治疗带状疱疹,良法废弃不用,殊为可惜。本人多年临床中,遵循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病及带状疱疹的治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大体而言,如病初起,有寒热,则常在太阳、或转入少阳、或呈三阳合病,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诸方主之;亦有太阳病不解,转入阳明者,热从湿化,湿热相合,则以茵陈蒿汤主之;甚或下焦蓄血、瘀热互结,少腹部疼痛甚,大便难,则可以桃核承气汤攻之,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湿热瘀结一并攻之;虚人常现太阴症候,如脾虚便溏,可用理中汤;阳虚肢冷,则在少阴,必用

14、四逆汤救之;若兼见恶寒、脉沉细、但欲寐者,则又是太阳少阴两感,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又或厥阴血寒,则以当归四逆汤,甚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可见,带状疱疹的各期辨证,均未出六经轨范,均可以六经辨证来统筹,且具有辨证步骤简洁、严谨、规范,处方药味少、加减规范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掌握好六经辨证,不仅可辨治伤寒外感,更可以明此病机而统治百病,更可以明此而辨治各类皮肤病。古今中医大家,无不明此理,如清代伤寒大家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伤寒来苏集)。三、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如何以六经辨证辨治皮肤病?或者说皮肤病辨

15、治中如何运用六经辨证?我认为:先辨六经,次辨方证;辨六经定主向(主向,即大方向) ,辨方证是尖端(尖端,即辨证论治的尖端) 。现在谈先辨六经。伤寒论的六经不是内经中的六经,与经络无关。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亦不同于脏腑经络辨证,而是八纲辨证。六经实质就是表、里、半表半里、三阳、三阴的六类证。太阳证,即在表的阳证,详言之,指表阳热实证;阳明证,即在里的阳证,详言之,指里阳热实证;少阳证,即在半表半里的阳证,详言之,指半表半里的阳热实证;少阴证,即在表的阴证,详言之,指表阴寒虚证;太阴证,即在里的阴证,详言之,指里阴寒虚证;厥阴证,即在半表半里的阴证,详言之,指半表半里的阴寒虚证。故六经涵盖了八纲

16、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半表半里概念) 。辨六经,首先辨清所在何经,在三阳经?还是三阴经?三阳经中,是在太阳、阳明,还是在少阳?三阴经中,是在太阴、少阴,还是在厥阴?六经提纲是辨清六经之重要依据。六经提纲分列于各经篇首,起提纲挈领作用,高度概括了该经病证的共同特征,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断定为该经之病,选用该经之合适方剂治疗。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属于太阳病类方证的有麻黄汤、葛根汤、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栝楼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等方证;阳明病提纲:胃家实。属于阳明病类方证的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白虎汤、大黄甘草汤、瓜蒂散等方证;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属于少阳病类方证的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等方证;太阴病提纲: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属于太阴病类方证的有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