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之钥匙,打开语文”生动“之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565467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研究“之钥匙,打开语文”生动“之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研究“之钥匙,打开语文”生动“之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研究“之钥匙,打开语文”生动“之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研究“之钥匙,打开语文”生动“之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研究“之钥匙,打开语文”生动“之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研究”之钥匙,打开语文“生动”之门-探索高中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王小槐名师工作室 广汉六中 黄小琪第一次听到王小槐老师在新课改培训中的专题发言“让语文生动起来”,我心动了。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语文老师,面对现在很多学生读书无聊,上课无精打采,下课活蹦乱跳的状况,很多家长只是让孩子在学校把年龄混大一点的现实,很是苦恼,迷茫。我又回过头去,仔细阅读了培训时王老师的发言,他最大的感悟是:要有效实施新课改,我们应做到以下“三个研究”。我也试着用“研究”的钥匙,去打开语文“生动”之门。一、 研究学生,做到知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

2、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心中有数,不仅仅看入学时的分数,还得多方寻找教育的突破点。接手高一新班时,我特意进行了一次入学语文能力测试。有两道题学生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一道是语言表达题,请你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向各位新同学介绍你自己,字数 60 字左右。这是高中阶段很常见的一个题,学生的答案能达到要求的却只有两三个,竟然还有几个同学一开头就是“广汉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答非所问。另一道是命题作文我的高中规划,很多同学写的就是每周计划,审题不准,语言干瘪。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懒惰,空了一大片。面对如此学情,我该怎么办?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愿望激励我想办法,除

3、了激兴趣、教方法、提要求外,我试着通过以下办法去使学生“动起来”。1.课堂关注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经常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我从学生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我力求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时用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有时用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去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有趣新颖教学方式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2.周记交流最初收上

4、来的周记,大部分学生泛泛而谈,有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抄来一篇完成任务,我总会认真地做出回应,除了指正每个错别字或者病句后,还会写上我的理解,我的共鸣之语,甚至是我自己与之相似的生活经历。并从我能理解到的角度去安慰,去鼓励。还会在周记中给他们介绍很多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分享一些优秀的作品阅读感受。时间久了,学生知道了原来周记可以这么随意,老师也会理解自己,自己从老师的批语里能获得很多东西。所以,他们开始用心去写,期待交周记的那一天,交上后期待发下来的时候,期待看到老师的批语,看完自己的也会与同学互换周记看老师又是怎么回应的。不知不觉中我的举动已经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周记成为了沟通我与学生心灵

5、的桥梁,也是连系着我与学生的纽带 ,让我理解了学生心态,让我给学生爱与温暖,也让我赢得学生的爱与尊敬。3.搭建舞台高一下期分班后,我担任了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而且是两个 B 班,很多学生是因为怕背诵才选择读理科,语文作业很多是预习、积累的,很多学生不当回事,考试的时候,跟着感觉走,一塌糊涂。上课时有很多学生喜欢发言,就是天南地北收不住缰,有些学生还会偷偷上网看小说。优点就是大胆,喜欢新鲜事物,不服输。上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时,我把学生分成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一起收集资料,研习一篇古文。分工合作,设问、讲解、总结、答疑。讲完之后由小组派代表打分,评奖。同学

6、们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在课后认真准备,借助百度搜索资料,结合注释和练习册搞懂文章,勇敢地走上讲台发言,有的还进行表演。下面听讲的同学也有新鲜感,有的同学因为好胜而刨根问底。这次语文活动虽有不足之处:如有的同学照搬较多,缺少自己的判断,未搞懂就讲出来了,反被同学问倒;有的同学阅读面狭窄,积累太少,讲得不够准确。但同学们都能动起来,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活动过程贯穿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备课中参与了学习目标的设立,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授课中,课堂气氛活跃,有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为利用所有的器官变换学

7、习方式,使他们有机会把经验与知识结合起来,实际地运用知识。我相信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师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可能有些老师认为我这样做太偷懒,其实放手让学生备课,我准备得更多,我是他们各小组的“外援”,随时准备答疑纠错。我跟他们的关系也因此更“铁”了。二、 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我的长处之一是朗读,我也喜欢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来阅读课文。在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我热情洋溢地范读了一遍,让学生们体会到屈原的满腔爱国之情和遭谗被贬的忧愤,还有他为了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浩然正气,阅读时我甚至觉得我当时就是屈原,同学们听完时楞了一下,才热烈地鼓起掌来。受我的感染,那一天学生们读离骚格外有感

8、情,小组齐读、个人选读,男女对读,整整读了一节课,学生们还是兴趣盎然。我的长处之二是幽默。在预习蔡元培先生的北大讲话时,我看到很多学生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知道我们的学生对考大学都信心不足,何况是北大呢?我就来了一段即兴演讲:我相信我们的同学总有一天能够到北大-参观或学习。北大的保安都能立志考上北大,而且 17 年来已有 300 多名保安员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有些还考上了研究生,你们没有理想怎么行呢?蔡先生希望北大的学生成为优秀学子,你们又有哪个基因阻止你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中学生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一读此文。有一天,你站在北大的校园里,高呼一声:北大,我终于来了,我送娃娃来读书了。谁说

9、你注定与北大无缘吗?学生们忍俊不禁。我的弱点就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明显缺乏,必须大量阅读,储备能量。思辨能力还有待提高,需多思善问,博采众家之长。还要锤炼心理素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能不急不躁,以真诚和技巧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三、 研究教法,做到知法。 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和自身情况后,要花大功夫钻研的就是教材教法。要使学生“动起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以下几点: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我也经常选择一些作家趣事和作品轶事,成语故事、作品中的典故来导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适当让学生来复述课文中故事,也可检查预习效果,督促学习。2.精心设计,重在参与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装在套子

10、里的人时,给我很大触动。首先,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在课题下板书:“ 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 ”专案组调查报告,在学生的一片愕然声中,紧接着用具有鼓动性的导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1898 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多世纪以后,2002 年底,某校高二某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在学生的一片哗然与议论声中,板书出调查涉及的几个方面: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调查三:本人档案资料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这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决定该组选题。

11、 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 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中心发言,其余人补充发言。这时学生开始认真研读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适当生发联想想象,互相激发,共同探讨,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奋笔疾书,15 分钟后,纷纷收笔,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由一名同学宣读报告内容。选择同一课题的小组也互不示弱,前一个本已周密详尽,后一个更是精妙独到,甚至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宣读过程高潮迭起,听众时而大笑,时而赞叹,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有各自的亮点,都给人一份惊喜。课堂进程至此,教师再顺势推向一个高潮:思考,写出本案“结案报告” 。一片安静,一阵疾笔,不到分钟,一份份结案报告出笼了。至

12、此,学生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当完整准确,然意犹未尽,教师遂板书:本案引发的思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到了这一点:创新求活,守旧必死。这简洁的八个字,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课文学习在师生深思的余韵中结束。 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流程清晰,简明易记我们也看过很多优秀教案,相较之下,我认为“问题探究”式学案很适合本校学生。“问题探究”式学案由“知识储备、问题探究、课文小结、拓展延伸”四个板块组成。其中“知识储备”是学生学习本课、本单元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问题探究”部分是学案的主体,是由一

13、个或两个主问题,以及主问题下面的若干有机联系的子问题构成,子问题依次逐个突破,促成了主问题的最终解决,关心的是学生究竟要学什么的问题。“课文小结”是对课文整体情况的归纳总结。如果说问题探究是对课文的充分展开的话,那么课文小结则是对教材的必要收束,前者重在发散,后者重在聚合,放要放得开,收要收得拢。“拓展延伸”是对课文的必要补充和展开相关联系。“问题探究”式学案关注学生的学,集中表现在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什么,合作学习什么,探究学习什么,都给学生明确化,具体化了。流程清晰,简明易记,我觉得特别适合普通高中爱偷懒的孩子们。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动起来,就需要动态的研究学情,研究自己,研究教法。既纵览古今,汲取中华优秀文化;又要放眼四海,紧跟时代步伐。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