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55088734 上传时间:2020-1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8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xx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醉翁亭记 一、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

2、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 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

3、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一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二、【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相关背景: 1、关于 _: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

4、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相关知识: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宋仁守庆历年间,朝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皇帝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

5、。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 三、【整体感悟】 1、谋篇立意: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 _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全篇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表面上句句记山水,实际上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 _把自己的欣慰和悲苦之情,含蓄、巧妙地蕴藏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游乐气氛的渲染上。课文通篇采用“剥芛法”,即句句用“也”字(说明句式),从容婉转,一气呵成。全篇表面上在写“醉”,实际上是写“乐”。因为“醉”与“乐”其实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6、,写“醉”是为了写“乐”,甚至可以说就是在写“乐”。全文以“乐”贯穿始终,各部分紧扣主旨,层层深化,逐步推进。 2、文章脉络: _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晰,井然有序。先写醉翁亭四周的环境(第一段),继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游山之乐无穷(第二段),再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第三段),最后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_从大处落笔,由远而近,层层进逼,为全文张本。 第二段,写朝暮四时之景,即景生情,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写的;写四时的不同景色,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用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极其清晰。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写宴饮欢

7、乐的场面是按由外而内的顺序写的。 第四段,归结全文主旨。先以宴罢归去结住叙事,忽然又从禽鸟之乐翻出两个“不知”,道出 _心曲;结尾才点出 _姓名,收束全文。 四、写作方法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2、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和抒情的自然结合。 文章先写亭的远景,因为亭之所在是琅琊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做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释亭名来由直抒 _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的基调。以下从

8、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 _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 _“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据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3、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色。 文中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首先,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 _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现已演变成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发挥了它们的引

9、申意义。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晶莹润畅,这是 _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几乎全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五、【练习解答】 1、全文21个“也”字,都处在句尾位置,每个“也”字代表了一个语意层次,层次推进,一贯到底,使文章不仅层次分明,而且气势贯通;21个“也”字回环往复,造成一种舒缓委婉的音乐美与抒情气氛,读来一咏三叹,韵味无穷,情致盎然。 2、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革新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心中是苦闷的,所以虽游览山水、饮酒作乐,也摆脱不了思想上的消沉,然而他

10、又能“乐其乐”,以“滁人游,众宾欢”为乐,表明他寄挂民生,与民同乐的政治愿望。 六、【同步评价】 1、解释加点的词 环滁皆( )山也。其( )西南诸峰,林壑尤( )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 )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 )之( )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11、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 )非竹( ),射( )者中,弈( )者胜,觥( )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 ),

12、而( )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 )乐( )也。醉能同其( )乐( ),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本文的 _是(朝代)的文学家,字永叔,

13、号,晚年又号,谥号,是“”之一。 .人们经常引用“”来形容他人另有图谋。 用简练而生动的笔触描写琅琊山四季不同景色的一句是 。这个句子从觉,觉,觉三个角度进行立体的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本文围绕一个“”字来记述游玩经历。 . _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 _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和范仲淹的“”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秋水 一、【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秋水:秋天的洪水。百川灌河:许多河流注入黄河。灌,注入。河,黄河。不辩牛马:分辨不清牛和马。辩,分辨,现在写作“辨”。欣然:高兴的样子。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

14、身上。己,自身。东面而视:面向东观看。面,面向,朝向。视,看。望洋:抬着仰望的样子。野语:俗语,俗话。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少仲尼之间: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2作家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周的思想,是以老子为依归。 庄子强调“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识和名誉地位,以追求与宇宙的抽象本质-“道”化为一体,从而达到绝对的和完美的精神自由。庄子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不同于其他人只是从 _的残暴来看问题, _还更为透彻地指出,一切社会的

15、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背景链接 本篇是秋水的节选,篇名为文章篇首的二字,与文章中心没有关系。 庄子名言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二、【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这篇文章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二、文章脉络 课文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文末),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弗如。 三、写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