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

上传人:谢** 文档编号:154746205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平台论系列培训(六)第三章平台规制PPT培训课件(带内容)(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有限责任公司 宣讲人:XXX 201X/XX/XX,目录页,CONTENT PAGE,过渡页,TRANSITION PAGE,数字网络时代的信息中枢 平台规制的战略意义 构建的困难和挑战,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200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该文件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意 义,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2006年5

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第一次明确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意 义,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200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3.明确了2020年的战略目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等,4.确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

3、全可靠。,意 义,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1.1 平台是数字网络时代的信息中枢,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媒业、电信业的产业资源状态,在信息生产、信息传输和信息消费三大环节实现了从有限到无限,从有序到无序、从整体到碎片的转化。,平台化实现了双边主体间多点对多点的高效率互动传播,与传统的“通路”形态相比,表面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无论对于应用服务提供商还是用户来说,都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1.2 平台规制的战略意义,从政府角度出发,加强对各类信息平台的规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意义。,(一)加强文化传播与舆论引

4、导,首先,信息平台是船舶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 其次,信息平台是意识形态监控和管理的前沿阵地。 再次,信息平台是社会舆论的孕育场,放大器,更是社会情绪的释放出口。,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1.2 平台规制的战略意义,从政府角度出发,加强对各类信息平台的规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意义。,(二)保障信息安全,信息平台作为现代社会一切信息交互的支撑环境和中枢交换系统,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和实现更肩负着重要使命。,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1.2 平台规制的战略意义,从政府角度出发,加强对各类信息平台的规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意义。,(三)实施产业监控,第一,在不让平台运营商得到

5、过多租金(这里的租金是信息租金,也就是企业由于拥有私有信息而得到的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促进信息交互效率的提高;,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1.2 平台规制的战略意义,从政府角度出发,加强对各类信息平台的规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意义。,(三)实施产业监控,第二,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第三,在不同的消费者或者地区之间进行再分配,保障各类信息平台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不存在市场歧视和地区歧视。,第一节 平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地位,1.3 平台规制体制构建的困难和挑战,除了“三网融合”过渡阶段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和旧体制的牵绊以外,还受制于我们对信息平台这种新兴产业主题缺

6、乏深入的了解以及未来融合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过渡页,TRANSITION PAGE,技术发展是原始动力 产业博弈是核心动力和阻力 国家意志是主导力量,第二节 三股力量推进“三网融合”的内在逻辑,2.1 技术发展是“三网融合”的原始动力,推动“三网融合”的技术有三个层面:数字技术、宽带组网技术以及软件技术。,(一)数字技术使信息标准化,内容和介质剥离 (二)宽带组网技术异质共存,网络竞争基础形成 (三)软件技术促进互联互通,加剧全面开放竞争,第二节 三股力量推进“三网融合”的内在逻辑,2.2 产业博弈是“三网融合”的核心动力和阻力,“三网融合”的本质是三大产业的融合,产业是融合的利益主体和行动

7、主体。中国式的产业博弈在作为“三网融合”最核心动力的同时,也是阻碍“三网融合”的最根本的阻力所在。,中国式的产业博弈由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首先,垄断企业必须依附产业主管部门。,其次,政府主管部门与产业利益及垄断企业利益紧密捆绑正是我国“三网融合”产业博弈的主要特征。,再次,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府际竞争”的症结所在。,由此可见,“三网融合”带来的广电产业、电信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博弈正是由产业主管部门操盘、垄断企业跟进、整个产业链参与的垂直一体化的全面竞争。,(一)中国式产业博弈,第二节 三股力量推进“三网融合”的内在逻辑,2.2 产业博弈是“三网融合”的核心动力和阻力,(二)动力:潜

8、在竞争压力迫使产业加速发展,产业博弈意味着在推动各自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钳制对方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三)阻力:产业对峙、互相钳制,除了来自产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壁垒以外,产业博弈对“三网融合”进程造成的阻力还来自于在位者对于进入者形成的经济壁垒。,第二节 三股力量推进“三网融合”的内在逻辑,2.3 国家意志是“三网融合”的主导力量,中央政府推“三网融合”,根本动力在于适应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融合趋势,大国经济崛起的内在需求和应对去啊你去竞争的外在压力三个方面。,从“三网融合”历史进程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意志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三网融合”的总体方

9、向、发展进程、步骤大体上是在中央政府的控制和把握之中。,(一)国家意志是推动“三网融合”的动因和基本导向,(二)国家意志控制着“三网融合”的整体进程,第二节 三股力量推进“三网融合”的内在逻辑,中国政府决策结构的特点 :,另一方面官僚体系的纵向系统非常具有集权性的特点,特别是,最高核心领导层(大约2535人)对决策过程产生的影响力极大-李汶纪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政治经济分析,一方面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阻隔性,每个政府部门都具有排他性利益和决策结构,决策时它们之间进行协商或讨价还价。,(三)国家意志是产业博弈的重要平衡力量,过渡页,TRANSITION PAGE,国家意志:内容规制VS技术中立 产业

10、发展:自然垄断VS有效竞争 公共福利:商业价值VS普遍服务,第三节 “三网融合”进程中平台规制的三极平衡,3.1 国家意志:内容规制VS技术中立信息安全、可控可管,从政府立场出发,信息平台规制首先要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保持意识形态安全,要在两种极端主张“内容规制”和“技术中立”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避免“过度规制”,也要避免“规制不足”。,“内容规制”主张对所有信息平台的内容实施严格的监控和管制,这种规制思想与大众媒体时代的媒体管制是一脉相承的。,平台规制的第一个维度是政治层面。,国家意志,第三节 “三网融合”进程中平台规制的三极平衡,3.1 国家意志:内容规制VS技术中立信息安全、可控可管,国家意

11、志,“技术中立”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主张信息平台只是一种为海量端点提供高效交互的中性空间,是一种纯技术的运作,不对信息内容的传播效果妇幼责任,政府进行内容审查和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平台的使用者而非平台本身,信息平台的规制只限于商业和市场范畴。,第三节 “三网融合”进程中平台规制的三极平衡,3.1 国家意志:内容规制VS技术中立信息安全、可控可管,国家意志,信息安全是在信息交互的“完全自由”和“完全控制”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是政府从意识形态的强制灌输走向权威引导下的多元表达,从强势的管理思维想防御性思维的转变。,可管可控,并不是全控全管,也不是不控不管,而是有选择的,有重点的管。,第三节 “三网融合”进

12、程中平台规制的三极平衡,3.2 产业发展:自然垄断VS有效竞争扩大内需、增量发展,平台规制的第二个维度是经济层面 体现了政府促进相关发展的根本目的, 体现了政府对“三网融合”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的基本导向和思路。 自然垄断是信息平台的基本属性。,埃利(1937)将自然垄断产生的情形分为三种: 依赖于独特的资源;依赖于信息封闭或者魔种特定的优惠或专利;依赖于产业的特殊性。 -张昕竹,让拉丰,安易斯塔什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第三节 “三网融合”进程中平台规制的三极平衡,3.2 产业发展:自然垄断VS有效竞争扩大内需、增量发展,埃利(1937)将自然垄断产生的情形分为三种: 依赖于独特的

13、资源;依赖于信息封闭或者魔种特定的优惠或专利;依赖于产业的特殊性。 -张昕竹,让拉丰,安易斯塔什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我们认为,政府在“三网融合”的平台规制中应该坚持“扩大内需、增量发展”的基本导向,尊重自然垄断,但是杜绝以自然垄断之名行行政垄断之实,积极培育有效竞争环境,但不认为直接主导竞争格局,着眼于融合产业产局的增量发展,减少产业间的零和博弈。,第三节 “三网融合”进程中平台规制的三极平衡,3.3 公共福利:商业利益VS普遍服务国家信息化战略,平台规制的第三个维度是社会公众层面。 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没有使公共利益的目标消失,特别是原先就具有公共利益性质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

14、并没有因为融合而完全改变其性质。,“普遍服务”概念是AT&T总裁西尔多维勒于1907年首次提出来的,主要指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公平地承担普遍服务义务,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够便利地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服务。,第三节 “三网融合”进程中平台规制的三极平衡,3.3 公共福利:商业利益VS普遍服务国家信息化战略,“普遍服务”概念是AT&T总裁西尔多维勒于1907年首次提出来的,主要指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公平地承担普遍服务义务,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够便利地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服务。,信息平台规制必须坚持公共福利原则,以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目标主要导向,通过规制机构的整体统筹,积极探索推进商业利益和普遍服务有机结合的

15、长效机制。,对于信息平台来说,追求商业利益的权利与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渡页,TRANSITION PAGE,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的剥离设想 实体网络的规制建设 信息平台的管理规制,第四节 平台规制的战略设想,“虚实剥离,分层规制;行政市场,各司其职”,第四节 平台规制的战略设想,4.1 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的剥离设想,从理论上说,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是可以剥离的。 从实际上说,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必须剥离。,首先,这是破除“三网融合”现实障碍的有效手段。在过去“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广电和电信挟实体网络和权力资源互相钳制争夺融合产业的控制权,事实上这些资源和权力已远远超过

16、该产业的范畴。,其次,这是促进“三网融合”产业大发展的必然方向。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捆绑经营,不仅严重制约了信息平台领域的市场活力,而且也使得传统产业中的主导企业由于竞争压力的缺失而丧失创新的积极性。,(一)为何剥离,第四节 平台规制的战略设想,4.1 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的剥离设想,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的剥离,实质上是针对传统电信企业和传媒企业改革提出的,最关键的就是彻底切断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之间的关系纽带,使之成为相互独立的市场实体,参与各自层面的市场竞争,避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二)如何剥离,实体网络或者基础网络平台,具有显著的基于物理属性的自然垄断特征,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问题,需要通过国家力量来投资建设的,因而也应该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管理,属于计划经济逻辑占主导的领域。,第四节 平台规制的战略设想,4.1 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的剥离设想,(二)如何剥离,实体网络和信息平台剥离的设想,在国际一些发达国家早有类似的尝试。 实体网络与信息平台剥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党政/军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