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54707142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30页)(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一、“十五”时期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握机遇,完善思路,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开创了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翻番、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05年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382

2、28亿元,比2000年的1570亿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6,超过“十五”计划7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900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前6年实现了自治区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总收入由1556亿元增加到5363亿元,增长24倍,年均增长28,超过计划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918亿元,超过“九五”前历年投资的总和。大唐托克托电厂一、二、三期、海勃湾电厂三期、岱海电厂一期、霍煤集团煤电铝联营、包钢集团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包头希望铝业电解铝、赤峰远航水泥、蒙牛兴安盟乳业液态奶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了神华集团煤制油、宝日希勒煤电联

3、营、乌拉山电厂二期、胜利煤田露天矿、吉盐化集团PVC等一批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大项目,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优势地区率先发展,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72,提高了5个百分点。(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自治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23342435,调整为2005年的157441402。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由378提高到476,正在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分别由798万吨、318万吨和3815吨,预计增加

4、到727万吨、85万吨和6395吨,均居全国首位。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11个国家驰名品牌,培育了58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带动全区40的农牧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5,超过计划115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具有我区特色的六大优势产业,成为拉动自治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煤炭产量由7247万吨增加到26亿吨,电力装机由900万千瓦增加到2100万千瓦,累计外送电力1349亿千瓦时。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明显改善,餐饮、商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

5、旅游、金融、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发展,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单位自筹、招商引资和上市融资等非政府投资比重达到742,已经成为国民收入的流入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企业改制重组、优化整合力度加大,初步建立起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集团快速崛起。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全区范围内全部免除了农牧业税,农村牧区金融体制改革、

6、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度减少,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进出口总额达到1788亿美元,累计引进区外(国内)资金2655亿元,一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进驻我区。向北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步入新阶段,我区在国家向北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显现。 (四)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全区累计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25亿亩,累计增加水土保持治理面积418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8个百

7、分点。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强化水资源保障供给能力,开工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5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40万亩,解决了440万人、82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得到加强,开始步入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市场配置、综合利用的轨道。公路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新增公路里程1万多公里,连接自治区东西的省际通道和110国道乌海至北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区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区东西、周边多点辐射的公路交通网络。铁路建设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东西大通道建设开始启动,累计新增铁路里程

8、755公里。电网建设形成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贯通全区的电力大通道。通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政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观,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五)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137元和2989元,比2000年增长781和467,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前移。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近1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乡居民享有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普遍增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效开始显现,累计实现城镇新就业10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

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始起步,社会福利和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得到加强,累计解决了94万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六)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84;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毛入学率达到183。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0、应急机制,团结一致战胜了非典疫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活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涌现出包头市等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外事、侨务、宗教、档案、史志、无线电管理、文物保护、人防、气象、测绘、地震、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认真落实依法治区方略,行政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得到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11、。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保持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积极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做贡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加快发展与科

12、学发展相统一、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协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自治区生产总值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6,财政收入净增1628亿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总产量达到3324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数突破1亿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占68,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大力发展煤炭、电力和交通运输业,既加快了自身发展,又为缓解国家“瓶颈”制约做出了贡献。整顿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环保要求的小企业,有效抑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和外贸进出口步伐加快。全年引进区外(国内)资金到

13、位1097亿元,增长562;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增长89;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亿美元,增长307。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7,城镇实现新就业265万人,为近70万城镇贫困人口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经过2005年的努力,我们胜利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五年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中央决策部署同内蒙古区情紧密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必须坚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善于发现

14、机遇、超前谋划,把握机遇、科学决策,用好机遇、推动发展,始终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客观规律办事,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切实将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必须坚持培育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经过“十五”时期的奋斗,我区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十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为标志,我们在全面建

15、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工作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各族干部群众,向曾经为自治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在自治区投资创业的国内外企业家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生产力欠发达,经济总量较小,经

16、济外向度偏低,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传统产业较多,现代产业较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群众收入增长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群众收入特别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有待进一步深化,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和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