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4556937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科学教师必须在科学课上尽力给学生开放探究的时空。这个时空主要指学生进行探究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但不局限于平时学习的教室和上课的40分钟。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以下是我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以抛砖之意,达提高科学教学之目的。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复杂但又密切合作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一员,就得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我将学生分作几个小

2、组,每组五六人,每组指派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维持纪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然后汇报集体学习的结果。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认真而兴奋,积极地探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学情境,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学活动之中,为发掘学生潜在的智能而创设的一种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潜能的开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学生才有学习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3、。例如,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

4、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和操作潜能,并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创造性人才的标志之一。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如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师生一起做实验。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

5、放入水中,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让浮着的小木块沉入水底?学生马上动手实验,并在探索性的操作中找到了办法,如有的学生把稍大的一块橡皮泥按在小木块上,有的则直接用手把木块按入水底;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能否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同样,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实践中很快作出反应:有的把橡皮泥放在稍大的塑料泡沫块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或小船的形状等等,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出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样做,学生手脑并用,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发散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物体沉浮的初步知识。2、作出判断,引导学生想办法证

6、明判断正确。如学习水的压力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做“玩”水实验,初步感受水的压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水有压力”。学生们充分动手,积极摆弄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他们有的把一个六面都蒙着橡皮膜的立方体架按入水中,水的压力使橡皮膜的各个面都往里凹;有的学生用一个塑料瓶,去底并蒙上橡皮膜,往瓶中慢慢加水,看到水的压力使瓶底的橡皮膜慢慢鼓起,而且还发现“塑料瓶中装的水多,瓶底的橡皮膜鼓得越厉害”,也证明了“水有压力。水越深,水的压力越大”的道理;也有的学生直接在装水的塑料瓶底或侧壁上分别扎孔,瓶中的水马上喷了出来,这就证明了“水有压力”。通过多种方法的设计实验和做实验的练习,有效地促进了学

7、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四、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以为,只有创设这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应力求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地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发生错误时,教师也不能讥笑、讽刺,而应是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以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独立见解和看法,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约束,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在观察、实验中体现出来,在观察、实验之后也要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特别是结

8、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应尽可能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观察、实验、思考、研讨等学习活动,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流汗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拓宽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的引导与激励的作用还表现在指导本课题的探究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问题上,学生通过观察等渠道可获得知识和易于学生操作的探究方法,以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总之,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去

9、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科学课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灵魂就在于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科学的本质。作为新时代的科学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和语言把更多的时间和自主性交还到学生的手中,使我们的学生在更加融洽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使科学课的灵魂探究与发现得到更好的体现。要挖掘探究时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周边人群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和经验是有限的,例如在探究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时,如果有学生家长在自来水公司的,教师就可以请家长提供一些可能的帮助。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有的教师参与,更要有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监督学生探究的过程。而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每一次探究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反馈交流,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总之,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