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42014 上传时间:2017-06-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及daan(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3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考试范围:第一、二、三课 考试时间:1:30 分值:105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物引起生物遗传性发生变异。据此回答 13 题:1、“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A、 要掌握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正确发展 D、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2、“人工诱变”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到:A、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正确发挥 B、是否认识到精神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C、是否认识到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 D、是否正确理解物质对意识

2、的决定作用3、生物育种运用“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启示我们:A、应解放思想,创造性思维 B、应大胆想象,推翻现成结论C、应改变规律,推陈出新 D、应不断创新,否定历史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 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 45 题4、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上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5、人们对反物质

3、的发现过程表明: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6、我国古典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用飞机大炮打仗,红楼梦中没有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坐小汽车。由此可见A、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识B、文学家讲究艺术形式,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识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D、人的思想意识是发展变化的7、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

4、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8、对于同一颗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的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9、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的时候,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也跟着在点头;在悲伤的时候,又觉

5、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主张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B、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它说明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10、“冬天暖和好呀!”暖冬可以节约采暖所耗的能量,减少环境污染-这是能源和环保部门的说法;暖冬减少了雨雪,确保了路面通畅,提高了春运效率-这是交通部门的说法;专家说,暖冬并非处处好,它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B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C、要使

6、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1、暖冬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弊大于利,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B、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 、要学习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2、下列观点符合辩证法的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换星移几度秋分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 防微杜渐A、 B、 C、 D、 13、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的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由于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20%-70%,已无竞争优势,进口农产品必将冲掉中国农产品的一部分市场,造成

7、农民收入的减少和失业人口的增加,这是一种弊。但是中国也有一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占优势,如水果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 40%-70%,猪肉、羊肉牛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 50-80%。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取得更大优势,必须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产品结构。上述材料,从哲学上讲体现的道理是 一分为二看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具有普遍性 解决矛盾要善于抓重点A、 B、 C、 D、14、“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这一观点的哲学含义是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符合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A、 B、 C、 D、15、娃哈哈集团十分注重市场调查

8、,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偏食而引起的营养不良问题,“对症下药”设计配方,推出了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这一事实所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否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工作成败的关键A、 B、 C、 D、16、今春,沙尘暴再袭京城,并涉及韩国。这种自然现象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引起沙尘暴的自然规律B、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分析形成沙尘暴的原因C、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D、要重视实践经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17、经过正确的决策和施工,我国分别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小浪底和三峡工程的截流成功,这是治黄、治

9、江的里程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造福今人、泽被后世的千秋伟业。这一事实说明的哲理是人们能够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 B、 C、 D、18、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不可捉摸的 B、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C、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D、人们的思想觉悟决定一切19、“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话的哲理是A、事物的联系保证了事物的存在 B、外因推动了事物的变化C、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10、 D、事物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发生作用20、“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似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的哲学寓意是A、按客观规律办事,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庖丁解牛”注意从实际出发 D、“庖丁”按天意“解牛”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1、水往低处流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但人们又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引水上山。这说明A、规律是可以消灭的 B、规律是可以被利用的C、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 D、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22、江泽民最近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我们重视创新的哲学依据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B、客观事

11、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矛盾具有多样性23、当前,我国对国有企业采取放活的政策,许多大型企业进行兼并。但是有的兼并后只是进行简单的组合,结果不仅没有改变亏损的状况,反而更严重了;而有的进行了资产重组,优化组合,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扭亏为盈,焕发生机。这说明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B、事物的联系是有序的有机联系C、只有把事物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D、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必须带动局部24、对待事物的昨天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即把对象放到总的历史过程中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和分析 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事物的过去,更不能苛求前人 做到主观与客

12、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应作过多的分析,因为它对事物的今天不起多大作用A、 B、 C、 D、25、李洪志说,是他运用“功力”使人类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但事实证明,他未能拯救任何一个因迷恋其功法为误入歧途的自杀者的生命。李洪志谎言的破灭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 B、正确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不是C、唯物主义已注定失败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6、“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27、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

13、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回答:2829 题。28、他们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A、开放性 B、竞争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29、“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30、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4、是A、承认矛盾的方法 B、 矛盾分析的方法C、揭露矛盾的方法 D、解决矛盾的方法2003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考试范围:第一、二、三课 出题:暴彦华 考试时间:1:30 分值:105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60 分)二、简答:1、简述矛盾分析的方法有哪些?(4 分)答:2、一鞋厂推销员甲到某国去推销鞋子,发现某国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而回。另一鞋厂推销员乙也到这一国家发现同样情形,但他预测到鞋子在这里将大有销路,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子向该国出口,结果该厂获利丰厚。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回答:(1)甲乙

15、两个推销员面对同样的实际,所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结论是什么?(4分)(2)他们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什么?(6 分)(3)怎样才能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9 分)三、 分析说明题:某地过去由于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滥砍滥伐现象严重,从 80 年代后期,生态环境开始恶化。该地干部群众在反思和学习后,作出了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经过最近十多年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一个有利于农村经济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形成。(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4 分)(2)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哲学原理的?(8 分)四、 论述题:1998 年洪灾发生后,人们痛定思痛,不再简单地把洪灾原因归咎于大自然,而把目

16、光转向了人类自身。据分析,多年来长江中上游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使长江成为继黄河之后又一条更大的悬河,洞庭湖也成了悬湖;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们不断围湖造田,使湖泊数量和水域面积急剧减少,调洪蓄洪能力严重下降,增加了长江干旱的压力。人们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无限制地掠夺自然,和谐的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同时自然也给了人类以沉重的报复。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说明上述材料中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所犯的错误。(10 分)2003 学年度高二文班第一次月半考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A 4、D 5、B 6、C 7、C 8、D 9、B 10、A 11、A 12、C 13、A 14、C 15、C 16、B 17、D 18、C 19、D 20、A 21、B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