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14368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孝纯“大语文教育”三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语文教育简述摘要: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1983 年,以张孝纯为首的一个实验课题组开始了“大语文教育”实验,后来姚竹青进行全国的推广。一晃二十年,“大语文教育”从探索到总结到提高到推广到对全国性的语文课程标准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大语文教育”的具体内容又有哪些?从 1983年到现在,“大语文教育”经过二十年,已经取得很大成果,有了很大的影响。关键词:语文教育 大语文 张孝纯 姚竹青 简述一、“大语文教育”教改实验前十年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而语文本身也正是源于生活,人们又时时借助语文

2、来参与生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人一旦脱离社会生活,头脑就会空虚,思想感情就会枯竭,语文能力就会丧失生活的土壤。所以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接触,坐在教室里一味接受枯燥乏味的语文训练,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毫无疑问,学校的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还不够,还要把眼光放开,组织和动员社会的可能,争取条件开展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奏效。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教改实验 1982 年 9月,张孝纯先生提出了一种教改实验设想,起初并没有“大语文教育”这个说法,他只是确定“联系社会,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等原则。这个教改实验 1983年 9月 1日正式开始,成员主要有

3、张孝纯张国生两个人,当时的实验地点是邢台市八中。到 1992年已经进行了四轮实验,其中 1983年秋天到 1986年暑假,是探索阶段;1986 年秋天到 1987年暑假,是初步总结阶段;1987 年秋天到 1990年是检验提高阶段,1990 年秋天以后开始逐步推广。这个时期,在教学内容方面,“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和做法是:有效使用统编教材,但也做一些调整和修改。编语文基本规律教程四部,分别是字法、词法、句法、篇法。选编参读文选。 编写习作教学纲要。 指定课外读物。编制语文环境设计方案。 这个时期,“大语文教育”总的教学模式是“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课堂教学,“两翼”分别是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

4、在教学方法方面,“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和做法是:按照“大语文教育”构想,通过以单元为主体的整体性设计安排语文教学活动。建立以练为主的三步骤课堂教学结构:A 预习见疑;B 质疑研讨;C 巩固深化。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提高练习题的设计水平。改革作文教学,进行作文自改。 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A 变“以考核知识为主”为“以考核能力习惯为主”,同时纠正只考读写不考听说的偏向;B 打破老师对考试的垄断,让学生参与出题与阅卷。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给学生一套方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的能力和习惯。1993年,河北省教育学会召开了“大语文教育”实验研讨会。会上,张孝纯作了“大语文教育”三论的

5、书面发言,这三篇发言分别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语文教育”整体结构功能的优化、“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通过这三篇发言,张孝纯将十年的“大语文教育”实验作了一个总结。“大语文教育”的内容 1、什么是“大语文教育”? 概括地说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2、“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由于“大语文教育”的

6、四个有机结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然具备五个特征,即: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全面的”是针对长期存在着的“片面性的”偏向提出的,利用多方面的语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渗透德育,训练听写、听述、听析、听辨、听改和提问、对话、口述、演说、议辩等,组织游艺、游览、鉴赏性活动,培养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整体性”是针对“零打碎敲”式的做法而言的,“大语文教育”把读写听说四种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开辟语文教学第二渠道,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能动的”,学生绝不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的培养和训练,而是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来提高自己。“大语

7、文教育”提出:“坚持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的、和谐的、亲密的和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网络式的”是针对“单纯式”训练而言的。“大语文教育”提倡“全方位”、“多角度”、“广渠道”,所以必然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整体结构。“强有力的”是讲力度问题,是指通过发挥语文教育整体功能,以较小的课业负担取得较高的效果所需要的那种“力”。3、“大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 “大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如下一些: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总体教学结构,由“一体两翼”构成,这个模式显示“大语文教育”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的特色。范文阅读教学模式:预习、见疑质询、研讨巩固、

8、深化,“预习、见疑”阶段主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向下一步理解教材过渡;“质询、研讨”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同时也随时巩固知识;“巩固、深化”阶段主要是为了巩固新知识,并把知识开始应用与实践。参读教学模式。这里多说的“参读”是指“参读相关文章”。说写教学模式。说写教学的五个重点: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坚持自改和讲求序列,那就可以将说写教学全程训练概括为:积累构思起草修改评价。最基本的语文规律教学模式:“字法”、“词法”、“句法”、“篇法”。语文测试的教学模式:总的可以叫做“语文测试练习化”,大体照以下模式进行:A 师生共同出题;B 教师公布标

9、准答案并让学生讨论质疑,然后用流水作业法组织学生评阅;C 教师在学生评阅过程中检查、解疑和裁决;D 试卷发还本人复审;E 教师最后改正评卷中错误并做试卷分析讲评;F 组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复试;G 指导学生对考试成绩情况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自我分析。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过程的模式,简言之,即“组合辅导考查”。学生课外独立学习和应用语文的促进过程的模式,简言之,即“启发推动了解鼓励”。二、“大语文教育”的第二个十年 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1993年,张孝纯因患肺癌与世长辞。他的学生及合作者张国生和其他许多的语文教师继续走“大语文教育”的路,将“大语文教育”的理论不断改进和完善。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

10、语文教学法教授张锐指出:“一体两翼”的“两翼”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应该是包容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应包含在语文环境之中。因此,张国生将“一体两翼”模式改为“三个课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语文活动,三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实践。同时,张国生还简化了“大语文教育”的结构体系,将之定为“语文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结合。1997后,“大语文教育”实验扩大到小学,在小学实施了大语文教育尝试,主要是在小学低年级以集中识字快速识字为侧重点;在小学高年级以大量阅读大量积累为侧重点;电脑辅助教学,占领教学现代化制高点。张国生总结二十年“大语文教育”所取得的成

11、绩时提到以下几点:A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发展好;B 学生智力发展好;C 历次考试成绩好;D 学生知识面比较宽,知识积累比较丰厚,因而说话作文视野较宽,内容较丰富,创造力、实际才干较强;E 学习有后颈,成材律高。姚竹青的“大语文教学法” 19771997,连续 20年坚持进行语文教育和教学彻底变法的实验与研究,创立“大语文教学法”,打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的口号。19982004,姚竹青面向全省全国主动出游,自费旅行,送教上门,展开大范围快节奏旋风式的巡回讲学活动。七年来,已走遍大半个河南省(包括全部 17个地级市、15 个县级市、还有 20座县城),共涉足河南、安徽、湖北、山西、山东、江西、浙

12、江、江苏、四川等九个省的 800余所大中小学,听讲师生达 50万人。2005 年,巡回讲学活动将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展开。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主要有八个要点:能字第一。打造能字,训练能力,培育能人。两句口号: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要当“教练”不做“讲师”。三大特色:教得简单,学得真实,改得彻底。(其特质则是:动情教育、造能教育、审美教育)四项功能:能带来四大变化,变虚为实、返朴归真、化繁为简、化知为能, 能根治四大顽症,语文厌学症、作文头痛症、口舌失语症、有知无能症。五条标准:能读善写、能言善辩、心灵手巧、思维活跃 又有自主精神和自强意识。六大能项:识字、写字、作文、办报、朗读、演讲。七个能字:

13、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评能称、建能会。八种方法:趣味读书识字法、快速习字法、快乐作文法、人人办报法、真情朗读法、实话演说法、能称激赏法、大语文自学法。三、“大语文教育”的影响1、2001 年公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在语文课程标准回答语文课程倡导哪些课程理念时说:“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的精髓是联系生活,新课标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一词在课标中出现了 21次之多。“大语文教育”之“大”表现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新课标“课程的基本历年”中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4、”,“实施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外活动是“大语文教育”的一翼,新课标也注重活动,在其中提到了“活动”26 次。另外,识字、积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内容也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观点。2、课本体现了“大语文”思想。 “翻开新课标课本,扑面迩来的是时代气息和改革锐气,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和大语文教育思想。”(黄伟切实推进语文教材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3、考试“指挥棒”转向“大语文”。 特级教师陈宦仲先生说:“即使是单纯追求升学率,也的实行大语文教育。”4、各地的“大语文教育”实验如雨后春笋。张孝纯在世时,各地有

15、一百多位教师整体地或部分地参与了他的“大语文教育”实验。四川石柱县谭小林很早就参加了“大语文教育”实验,现在已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山东诸城市教研室主任李庆平在全诸城推广“大语文教育”。1997年 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全区“大语文教育”研讨会,在全自治区推广“大语文教育”。5、报刊、书籍、网络中“大语文教育”的内容数不胜数。学语文早在 20世纪 90年代处就将“大语文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刊方针。语文学习1993 年 7月开始在封面上引用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他们是赞同“大语文教育”的。语文世界每期封面上都有“青少年的、大语文的”几个字。语文报初中版首页“主编寄语”说;“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我们将继续高扬大语文教育的旗帜”。2002年 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语文教育论集一书,作为二十年“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个里程碑。参考文献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大语文教育观”J,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北京,1993.8.1213张孝纯、张国生,一条广阔的语文教改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北京,1992.2.3437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三谈我的“大语文教育观”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北京,1993.11.2122张国生,回眸“大语文教育”二十年,http:/www.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