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13386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完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秋社会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请根据以自己的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的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的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 2000 字。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C)。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2、科塞是(B)的代表人物。 A、结构功能主义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社会互动理论3、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B)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

2、清D、角色中断4、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5、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 A、费孝通B、科尔曼C、林南D、格兰诺维特6、从(C)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7、把社会群体分为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是根据(C)的标准。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8、(C)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B、公司C、邻里D、教会9、提出中层理论的是社会学家(B)。 A、帕森斯B、默顿C、韦伯D、福柯、如果某种社会

3、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10、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BCD)。 A、初始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社会化2、社会化的机构包括(ABCD)。 A、家庭B、学校C、工作组织D、大众传媒3、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BC)。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C、?互相依赖D、有事相求4、冲突的形式包括(ABCD)。 A、口角B、战争C、仇斗D、械斗5、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CD)。 A、领导的

4、权威性B、成员的认同感C、外部环境的变化D、群体的人数6、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CD)。 、符号互动论B、家长制理论 C 、结构功能理论 D 、社会交换理论7、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BD)。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C、家长型权威D、传统型权威8、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ABD)。 A、私有产权制度B、公有产权制度C、集体产权制度D、混合经济制度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镜中我 :库利生动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成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2、代沟 :代沟在社会学中是

5、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3、初级社会群体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互相熟悉、互相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4、弱关系理论 :由格兰诺维特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或交换工作的过程,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理论。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人的社会化有什么意义? 答:人的社会化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是满足个人需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个社会要延续,必须要求新加入的社会成员了解其已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

6、行为规范。社会化就是社会以它特有的文化将新成员不断教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成员的过程。2、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第二,非情感的关系。第三,规范的互动形式。第四,复杂的组织结构。3、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答:在社会学上,对权力的理解和分析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利益冲突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帕森斯等人倡导的“权威合法化模式”。第三种模式是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来的,可称之为“生产运作模式”。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你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变迁有何理解? 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

7、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个社会变化就是开始形成一些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和中间组织,原来的“国家民众”的两层结构逐渐演变成“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的三层结构。b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主要特征是身份等级之间界限分明、流动受到严格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成为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新阶层农民工阶层;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城市的兴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迅速崛起;同时,在原来的干部阶层、知识分子和工人阶层各自的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c 社会利益关系结构的变化:首先是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路径的变化。其次,利益实现机制的变化。整

8、个分配制度从计划调节转变为市场调节。最后利益差别化格局的形成。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对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 答: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单位”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组织,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人最重要的社会身份标志、资源分配机制和社会行动系统。“单位制度”指的是国家通过单位这一具有特殊功能的科层组织来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并通过这种再分配实现有效政治控制的一种体制。要理解我国的单位制度大特缸,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单位组织具有极强的制度化程度,因此单

9、位制度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其中的“制度性依赖”,即单位对国家的全面依附以及个人对单位的全面依附。第二,单位制度的形成是由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较少地依靠正式的国家机器,而更多的依靠以就业场所(即单位)为基本环节的行政组织网络。这种组织方式是“制度性依赖”的根本原因。第三,从单位的外部关系来看,单位与市场最乏有机的联系,也与横向上的其他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单位组织只与代表国家的上级单位发生联系。上下级单位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对资源的垄断性配置。这种垄断性性配置一方面造成了单位对国家的全面依附,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单位等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竞争以及公共信息渠道,上级很难获得下级单位的表

10、现,这为下级单位的机会主义和实质自主提供了条件。第四,从单位内部关系来看,单位成员对单位存在社会和经济依附、到单位领导存在政治依附、对直接领导存在人身依附。这三种依附不但造成了单位领导与单位积极分子之间的庇护关系,而且造成了单位内部积极分子与非积极分子之间的对立。此外,单位内外的实用私人关系网络也因此相当普遍。但是由于单位领导之间存在派系结构、单位矛盾也常常是幕后解决,因此,单位领导在不断控制群众的同时,反过来也要依赖群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单位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单位对国家的依附、单位成员对单位的依附总体上都减弱了,但单位制度并没有解体,单位经济体制向国家争利益的现象突出了,单位成员对单

11、位的经济依赖也增强了。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结合父母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试述你对社会流动的理解,并分析我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字数要求:不少于 2000 字。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C)。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2、“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B )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B、滕尼斯C、恩格斯D、哈贝马斯 3、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

12、种分层结构是(C)。 A、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封闭性结构D、开放性结构 4、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B)。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C、非结构性流动D、社会变迁 5、(D)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B、偏差行为理论C、社会建构论D、冲突论 6、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 ,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B)。 A、拟剧论B、标签理论C、文化传递理论D、冲突理论 7

13、、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C)。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8、(B)是由一种毫无根据的想法引起的、有很强感染力的行为。 A、恐慌B、大众歇斯底里C、时尚D、传言 9、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A、错位B、脱节C、畸变D、失衡 10、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C)。 A、现代化B、狭义全球化C、广义全球化D、开放型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

14、视的社区分类是(BD)。 A、自然社区B、农村社区C、法定社区D、城市社区 2、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ABC)。 A、自然起源B、社会组合C、农村建设D、城市衰败 3、(ABD)是对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4、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BCD)。 A、家庭背景B、威望C、财富D、权力 5、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有(ABC)。 A、人口数量B、人口结构C、人口素质D、人口社会化 6、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越轨不等

15、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7、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AD)。 A、暴民B、表意人群C、偶合人群D、骚乱人群 8、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ABCD)。 A、无组织性B、不稳定性C、非常规性D、易受暗示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种人口的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单个城市中人口不断增加;2.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2、代际流动 :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就是代际流动,即子女从父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这是对代与代之间社会位置在社会层级上向下或向上移动进行考察,展示了一个家庭中两代或几代人之间的差异,子女的社会流动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社会原因造成的差异是代际流动研究关注的重点。3、社会问题 :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