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传人:eh****e 文档编号:153998722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_《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课题时间的脚印解读理念设计理念:在春天的诗意中欣赏美文设计思路:将诗的“清泉活水”注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中,紧扣考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收获知识,感悟诗的唯美意境,力求创新高效。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大都感觉枯燥无味,特别是事理说明文更是冷淡乏味,这篇自读课文如何让学生乐都乐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挑战。基于这种情况,在设计理念上采用了“在春天的诗意中欣赏美文”,思路上将诗的“清泉活水”注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中,紧扣考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收获知识,感悟诗的唯美意境,力求创新高效。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把握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了解

2、说明顺序,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岩石的热情,为造福人类做贡献。能力目标理解逻辑顺序在文中的体现知识目标岩石保存了众多的历史痕迹 教学资源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2.课件 教学重点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教学难点品味单句成段的作用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作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赏春景,吟诗句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回答诗句出示“活动目标”把握说明内容,理清结构了解说明顺序,品味语言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预习检测:字词检测教师检测板书(隶书)齐读字词活动过程活动一:细读“石头记”1.在人类没出

3、现以前记录时间的是什么呢?2.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3. 读懂“时间的脚印”意义何在?4.结构梳理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点评总结。带着问题读文本,圈点整理要点,小组内交流,优秀代表发言。活动二:拜师学艺1说明顺序2巧妙的标题3.独立成段的单句1、 引导理清行文思路,解说逻辑顺序。2、 引导对标题的思考3、 总结成段单句作用1、 思考拟人的表达效果,并组织答案。2、 找出文中的独立成段的单句。活动三:“海枯石烂”我评说写一段带有“海枯石烂”的话,谈谈你的见解,在小组内交流,相信你是最棒的。1、展示教师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写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对“海枯石烂”的见解。课堂小结时光易逝,

4、人生苦短,青春正好的我们应不负流年,活出自己的精彩。(做辛勤的小蜜蜂)布置作业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板书设计时间的脚印岩石记录 时间保存 历史 痕迹逻辑顺序 教学效果预测本课的设计遵循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将诗的“清泉活水”注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中,紧扣考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收获知识,感悟诗的唯美意境,力求创新高效。精心设计了导入,注重小组互动,问题设计上有了层次,期待整个课堂轻松欢快,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大都感觉枯燥无味,特别是事理说明文更是冷淡乏味,这篇自读课文如何让学生乐都乐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挑战。基于

5、这种情况,在设计理念上采用了“在春天的诗意中欣赏美文”,思路上将诗的“清泉活水”注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中,紧扣考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收获知识,感悟诗的唯美意境,力求创新高效。效果分析本课的设计遵循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将诗的“清泉活水”注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中,紧扣考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收获知识,感悟诗的唯美意境,力求创新高效。教学中精心设计了导入,注重小组互动,问题设计上有了层次,整个课堂轻松欢快,学生的生成超出了预期,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8课的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事理说明文。其主要任务

6、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一、基础达标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踪迹(zng) 山麓(l) 沟壑(h)B 粗糙(co) 犀牛(x) 帷幕(wi)C 沉淀(din) 海枯(k) 瘫痪(tn)D 忌惮(dn) 扫帚(zhu) 崩落(bn)2多音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A 壳 qio 外壳 k 地壳B 龟 jn 龟裂 u 龟甲C 刨

7、 po 刨刮 bo 刨床D 泊 b 停泊 p 湖泊3形似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A 蚀(腐蚀) 浊(浑浊)B 殚(肆无忌殚) 惮(惮精竭虑)C 砾(沙砾) 烁(闪烁)D 帷(帷幕) 维(维持)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_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_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_使我们增加了知识,_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A 或者 尽管 因为 所以B 和 尽管 不仅 而且C 或者 不管 不仅 而且D 和 不管 因为 所以5对下面运用了打比方的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8、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A B C D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2)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3)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

9、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4)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

10、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8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这是一篇_说明文,作者_。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_,岩石_,岩石_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10段在说明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1段在说明人对岩

11、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2作者在说明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3画出选段的中心句。14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述选段内容。 时间的脚印教学随笔反思教学是永远带有缺憾的艺术。从课堂上下来的老师应竭尽才智来弥补缺憾,长此以往虽有缺憾,但终会成长,这或许是课后写反思的现实意义吧。时间的脚印一篇事理说明文,枯燥乏味,课堂高效,出路在创新。设计中本着“在春天的诗意中欣赏美文”的理念,理出了以下思路:将诗的“清泉活水”注入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中,紧扣考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收获知识,感悟诗的唯美意境,力求创新高效。两节课下来,真是让人感触颇多。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

12、只是引领者。想学生所想,课堂才能活。“启而不发”的关键在于“启发”的切入点,问题的设计千万不能“高、大、空”,讲究“软着陆”。如在“活动一”中,第一次试讲时让学生根据相关语句“岩石处在“破坏生成破坏”的循环中,历程漫长,保存了地壳活动的历史痕迹,见证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找出文中的句子,因过大过宽,指引不明,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结果出现“启而不发”,下课后及时调整为“回答一下问题:(1).岩石是怎样被破坏的? 又是怎样生成的?(2).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结果第二次上课化整为零,学生顺藤摸瓜,答案水到渠成。由此可见,教师的引领有多么重要。一堂好课,首先要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创新是关键。其次是理清定位,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精心预设课堂生成。再次在定位的基础上把握引导的方向和细节。课堂永有缺憾,反思的确能让自己磨炼。冯绪昌2019-4-12 课标分析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显的科普文,掌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的本质,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了解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