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传人:eh****e 文档编号:153993101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训练美读能力。【教学方法】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

2、析。【媒体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借助历史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上作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步骤】 一、激情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班喜欢唱歌的应该很多,我想问一下,有谁会唱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的经典歌曲我的中国心?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经典爱国歌曲! 同学们,目睹以上历史画面,倾听张明敏对祖国深情表白,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到爱国或“文革”,导入本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诗人舒婷,去欣赏她谱写的对祖国的赞歌!二、明确活动任务、鉴赏诗人新颖丰富的意象。、理解诗人复杂热烈的情感。、训练美读能力。三、初读感知活动一:范读1.了解作者

3、 2.听读要求活动二:自读1.自由朗读 2.回答:本诗主要讲了四、重点研析活动三:研读1.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2)朦胧诗简介(3)意象解读2.第一诗节研读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3.第二诗节研读(1.)问: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2.)问:如何理解“痛苦的希望”?点拨:(1)不是。本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2)“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这希望太渺茫,但毕竟有了希望。所以比喻人民心中渺茫、难以落实而又从未消失的对幸福未来的希望。(3)问:联系上下节,说说本节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点拨:本节为全诗情感结构上的转折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

4、下的诗句开始出现亮色和激情。(4)问:这一诗节应该怎么读?点拨: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忧民的情绪转化为深深的悲怆,情绪强烈深切。4.第三诗节研读问:(1)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点拨: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与上一节形成鲜明的对比。(2)问: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点拨:本诗写于年,当时“四人帮”被粉碎。古老的中国从迷梦中苏醒,从苦难中奋起。共产党领导下的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伟大

5、斗争,正在逐步实现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希望和理想。诗人为此兴奋不已,感情由低沉叹息转向亢奋热烈。5.第四诗节研读(1)问: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点拨: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由”,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2)问:纵观全诗,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点拨:不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

6、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活动四:美读问: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点拨: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

7、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五、拓展训练1.课外链接 2.朦胧诗示例及仿写六:情感渲染 升华主题 1.歌唱祖国歌曲视频链接2.课后寄语【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也许课外读过舒婷女士的诗歌,但对他的生平、思想特殊的写作背景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

8、朦胧诗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了解。学生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生活优裕,缺少生活磨砺,没有遭遇过磨难和痛苦;,对“文革”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仅仅通过诗歌本身让学生悟透诗歌主旨的确很难!在教学设计上,我有意增加了“朦胧诗简介”、“象征手法”、“写作背景”等环节。另一方面,初一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这首诗。【效果分析】 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目标的陈述主体为学生,目标的定位较适宜,能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的特点确立目标。其次诵读贯穿诗歌学习的始终,突出阅读体验,有助于学生以感性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9、,更有助于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审美趣味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活动中走进诗歌。在学生诵读的时候,能按照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读出他个人的或者惊奇、或者神秘、或者雄壮的独特感受,跟着学生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本节课巧妙地运用了体验式活动策略,把创设情境是诗歌教学的介入工具,通过情境的创设,形成各种体验式活动,激发学生的体验感受,建立新的情感图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支架,有体验诵读、背景介绍、诗境还原、写作等,最终总结出情境创设、换位思考、比较还原、情绪感染等合宜的古诗词体验方法,建立起基于课标的诗歌赏析策略。【教材分析】这一

10、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与思乡,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与家乡的感情。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这首诗写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结束“”的历史时期,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本诗作为单元自读篇目,更多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担负起诗歌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责任。【评测练习】基础巩固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隧洞( ) 干瘪( )簇新( ) 胚芽( )涡行( ) 迷惘(

11、)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这首诗以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强化提高题阅读全诗,回答问题。3、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4、第一节诗中作者都写了哪些意象?5、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6、本首诗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7、第三节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指出并具体分析。课外延伸题(一)我是中国人闻一多我的记忆还是一根麻绳,绳上束满了无数的结梗。一个结子是一桩史事我便是五千年底历史。我是过去五千年底历史,我是将来五千年底历史,我要修葺这历史底舞台,预备排演历史底将来。我们的历史是一首歌,还歌着海晏河清底音乐,我们将来的历史

12、是一杯酒,又在金罍里给皇天献酒。我们将来底历史是一滴泪,我的泪洗尽人类底悲哀;我们将来底历史是一声笑,我的笑驱尽宇宙底烦恼。我们是一条河,一条天河,一派浑浑噩噩的光被我们是四万万不灭的明星,我们的位置永远注定。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我们是东方文化底鼻祖,我的生命是世界底生命。我是中国人!我是支那人!8、本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9、本文以哪些意象来表现主题的?10、“我的生命是世界底生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1、本诗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参考答案】:1、略 2、 舒婷 第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强化提高题:3、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华夏儿女,是“

13、小我”与“大我”的融合。 4、作者写的意象有: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5、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6、原因: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二是诗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发展了它,运用了如象征、隐喻,尤其是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 7、比喻 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等,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新生的充满希望的祖国的形象。 课外延伸题(一)8、比喻、间隔反复 9、绳、歌、酒

14、、泪、笑、天河、明星。 10、我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璀璨的文明又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赞美中国的文化历史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11、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组材的。 【课后反思】学习诗歌,主要的是品出它的诗歌味,而朗诵则是最好的方法,无论怎样卖力地分析,都不如入情地读,读到到味了,情感自然也就出来了。我在上这课时,显然朗诵这一点还没真正落到实处,虽然进行了齐读、点读、默读、研读、诵读,但是时间相对仓促。可以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进行脚本设计的朗读。教师需要做的则是给予适当地朗诵指导,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正如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让学生入诗,读出情来。最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综合课标要求、本诗的特点及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拟订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等词语。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