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53988274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9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设计背景新课程中以定义为中心的概念教学被弱化,更注重理解和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如何排除障碍,有效地加工和组织事实性、描述性、操作性、理论性兼容的化学概念,从整体出发,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的结构体系和分类方法,注意突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概念的群体功能,使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而且点、线、面、体相互联系,建立概念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概念的立体思维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使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和“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希望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对学习的

2、探索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教师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统一,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机会,主张师生双主互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要以培育、开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根本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最早提出来的,是教师在新概念教学之前让学生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这就是“先行组

3、织者”策略的基本原理。它可以看成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设置的一个“教学支架”,也可以看作是为学生准备的通往知识彼岸的一座桥梁。二、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中学化学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是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根据物质的量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不仅是中学化学需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刚跨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要能清楚、准确理解这些概念,不仅能为以后学好化学打下基础,也是开发学生智

4、力,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3强调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难

5、点】物质的量的引入及其应用。【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钻石图片(投影)【设问】钻石的重量单位及由来?(投影克拉的由来)(钻石珍贵而精巧,需要有非常精微又一致的重量单位,以一粒合欢树的种子的质量定为一克拉)设计意图:由钻石及单位由来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活动】现有一袋合欢树种,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些种子的个数学生中的典型想法:1先称量出100粒种子的质量,用种子的总质量除以100粒种子的质量,再乘以100。2先测量出1000粒种子的体积,用种子的总体积除以1000粒种子的体积,再乘以100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总结提炼出科学思维方法

6、,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应用能力和实验能力,从中得出“聚零为整”的科学思想。【老师】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一打、一双、一盒等。总结:找出一个量作为基准(堆量),然后与其比较。【问题】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C + O2 = CO2代表什么含义?微观分子数 1 1 1宏观质量 12 g 32 g 44 g设计意图:呈现“先行组织者”,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的本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重新组合),它是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问题】在实验室中能否取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设计意图:微粒太小,无法称其质量,且数目庞大。【问题】如何知道一定质量的碳所含的碳原子数?学生

7、回答:选取一个含一定数目碳原子的堆量,用总质量除以这个堆量的质量,再乘该堆量所含的碳原子数。设计意图:与前面引导的数合欢数种的方法相呼应,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微观世界及宏观世界的桥梁(堆量)。【教师】这个堆量含多少个碳原子我们才可以称出其质量呢?由于微粒质量太小,这个数目 是很庞大的,为便于计算,国际上作出统一的规定,将含有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的堆量定为1 mol。(如生活中一打就含有12个等)。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数目,在下节课讲授摩尔质量时会专门讲解。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先了解单位,再物理量。如一打,一双,一米。所以先给大家引入物质的量的单位,之前已经对堆量有了多次引

8、导,这时摆出摩尔的定义,水到渠成。【板书】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单位摩尔(mol)【教师】科学上把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学生活动】给出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学生主动参加,形成概念。它是一个准确值。【板书】2.0.012kg的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展示图片】体验阿伏加德罗常数数目的庞大【教师】摩尔是一个基准,正如米是长度的单位,那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对学生来说,物质的量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概念,要通过下位学习的方式,因为它属于SI制基本物理量。这

9、样它便进入了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板书】3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总结】概念建构思路:引入微观粒子的堆量引入新单位(摩尔)探讨(摩尔的基准)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体验(常数的巨大数值)介绍SI制个基本单位引入新概念(物质的量)。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概念建构的基本程序和思路。【设问】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如何在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问题上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提炼、总结和归纳能力。【学生活动】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主动发现:n=N/NA;n1/n2=N1/N2。设计意图:应用练习,使概念内化。【小结】师生共同小结1知

10、识的学习(1)基本概念:物质的量(物理量);摩尔(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2)相互联系:n=N/NA,n1/n2=N1/N2。2方法的学习探究学习的思路:提出问题问题探究收集信息形成概念具体应用。设计意图:师生对话,心灵相约,思维碰撞,共同提高。【课堂练习】1填空: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mol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1molSO42-是 个硫酸根离子。2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mol氢 1molCO2 1mol小米3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1.2041024个H,物质的量是多少?5mol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4 0.5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11、。 2mol 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1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溶于水产生 个硫酸根离子。1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板书】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单位:摩尔(mol)20.012kg的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3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4n、N、NA的相互关系:三、课后反思与总结化学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化学概念,才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老师硬塞给学生一些抽象概念,之后便开始做大量

12、习题,并冠以“在练习中巩固基本知识”,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实际上,任何概念都有它的背景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更何况化学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建立在化学概念真正理解之上。教师在进行某一化学概念教学之前,应该首先了解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和新学概念有关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学生对这些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清晰度、数量、组织方式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学生重新复习这些知识。此外,对于学习这一化学概念涉及到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或思维方法也应该关注。(如数种子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概念或生活常识,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活动

13、从创设情景到引发问题,引导点拨,最后到归纳总结;学生活动从激趣、质疑到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最后到实践反馈,探究出了“问题引领概念形成深化概念应用概念内化概念”的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知识不等于智慧,不等于创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习是学生自主的过程,谁都不能代替。因此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其前提化学概念的有效学习策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意义建构。对于“物质的量”等几个生僻的概念,学生一点都不了解。此时的学生就像当初科学家

14、没确定“物质的量”的概念时一样,都要想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概念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因此这正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探求科学快乐的好机会。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时,应具体而鲜明,要选准知识的增长点,才能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正确地设计引导,在具体操作时要耐心、细致,选准引导“火候”;在引导过程中要对问题充满激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激发他们乐学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要让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们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二课时】一、设计思想及策略设计思想:“气体摩尔体积”是中学化学计算的重要物理量,它是将气体体积与质量、粒子数目、物质的量浓度

15、等物理量联系起来的桥梁。然而,“气体摩尔体积”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初学这段内容时由于内容的抽象而难以理解,进而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艰深的名词,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亲手做过,感悟过,才能使其真正理解。正是出于这种思考,我尝试利用现代化的手持传感技术(温度、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得到影响气体体积的外界因素,通过传感技术得到的数据进行推理得到“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通过动手实验测量在实验室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验证实验预测,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气体摩尔体积”的真实内涵,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制作标况下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模型使学生深刻体会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很轻松的得到阿伏伽德罗定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学策略: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