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及译文(2020年12月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及译文(2020年12月整理).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德行。这本书的编者是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它的主要内容是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胡国的人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快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
2、道义而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会做的事吗?”胡国的侵略军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命来代替朋友的生命。”胡贼互相讨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一个讲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整个城都得到了保全。注释值:适逢;相视:看望你;一:整个;无义:不懂道义;郡:这里指城;委:舍去;去:离开;疾:病情。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蔑视败:毁弃 既:已经遂:于是,就子:你语:对以:用独止:一个人留下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归赏析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
3、义举,宁代朋友死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伯的义,栩栩如生。语言简洁,明快,表现了荀巨伯忠于友情,不屈不挠的精神。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s)。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狼倒也和
4、狗平安相处,狼渐渐长大,也比较温驯,富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白天在客厅里睡觉,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低吼,他惊醒环视四周,但没有一个人。他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刚才一样低吼,他便假装睡着来等待会发生什么,才发现那两只狼想等他没有防备的时候咬他的喉咙,而狗正阻止狼上前。富人于是把狼杀掉,取了它们的皮。“狼子野心”这句话,确实是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1.指出下面加点的“其”各指代什么。(1)意忘其为狼 代狼(2)将啮其喉 代富人(3
5、)乃杀而取其革 代狼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狡诈、隐藏本领高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回答。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除了对狼表示谴责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防人之心不可无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译文或注释: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
6、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注释】1集:到。2念:想。3沾:沾湿。4辄:就。5去:到。6侨:住,居住。【寓意】 这个故事跟愚公移山有点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谊。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
7、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2)!惟其言而莫之违(3)。”师旷(4)侍坐于前,援(5)琴撞之。公被(12)衽(6)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7)谁撞(15)?”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8)者,故(11)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9)!是非君人者(14)之言也。”左右请除(10)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难一注:莫乐为人君:没
8、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 莫之违:没有谁敢违背他。 师旷:春秋时晋国宫廷一个叫旷的盲乐师。援:执持,拿。 衽:衣襟。 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
9、作一个警告。”倒装句太师谁撞:应为“太师撞谁”惟其言而莫之违:应为“惟其言而莫违之”相关习题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释之,以为寡人戒。2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3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2分)4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一个你欣赏的人物,加以点评。(2分)答案1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壁上撞坏了。(2分)放了他,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2分)2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分)3他敢于“犯君”,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因自己是盲人,用“小人言于侧”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有
10、智慧、有谋略的人鲍君原文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译文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獐子,套住了一头獐,主人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走了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咸鱼放一条在网里后离开。原来的主人回来后,(看见)放在那里的绳网中放着腌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里人就在此建了个祠庙,称为鲍君,后来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庙的鲍君,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
11、更说这神特别灵。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腌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的咸鱼呀!哪里有什么神灵啊!于是这件事就平息了。字词解释:1.罝(音:j):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野兽的网;2.窃取:偷取。3:故:原因;别人祭拜鲍君的原因。4.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5.去:离开。6.或:有时。7.故:原因。8.具:详细。9.息:平息。10.怪:以为怪。11.何神之有:即“何神有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道理。12.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这是我放的咸鱼,哪有什么神啊?13.持:拿,携带。习题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怪之以为神。自己的话:他认为它(鲍鱼)是
12、神。 (若未要求用原文,翻译亦可。)这篇文言文说明的道理:凡事要认真考虑、冷静分析,究察一番问个究竟,不可人云亦云,轻信不科学的东西而闹出笑话,也不要偷别人的东西,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楚人养狙原文楚有养狙以为生者(1),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2),使老狙率以之山中(3),求草木之实(4),赋什一以自奉(5)。或不给,则加鞭棰焉(6)。群狙皆畏苦之(7),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8)?”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9)?”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10)”言未既(11),众狙皆寤(12)。其夕,相
13、与俟狙公之寝(13),破栅毁柙(14),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15)。郁离子曰:“世有以(16)术(17)使民而无道揆(18)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对译)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楚国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叫老猴率领着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赋收十分之一来奉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饱受痛苦,却不敢违背狙公的意思.一天,有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种的吗?大家说:当然不是,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除了狙公我们都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仰赖他,
14、还要被他奴役呢?话还没说完,众猴都觉醒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觉的时候,就破开兽栏,拿走他的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狙公最后活活饿死.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1)狙:猕猴。(2)部分:部署分配。此处指分派(3)之:到。(4)求:寻找。此指采摘。(5)赋:征收。(6)棰:用鞭打,名作动。(7)畏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8)树:动词,种植。(9)与:同“欤”,吗。(10)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1)既:完。(12) 寤:同“悟”。(13)相与:一起。(14)柙(xi):关兽的木笼。(15)卒:终于。(16)以:把当做。(17)术:权术。(18)假:如果。(19)俟:等候(20)归:回归。(21)或:有的。(22)实:果实(23)其:那个(24)馁:饥饿。(25)为之役:被他奴役。(26)道揆:道德准则。作品译文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猴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猴率领(其它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果实的来供养自己。有的猴不给,(猴公)就鞭打他们。老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多老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猴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多老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