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课《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3927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课《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课《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课《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课《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教学目标1弄清文章阐明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的思路。2了解以质疑的方式层层论证的特点。来源:学#科#网 Z#X#X#K3学习作者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了解论述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2了解以质疑的方式层层论证的特点。来源:学科网教学难点各段论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也有更多的人不知活着为的是什么。数学家苏步青它不但关注数学事业的发展,更关注青年人的成长,他在文 章中提出了他的人生观,让我们看看他的答案是什么。二、简介作者苏步青, (1902江省平阳县人。数学家,

2、数学教育家。1927 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长期担任复旦大学领导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仿射曲面理论,射影曲线一般理论,曲面的射影微分几何理论等,获许多优秀成果。是我国微分几何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三、读课文,思考作者对“人为什么要活着”持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前, 首先说明“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属人生观的问题,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对于这一问题形成正确认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见讨论这一 问题,阐述这一观点的必要性。接下来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活着就要为人类做出 贡

3、献。四、分析论证的过程及论证方式明确: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以学生质疑的方式逐层展开论述。第一个问题:为 什么要成名?对待“名”的态度:来源:学,科,网 Z,X,X,K论证的过程:在回答时作者先指明怎样才能成名;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讲述成名的过程;小时候 留日期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 来源:宗耀祖 为国争光 为人民服务的人 生观 本段阐明的道 理:成名的关键是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问题:名誉意味着什么?来源:证的过程:先明确名誉只能代表过去;阐述自己获得荣誉之后的实际表现;段尾得出结论:一个人活着,就要全力以赴地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对待“利”的态度第三个问题:读书太辛苦,是否

4、该追求金钱?论证的过程:作者先肯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艰苦的,并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明只有不畏劳苦才能有所成就;从反面阐明如果不付出辛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 指出不畏读书的辛苦,需要树立正确的理 想,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本段结论:仅仅为个人的利而学习未免太渺小,应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揭示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五、课文中关于“成名” “名誉” “金钱”这三个问题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在论述为什 么成名的问题中作者阐述 了成名的关键是在于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恰恰是论点 “活着要为人类做出贡献 ”的前提,所以放在前面论述;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地对待名和利,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使论证逐步深入。六、写作特点以质疑的方式进行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