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90251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小枫:商业文明与现代教育问题最近几年我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表了一些看法,近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这些问题,并在高校文科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新的课程实验,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两个问题今天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教育学专业在研究教育问题的时候,应该从阅读经典开始着手。教育学专业应该读一些经典书目,不能只阅读那些和教育学相关联的学科性著作。教育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一环,正如卢梭所说,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度里面,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回事情。教育的地位相当重要,大的教育思想家会从政治制度角度论述教育问题,同样,大政治思想家也多会涉及到教育。教育学名著不是因为某个教育家写的才是名著,任何一个西方著名的

2、大思想家都可以称之为教育家,因为政治制度和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到底在社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的品质是什么?商业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和未来,而我们对于商业化与教育的关系并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我想在此探讨一下目前我们的教育处境。我准备从启蒙运动开始来探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启蒙运动的结果。今天,我将先从亚当斯密的商业文明论及其与教育相关的论述,来谈商业化和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下一讲,我主要以孟德斯鸠为例子来观察我们现代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品质问题。今明两天讲座的根本要点是教育与追求“德性”的关系问题。教育是要培养发扬人的“德性”,可是现在面对的大问题

3、是教育没有培养人的“德性”,这与教育的基本目的相反。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悲观地认为:由于我们生活在商业文明化的时代,教育已经很难再追求“道德德性”。教育的败坏可能是商业文明必须承受的一个结果。何为现代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现代文明”,这个词汇我们用得非常频繁,但我们未必了解得透彻。严格来讲,现代文明应该叫做商业文明,以前叫做资本主义文明,这个说法会带来一种阶级斗争痕迹,带有一种意识形态色彩,我们听起来已经不顺耳了。我想,商业文明这个词应该带有中性色彩,我们听起来比较能够接受。那什么叫做商业文明呢?按亚当斯密,很简单一句话就是:追求个人致富和富裕生活以实现公众的共同福祉的生活方式。我们今天就生

4、活在这样一个崇尚获取财富的时代。我们目前关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焦虑,关于教育问题的焦虑,其实都来自这个商业文明问题。如果既要鼓励追求个人致富和富裕生活,又要保持传统的德性,恐怕太难。亚当斯密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但他的教授头衔并不是经济学 严格地讲那个时候没有经济学 他是伦理学教授。可是他写的国富论却成了十分重要的、能够体现商业文明基本生活方式及其原则的经典性著作。在这个著作里面,他专门谈到了教育问题。从这里可以发现,教育名著并不一定是教育家写的。亚当斯密谈教育的时候,是把它放在一个他所理解的商业文明体制里面来论证的。严格来讲,商业文明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的中后期,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最终

5、形成一套完整体制,商业文明与民主政治等都是连为一体的。亚当斯密之所以为商业文明做辩护,这是因为追求财富在传统社会看来是不光彩的事情。追求“财富”就是追求生活的基本需要之外的东西,商业文明出现前,人类的劳作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劳作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了追求基本生活之外的利益。当一个文明社会变成了一个追求财富的社会,它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改变呢?有些人会说,古代社会不也有追求超出基本生活之外利益的人吗?的确,那时候有两种人追求财富,一种是商人,他们在古代社会的地位是很低的;另一种是统治者,统治者和商人不一样,君王追求利益和财富,除了自己的个人私欲外,还是为了统治的需要,君主想要治理国

6、家,当然需要大量的经费,它与我们现代社会所谓的个人发家暴富是有区别的。有人天生喜欢进行物质交换,喜欢盈利的最大化,这种人在传统社会里几乎是没有地位的,但是在商业文明到来后这种人成了榜样,成了最主要的人类类型了,大家都想要成为这类人。当把这类人推崇为人类榜样的时候,人类思想家便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把以前受人鄙视的人说成了不起的人,并在理论上花很多功夫。17 世纪以来,大量的西方思想家都在做这个工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孟德斯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从他们的思想中,我们能看清楚现在所面临的基本政治和社会状况。商业文明在西方出现已经有四百多年,但事实上我们中国进入商业文明才短短三十多

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所以我们需要用三十年的经验来思考西方国家三百年来所面对的问题。亚当斯密认为,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都不经济。商业文明就是你要学会经济地生活。经济这个英文单词来源于古希腊,最初的意思是“理家”,再后来变成了治理国家。但是这个含有治理国家之意的词在近代又怎么变成“经济”这个词的来源了呢?这说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亚当斯密认为,经济的生活方式的提出意味着从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不经济。那么什么叫做经济的生活方式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拿中国 17 世纪的帝国与欧洲进行比较。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土地肥沃,耕作精细,人口最多,而且很勤劳,但是国民财富却没有积累。

8、因此,他说中国人很富有与实际拥有财富是两回事。经济的生活方式其实是要追求财富。富有与财富是两回事,富有但缺乏财富,他认为原因是劳动没有和工资挂钩。没有建立一种工资制度,工酬太低,以至于劳动者难以养活家庭,下层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所以他认为虽然中国的土地很多,耕作精细,可是其贫困程度却超过欧洲最贫困的地方。这的确说到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由于中国的生活方式一直如此,国家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个帝国积累的财富,也许很早以前就达到了国家制度水平要求的程度。但是,就中国的土壤、气候、地理位置而言,潜在的财富远远没有发掘出来。如果我们把生活方式或制度变一下的话,亚当斯密断言,中华帝国积累的财富要多得多。

9、这是他在 18 世纪做出的预言。劳动分工与商业文明那么这种生活制度的关键是什么呢?斯密说,必须推行劳动分工,同时建立起劳动工资制度。如今在我们看来,这是常识。亚当斯密看到,17 世纪中国与欧洲有很大差异。换句话说,中国本该是一个富有的帝国,但是与欧洲却无法相比。因为亚当斯密说欧洲已开始实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劳动分工和工资制度。由于中国在生活方式、劳动方式上仍然因循守旧,所以在欧洲劳动得到的真实报酬比中国要高得多。所以商业制度的的确确使一个国家的财富一下子就增多。商业化的生活方式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极度的财富积累,因此比以前的生活方式要好的,至少比以前更富裕、更安适。严格来讲,中国开始试图进入

10、这样一种商业文明生活方式是从洋务运动开始,虽然相应制度在当时还未形成。可是现在,我们的最近 30 年的的确确见证了亚当斯密说的道理。我在城里出生长大,当过知青,文革期间下过乡,知道那时生活贫困。到了 35 月份,大部分人要饿肚子,农民没有吃的,有的小孩子整夜哭没有吃的。而今天,我回乡下去看过,农民整天坐在屋檐下聊天,甚至打牌,却有吃的,真让我想不通。的的确确,商业化的生活方式在这 30 年使得我们的财富有了惊人的增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业文明的确有很大的好处。劳动分工与工资制度都是我们传统生活方式中没有的。明显这两点刚好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今天我们找工作就与之有关。而大学分科那么细,就

11、跟分工有关。分工越细,大学里就会有划分越细的专业。我们找工作时都会想找工资高的,工资制度与劳动分工是最基本的原理。劳动分工最早是传统的自然分工。例如,织田、织布、做鞋等。亚当斯密所说的劳动分工不是这个意思,与古代的制度原理不同。古代的主要依据自然习俗,是自然的分工,由此形成父子相传的行业性传统。自然分工与专业性分工是很不一样的。亚当斯密认为商业化分工是专业化分工,它主要为了追求效率。比如制衣,以前一个做衣服的人会设计、剪裁、缝纫各种工作都能干,但现在为了盈利,商家把它们分开。这样分后发现,衣服产量大增。因此可以说,分工是一个纯属商业化的考虑。通过分工达到一种专业化的劳动方式,可以更多地创造财富

12、。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专业化分工方式的最基本的经济原理。由此,专业化分工是商业文明一个最基本的生活模式。大学的专业化分科是不可避免的。专业化分工后怎么给社会带来财富呢?道理很简单,专业化分工后,交换成倍增加,更加频繁。劳动者要获得生活必需品时必须靠其它东西换取。从前制鞋的人与造衣服的人相互交换产品就可以了,制鞋进一步专业分工后,取皮革、制鞋帮的人,他自己要穿一双鞋的话,他都不可能跟别人进行交换,因为另一个人是作鞋垫的,另一个人是作鞋带的,都没有办法通过物物交换来拿的。他必须要靠一个货币,来周转。每个人工作拿到了货币,然后购买所需的东西。国富论第一卷有 11 章,在论分工后开始论工资,论分工的有 3

13、章,论工资的占 7 章。可见,分工和工资是获取财富的起点。如今我们都能体会到,专业与工资的关系扣得多么紧。“商业社会”完全改变了人类对财富的看法:从前,所谓财富指的是实实在在的金银财宝(显然不能当饭吃、当衣穿),现在呢,所谓财富指一个人通过工作得来的工薪,而所有工作的人拿到的都是工薪。个人有了工资除供给衣食住行就是积蓄,但积蓄也是为了消费。于是,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积蓄都等于是在消费,因此,每个人的工薪实际上在全国流通,个人因工资而获得财富,整个社会也因个人工薪的流通、滚动而增加财富。因此,劳作与工薪挂钩,是商业社会的关键性基础:从前,劳作不拿工薪,自给自足或物物交换,现在,不拿工薪,即便劳作

14、,也不能活。进入商业文明后,追求财富成了一种无止境的想象。亚当斯密从各方面论述了分工和工资对于传统劳动的改变。比如说,重复一种动作,使熟练程度增加,能够节约时间。专业技术化,使一个人某一方面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但专业技术化必然导致一个大问题,就是人们会被培养出职业性病症。专业技术化摧残了人的生活品质。商业化生活方式的好处就是财富多、生活必需品多,坏处就是人的生活品质会变差变坏。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会去追求扩大财富。这是每一个人面临的基本悖论。接下来说一个历史问题:为什么偏偏在欧洲会发展出商业化生活方式呢?这方面有很多种研究很多种解答,斯密的解释非常典范。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君主国的兴起,欧洲对

15、农业的依赖开始减少,商贸活动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分工的要求,经年累月地使分工日益细化。工场主指导劳动时,更加追求效益,劳动者在工作时也力求掌握更大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 比如,农民本来什么都干,后来分成插秧专业、打谷专业,或者如今的装修各行的专业化,这会使得制造者的生产率成倍增长。我们都知道,商业文明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农业社会结构蜕变,农业社会转向商业社会。工业化和商业化在同等意义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亚当斯不仅解释了人类财富的增长的原则和机制,而且他还把欧洲出现的商业机制上升为一种文明样本。亚当斯密论说英格兰运气不错,很早就发现了商业化生活方式。但是,历史上偶然地出现了商业化生活方式是一

16、回事?把这种生活方式说成是一种值得追求的文明生活方式甚至说成最好、最伟大的文明理想,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奔着这个理想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它的很多弊端,我们的最大麻烦也在于此。英国这个商业文明我们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我们都知道鲁宾逊漂流记,这个作者其实是一个非常闻名的商业思想家,他还写过很多的政论,经济计划论,他在这本书的解释比亚当斯要早大半个世纪,他指出商人就是君王,我们的政治制度以及宪法都是为了商人能够更好的赚钱。亚当斯密鼓吹商业文明的好,他说人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四个阶段。斯密的分工论不仅解释了人类财富的增长原理和机制,还上升为一种文明论 按斯密的看法,人类生活方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狩猎、畜牧、农耕和商业,每个阶段固然都有特定的生活风俗和秩序规则,但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可以用劳动分工的方式来衡量。人类生活方式的“四阶段论”并非斯密的发明,而是启蒙思想的结果。重要的是,这种“四阶段论”也是一种人类进步论:从狩猎到商业方式,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上升。每个阶段都必然会有特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