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90212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11月兰山区期中高考高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模块考试高一历史 201011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14 页和第卷(非选择题)58 页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第 1 卷 (共 48 分)注意事项:1答第 1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它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启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A建立夏朝 B开创王位世袭制C实行分封制度 D完善礼乐制

2、度2西周王朝确立的王位继承制度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兄终弟及制 C幼子继承制 D禅让制3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进行封建改革 B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郡县制4 “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上述规定直接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哪一政治制度的特点?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A互相矛盾 B互不关联 C互为表里 D互相独立6中国人对自己的自称有很多种,如“我” “君” “朕”等都是一种自称。从下列哪个历史时期开始,朕成为皇帝专用的称呼?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7一位秦朝的高

3、官,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调查暗访。这位官员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8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秦朝实行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10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1唐代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请问它们属于哪个机关?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12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

4、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宗法制度 D科举制度13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 ,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2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 “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4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力分权的矛盾。其中,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始于A秦朝 B西汉 C隋唐 D北宋15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16 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

5、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17现在我国“省”这种行政区划制度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A行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18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废除丞相制度19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 B中央设内阁 C创设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2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21近代西方启蒙学

6、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其经验来自于A古代中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22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的是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里斯多德23公元前 431 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了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元老院 D陪审法庭24雅典的最高法院和监察机关是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议事25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A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B杰出的历史人物C典型的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6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

7、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 十二铜表法 B习惯法 C 民法大全 D公民法27罗马万民法与公民法A没有差别 B相互补充 C截然对立 D毫无关系28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29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A宪法由君主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D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30西方学者评价 1832 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3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31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

8、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A美国的 1787 年宪法 B英国的权利法案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约原则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33美国政体的首创性在于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责任内阁制 D总统共和制34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35法国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其标志是A 人权宣言颁布 B1791 年宪法颁布C 拿破仑法典颁布 D

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36马克思说某一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37英国人 Sir JohnTenniel 所画 1 890 年“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非常有名。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38俾斯麦因为与德皇意见不和被罢免,德皇的做法A合法 B不合法 C说不清 D屠戮功臣3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被轰出中世纪”的最早事件是A鸦片战

10、争 B洋务运动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40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突出反映了 A西方列强武力侵华的暴行 B烟草在中国的兴盛情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情况41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 1842 米的警世钟,钟身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该钟提醒的不能忘记的“前事”主要是指A 南京条约签订 B太平天国定都南京C湘军攻陷天京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4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因“不满意”而采取的主要行动是A向中国倾销商品 B发动甲午中日战争C

11、火烧圆明园 D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43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强烈愿望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4C绝对平均分配产品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44 晚清大变局中的人物和思潮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时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这一“某人”是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李鸿章45在近代某条约的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 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装运进口。 ”此条约应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4619 世纪末,有一篇檄文写道

12、:“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应该与下列哪次战争的结局有关?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7右图反映了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命运。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下列那场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8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各阶层奋起抵抗。19 世纪末,著名的反帝爱国斗争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49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502001 年 7 月 23 日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成功,可是一百年前(1901 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