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3896638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关键词】“减负增效” 手段 目的【摘要】“减负增效”看似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与“物美价廉”似乎有着同工之妙,物美就不可能价廉,因为价值决定价格,同样减负却要增效,这不得不引起所有教育同仁的深刻思考,如何真正的理解“减负增效”。 要针对学生课前需求,实行前测调研了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轻松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模型理解算理,快速得出新知结论;合理的检测和反馈,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正文】日常生活中最苦最累的是谁?是学生。这一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可,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传统的“天道酬勤”、“笨鸟先飞”、“熟能生巧”的观点,一次次把学生推向了苦累的深渊,

2、结果事与愿违,学生厌学倾向日趋严重,两极分化日渐明显,健康状况普遍下滑。作为一线的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减负增效”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根本。“减负增效”看似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与“物美价廉”似乎有着同工之妙,物美就不可能价廉,因为价值决定价格,同样减负却要增效,这不得不引起所有教育同仁的深刻思考,如何真正的理解“减负增效”?现在结合本人教育实践浅谈自己的认识:一、“对减负增效”的理解首先“减负”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量而言,对那些天才的学生或者称之为永远吃不饱的学生,不存在所谓的“减负”,就是你要“减负”,他或她自己也要加码。其次,“减负”

3、是“减”,与先前相比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不是不安排,问题是减到何种程度。三“减负”对应的是“增效”,不是教师的轻松懈怠,而是教师过硬教学管理领导能力的体现,是抓住从“量变”到“质变”这个飞跃过程的关键点。二、减负增效”的策略实施结合上文对“减负增效”的理解,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如何利用好现有条件下的课时,如何让现有的课时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并能在学习过程得到所需的发展? 这就需要真正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要达到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只有转变教学思想、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说白了就是如何上好一节课。(一)针对学生课前需求,实行前测调研了

4、解学生调研指的是教师带着自己的问题及其所涉及的问题框架,通过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访谈、过程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有关问题的学生的真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调研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我们调研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现有的思维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遇到的困难等等,从而让教学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因此,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学生调研分析。晨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中小数除以整数的第一节课,这节课是学习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基础。除数为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类似,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整数除

5、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前,我开展了学生调研,前测题目为“6千克苹果15元,一千克苹果多少钱?”,要求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清楚,并写出是怎么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的?调研结果表明,其中80%以上的学生能准确计算出结果,不到20%的学生能利用单位转换、模型画图、除法三量关系等所学的知识解决怎么确定小数点位置的。通过调研带来这样的思考,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并能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多数学生会的只是计算的方法,而讲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在后续学习小数除以小数时,学生出现了小数点点在哪里、被除数和除数到底同时扩大多少倍合适等学习困难。造成学生只能机械重复性地进行简单计算,

6、而不明白其中道理不会进行迁移的原因是计算方法掌握的不扎实造成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的根本就是算理不明白。所以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利用直观而又易懂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明白算理,并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轻松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便于理解,又能体会出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单元中,在做负数的比较大小这一练习题时,如果教师只让学生一味的去比较

7、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学生会感到枯燥没有兴趣。虽然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很快得出正确的比较结论,但比较的意义与作用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把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的比较过程设计到生活实际需要中去,让学生既能轻松地掌握比较的方法,还能理解比较的意义,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利用在不同季节全国各地温度的差异这一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选择你想居住的城市。如在夏季,哈尔滨的平均温度大概在20,北京大概在30左右,海南则在35以上,你会选择哪个城市避暑?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了正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为负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打下基础。接着季节

8、变化,进入了冬季,出示这几个城市的平均温度,哈尔滨-20,北京-5,海南10,再次让学生选择过冬的宜居城市,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对这几个温度进行比较,说明选择的理由,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此时就能自然地得出负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成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习更加自然、更加轻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三)构建模型理解算理,快速得出新知结论数学教学离不开模型的使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

9、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型思想。从低年级的实物模型苹果、桃子、人民币、小棒,到计算教学中的大量出现的线段、正方形、立方体,再到计数器的使用,不同种类的模型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教师选择合适的模型使用,服务于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新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内容,当我在教授除法中有余数的这一课时时,我利用简单的书中情境导入新课,在估算的基础上开展精算。我让学生自主探究264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计算,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喜欢的方法解释出来,学生在独立解决和小组合作探究的

10、过程中互相补充启发,利用已有的实物模型-人民币、计算模块-正方形及计数单位等多种数学模型解释其中的道理。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解决了“怎么算”的问题,还从直观的数学模型的角度对“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进行解释。有的学生说:264商6后余下的2不够除,我把它看成2元钱,再把它转化成20角就能除了;还有的学生把这余下的2看成2个小正方形,再把这2个小正方形平均分转化成20个小长方形就能继续做下去了;还有的学生就把这2个1看成20个0.1进行计算。课堂上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充分发挥出了数学模型的作用。在算理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让学生明理还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模型的使用整理也体现出层

11、层深入,即由直观到抽象,即先出示人民币和小正方形再到计数单位的转化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模型间的联系,“观察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即模型的转化都是由大单位转化为10个下一级的小单位继续除。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了除法的本质,更深一层的挖掘出学习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四)合理的检测和反馈,真正实现“减负增效”“针对学生课前需求,实行前测调研了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轻松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模型理解算理,快速得出新知结论”这三点只是手段,“合理的检测和反馈”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学生掌握的如何?理解的如何?应用的如何?

12、都要在课堂结束时一目了然。这就对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时,合理设置习题的难度和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事不过三”设计的梯度练习,效果明显,学生接受能力较快。例如我在进行六年级数学负数一单元的知识梳理完后进行检测练习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 9 、 0.7、 20.4 、 100、 13、261、4.8、 正数 负数2、写出A、B、C、D、E、F点表示的数。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 4 5 2 3.54、下面是六(1)班6名女同学的身高。以她们的平均身高为标准,把平均身高记为0cm,超过的身高记为正,不足的身高记为负,用正负数表示她们的身

13、高。5、下面是一架直升飞机飞行高度变化情况记录.如果把上升500米记作500米,请把其他结果记录到表格中:上升500米上升300米下降280米上升70米下降330米500米这五道反馈练习题,难度逐步加深,可是学生却在一片热烈和竞争的气氛中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老师是辛苦的,但是老师和学生都是兴奋的,这样的课老师爱教、学生爱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减负增效”。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 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实效。只有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而有趣味,学生才有兴趣,才能做到学会,并能发展到会学,“减负增效”将事半功倍。参考文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