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88341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2 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大连市 101 中学 韩瑞雪一、教材分析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简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难点:对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概括。概述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这不仅需要学生知道半坡、河姆渡聚落取得成就的史实,而且还要对这些史实进行整理分析才能归纳其本质特征。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主体介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以说明性语言为主,尽可能利用第一课建立的知识储备,前后联系。明确我国南北共同发展,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的历史事实。二、学情分析

2、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制作直观性很强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设置问题,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探究欲望,意在情境中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通过对比比较的学习,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之处,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特点,从而了解生活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氏族聚落居民的历史文化。 2与北京人的纵向比较学习,学生可以说出半坡人河姆渡人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 3对半坡人、河姆渡人异同的横向比较学习,找出南北聚落的不风格,并概括出

3、它们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组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工协作收集有关氏族聚落的资料,根据资料自制聚落房屋模型,发挥想像力,描绘聚落概貌图,并以一天的生活场景为内容进行描述,创设历史情境,掌握氏族聚落的基本情况。2.设置问题,推波助澜,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通过事物模拟图片展示激发探究欲望,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远古居民高超的智慧,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

4、感。 2通过了解古代氏族聚落当时的生活,体会到人类征服自然的艰辛,学会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想像力、创造力,始终把学生的动手、表达、想像、思考、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贯穿始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动手实践、分析比较、想像创新等能力,并通过学习感受,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制作多媒体课件2、查找资料3、准备实物模拟图片(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随着人类的进

5、步,这种落后状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氏族聚落。什么是聚落、氏族?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出现很多氏族聚落。当时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共同学习。2、学习新课运用课件,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及其分布。 (六七千年时原始人类已有定居地,称之为聚落。一个聚落就是一个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即氏族,中华大地上氏族聚落已是星罗棋布遍及各地) 。 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课件显示,思考我国氏族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它数量多、分布广、且多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等特点) 了解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课件闪示半坡和河姆渡两处遗址)开展学习活动:把全班同

6、学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半坡人,河姆渡人。进行研讨设计,拿出本组的方案,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形式来介绍本聚落的情况。介绍中必须包括有房屋实物模型、氏族聚落概貌全图以及氏族一天的生活场景等内容。 (按照设计的方案,分别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有关知识。或展示模型、图片,或讲解、说明,或表演、讲故事,其余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营造出一种交流、探究的氛围。在活动中,使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所在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等各方面知识有所了解,依据史实对当时人们的生活进行充分想像和体会。 )老师设置问题,组织讨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和北京人相比,半坡人在哪些地方比北

7、京人进步了?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建筑房屋的技术,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看“房屋复原图” 。半坡人有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开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他们还开始饲养一些家畜,使用的工具已经是磨制石器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呢?(生思考,讨论,自由回答)归纳:1)在制作方法上 2)功能上半坡遗址中的窑场说明什么?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出示图片。陶器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彩陶还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是怎样造成的呢? 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有哪

8、些基本特征? 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成就?(引导学生对比,启发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大汶口原始居民”子目随着氏族聚落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氏族聚落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代表性遗址是大汶口遗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预示着漫长的原始社会就要走到尽头(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3、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对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的学习,组织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验和感受。在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的进步及成就之后,有什么想法? 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人生观、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4、课堂练习我

9、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5、板书设计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大汶口原始居民六、评价本课开展的学习活动,效果非常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原始居民取得的成就,在学生的交流探究中得到了解决。老师设置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出来,组织讨论,探讨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说明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生产力有明显进步,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七、教学自我反思本节课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总结,鼓励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参与、有所创新的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是给予充分肯定。营造交流、探究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

10、自信心,进一步主动探究新知识。通过读书使学生获得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八、教研员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环

11、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创造的欲望。在创设探究情境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按照常规,以课文顺序逐项讲解,穿新鞋,走老路。而是探索性的进行了尝试,开展分组学习活动,进行研讨设计,拿出方案,介绍聚落的情况。在活动中,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所在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对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进行充分想像和体会,引起求异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在探索中寻求证据,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历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的亮点。教学和学习目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直观地感受历史,在探究彩陶之迷过程中

12、,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和运用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四、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本节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观察活动,充分发挥历史想象力,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整理成文字材料,在课堂交流。教师则是这次活动的引导者、服务者,要帮助学生准备有关彩陶文化的资料,引导学习全面、细致地观察,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种种疑问,协调整个活动进程。在活动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更有意义,同时,学生的活动将触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师生彼此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活动过程1教学准备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参考书目,让学生

13、到图书馆等地方查找有关彩陶的图片和资料说明(如能找到相关的实物、音像资料或幻灯片则更好) ,以及有关陶器的发明,制作流程的资料,使学生对彩陶有个初步的了解。把一些思考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熟悉准备。2教学活动过程。进入新课。播放录相,介绍有关龙山文化的考古过程,让学生思考:A考古活动有什么样的意义?B通过考古活动,考古挖掘的大量出土文物,对研究历史有着怎样的价值?C你愿意参与到这样的考古活动当中去吗?为什么?新课程进程。活动一:出示资料,自主交流。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彩陶文化资料,互相交流,从而对彩陶文化有更深地认识。A要了解彩陶是哪个聚落的远古人类最先使用的?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B猜测一下

14、,人们为什么要制造彩陶?彩陶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当时的陶器都会有哪些用处?C出土的彩陶对研究历史有什么价值?活动二:欣赏图片,自主探究。A观察人形彩陶。想一想:这个小女孩面目清秀可爱,你觉不觉得与她似曾相识?什么事情使她有这样的表情?B观察小口尖底瓶。想一想:这只汲水用的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种样子?如果你用这个并子对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C观察舞蹈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为什么要刻上这些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什么?D观察人面鱼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为什么要刻上这些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什么?E彩陶上的许多刻画符号和几何图形,都是众多学家长久以来未能解开的谜。你能破解彩陶之谜吗?活动三:发挥想象,自主实践。设计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彩陶,说出彩陶的用途、彩陶图案所代表的意思,将自己的作品在同学之间交流、欣赏。活动四:整理成文,自主总结。写一篇有关彩陶的小说明文。板书设计:破解彩陶之谜;学习与探究之一。交流欣赏创造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