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3878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化学实战训练 1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板块三 高考层面高考真题实战1.2015课标全国卷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 中溶液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中物质 中物质 预测中的现象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 液 立即产生气泡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答案盐酸滴入 混合溶液中,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没有气泡产生,A 项错误;浓硝酸与 生钝化,无红棕色的 项错误;将 液中,开始无大量白色沉淀,C 项错误;草酸与酸性 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D 项正确。2201

2、5四川高考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答案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容操作,眼睛应该平视凹液面,A 项错误;氯气与 项错误;食盐水为中性溶液,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插入右边试管中的导管内红色墨水上升,C 项正确;电石与水反应制备的乙炔气体中含有 原性气体,必须除杂后才能检验乙炔的还原性,D 项错误。32015广东高考(双选)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分别加热 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

3、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向 液中 加入 溶液 既有氧化性又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先滴入 液,再滴加 液变成血红色 有还原性答案a 2管中出现水珠,可能是药品潮湿导致的,结论不正确,A 项错误;苯酚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B 项正确;能将 I 氧化为单质 2遇淀粉溶液呈蓝色,C 项正确; 与 液不会出现血红色,但加入e 2 被氧化成 ,出现血红色,实验只能证明 具有还原性,D 项错误。42014四川高考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 液中是否发生水解将 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 化,加入液,观察

4、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B 检验 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 样品溶于稀,滴加 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 验证 氧化性强于 I 溶液中,再加入 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D 验证 H)3 的溶解度小于H)2将 液加入 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答案上层水溶液中加入稀 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说明生成了 碱性条件下发生了水解反应,A 项正确;O 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相当于溶液中存在 将 氧化生成 ,B 项错误;层呈紫色,说明溶有单质 项正确;将 g(悬浊液中白色沉淀变成红褐色,说明 H)2转化成了 H)3,D 项正确

5、。52015北京高考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 2I 2I 2”反应中 和 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待实验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的反应达到_。(2)是 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中_造成的影响。(3)和 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 向 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 _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_。(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中 向 转化的原因:外加 使 c(I )降低,导致 I 的还原性弱于 ,用如图装置(a 、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_极。当指

6、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 U 形管左管中滴加 1 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5)按照 (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中向 转化的原因。转化原因是_ _。与(4) 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 _。(6)实验 ,还原性:I ;实验中,还原性:I 。将(3)和(4)、(5) 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 _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_。答案(1) 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加入 发生反应: I =c(I )降低;或增大c(),平衡均逆向移动(4)正 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 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 还原性强于 I 向右管中加入 1 1 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解析(1)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反应22I 2I 2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本小题考查空白对照实验的设计。(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4)根据原电池原理,实验中 22I 22I 2正向进行, 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 b 作正极。滴加 形管左管中生成 色沉淀,使 I 的浓度降低,22I 2I 2逆向进行,则 a 极发生还原反应,a 极作正极,故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5)c( )升高,导致 的还原性强于 I 。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管中加入 1 1 能使平衡逆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