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87356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 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曹斌锋 命题)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卷首寄语-同学们 ,经过近三年初中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A 卷(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2 分)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翘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褴褛 _ _改为_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诗文原句:(共 4 分)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词: “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 。 “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 “但愿人长久,。 ”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深情的祝愿;杜甫望岳抒写“ ,一览众山小”之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 。 “的哲理;在国家受辱.生灵涂炭之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 ”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3用一组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的句子(至少含有三个分句) ,勾勒你眼中的校园生活,或者表达你对校园生活的某

3、种情感。 (2 分)示例 1:校园就是乐园,在这里,我们学习知识,探索奥秘;在这里,我们放飞心灵,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建立友谊,共同成长。示例 2:校园里,长长的台阶记录着我们进步的脚印;明亮的灯光注视着我们专注的神情;热闹的操场承载着我们快乐的身影。你的创意:_4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协理荣国府 ”“煮酒论英雄”“风雪山神庙”“三打白骨精” 等故事和主人公分别是_、_、_、_(2 分)5.下面是一名学生的习作我的同学的一部分,读后请按要求答题(4 分)我上初中以后,结识了一个叫王冬的同学。他个子大约一米六,头发清秀,双眼皮,戴着一副眼睛。他尽

4、管学习刻苦,但是乐于助人。他学习非常认真专注。一次,他一边吃饭,一边学习,竟把练习纸放进了嘴里。他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是他刻苦学习的原因。他的妈妈年轻、漂亮、手巧、善良。在生活和学习上,同学一有困难总愿求他。这时候,他总是微笑着说:“我们都是同学,应该互相帮助。 ”虽然一点帮助不值得称道,但是,我们全班同学都从内心里由衷的感谢他。(1)修改加线的三个句子(3 分) 除了以上三处外,本文还有什么问题?请改正其中一处(多改以第一处记分) (1 分)6.如果你是丘吉尔,该怎样回答?(2 分)英国首相到美国访问,在众议院发表演说后走下讲台。一位反对他的女议员气冲冲地走到他的面前说:“阁下,如果我是你的

5、妻子的话,我会在你的咖啡里下毒药。 ”邱吉尔平静地看着她说:“ 。 ”7.名著阅读(4 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1分)(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1 分)答: 。

6、(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 分 )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 10 分)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 812 题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 渔阳,九百人屯大 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倒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 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 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项楚为楚将,数有功,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今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

7、、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 曰 :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 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夜篝火 ,狐鸣呼曰: “大楚兴, 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8.下面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会天大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神祠中A B会宾客大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固以怪之矣 乃丹书帛曰: “ 陈胜王”C D 扶苏以数谏故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2 分)A、发闾左/適戍渔阳 B、今诚以吾众/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D 、天下苦/ 秦久矣11.文中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 的描写以及对人物的 和 描写,着重表现其 的能力。 (2 分)12.陈胜有何可贵品质?请结合选段概括分析。 (2 分)三、现代文阅读(共 20 分)(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回答 1315 题。 (6 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9、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 谱的所谓“ 正史”5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 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消 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 诓骗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3依照下面格式,按要求填空。 (2 分)例: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舍身求法的人。如:法显、玄奘。(1)埋头苦干的人。如:_

10、(2)拼命硬干的人。如:_14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所批驳的观点是_。 (2 分)15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请你简要说明。 (2 分) (二)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 1621 题(14 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 对的。麻 烦 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 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

11、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 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有 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有人是 这样 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 以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以后,六年以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 此我完全 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

12、 识。 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 础上,持之以恒地 进行各种尝试 。这 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造机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 为葡萄 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工。而硬 币打造机的功能则是在金 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 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 币打造机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 布歇内尔。 1971 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 象看它发生什么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