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之我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87284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之我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之我见宜宾县双谊乡成中小学:周春燕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在当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教育实践中,小学德育工作口号式的东西较多,抽象的大道理较多,而实质性、基础性、实践性的教育则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因而在青少年中出现了如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

2、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简要分析(一) 、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加强礼貌教育,普及礼仪观念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学校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礼仪知识、增强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加上德育评价苍白无力,因为对学生的德育考核很难操作,对老师的教育能力考核更是缺乏具体标准。虽然各种制度上都有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考评,但由于缺乏对学生品德教育结果的衡量标准,所以即使考核也拉不开

3、距离。这也导致了学生品德教育不受重视。削弱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另外,学校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的礼仪观念。(二) 、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家庭教育主要来自良好的家庭风气和正确的教养观念。只要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风气,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健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孩子。这取决于家长本身的文化因素和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但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长绝大部分是当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

4、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家长外出务工,没有时间对孩子实施影响和教育在我调查访问的 252 名农村小学生中,有 103 名留守学生,其余部分学生在过去时断时续的成为过留守学生。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这种现象的弊端是面对孩子的错误,不敢骂,更不敢打,甚至隔代抚养造成对孩子的溺爱、娇纵。家长几乎完全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控,导致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2、家长教育观念滞后即使部分孩子的家长在家,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很少甚至是错误的。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到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而他们成天忙于农活,没

5、心思管理孩子,甚至有的家长宁愿把时间花在打麻将上,也不愿意多管教孩子。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说脏话、撒谎、乱扔垃圾、不尊重长辈等,认为没有损害自己家人的利益,没必要约束孩子,还自以为孩子聪明。部分家长认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让他们享受是应该的,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认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甚至有部分家长面对学校对他子女的严厉教育时心疼护短,促长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三)社会负面影响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光靠学校就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社会环境是否净化,是否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关系着学生品德教育的成败。对于小孩子来说,往

6、往好的不易学,坏的模仿快。家长的出口成脏、电视里的武打抢劫、游戏里的阴险虚伪、网吧里的乱七八糟以及社会上假冒伪劣等不良习气无不让缺乏自控能力的小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加上成人道德判断的片面性,如两个孩子在玩玩具时发生冲突,家长或教师都只是一味地告诉孩子“ 要这样做” “不要那样做”却不引导孩子如何通过讲文明礼仪交往来减少冲突,使孩子失去了提高道德认知和行为实践的机会。二、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探索(一).优化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是促进礼仪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

7、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如:在上下楼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圃旁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 宣传牌和文明礼仪的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二).多种渠道,普及文明礼仪知识1、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我校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

8、的自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我校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收效明显。2、学科融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我们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文明礼仪活动。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我们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使 “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活动中得到

9、深化,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校每学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定期举办文明礼仪知识专题讲座和知识竞赛;成立文明礼仪风采小队,通过文明礼仪风采展示,为全校各班级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的作用;开展每日礼仪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是学生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发动学生编写礼仪儿歌;学唱文明礼仪歌曲、学做文明礼仪操;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到电影院、敬老院等地进行“实习” 。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4、.家校互动,拓宽礼仪教育渠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

10、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目前,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自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子女坐享其成,导致孩子养成任性,娇纵等恶习,给实施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降低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实施家校联系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除此之外,教师还采取了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在相互沟

11、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也同时促进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三) 、建立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固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督导,建立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的长效机制。1、建立领导机制。在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方面,以学校为主导,应由校长主抓,教师人人各负其责,形成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就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完善领导例会制度,好的经验及方法予以推广,对

12、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予以纠正。2、建立奖励机制。不定期的培养文明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少年儿童学礼仪、用礼仪,让礼仪成为儿童的优良习惯。对讲文明礼仪的班级及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现场会和经验交流的形式推广和示范文明礼仪个人,作用发挥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3、建立教师督导机制。将学校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对教师的督导评估,并同教师的评优、晋级和绩效工资挂钩。总之,在素质教育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做到教书要先育人,教学生做有德之人,做有为之人。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文明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