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53864150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即事(景)抒怀诗练习教师版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注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将谓:就认为。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请简要描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请简要赏析。答案: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丝飘拂的春日景色所感染。(2分)这首诗描绘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其中“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3分)浣溪沙 苏轼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

2、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释: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耦耕,指两人各持一耜(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

3、一步深化。(3分)2、运用比喻,“光似泼”极言光照足,“气如熏”表明香气浓郁;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山行即事宋 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1.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2)不矛盾。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鸟狎波,都是“山

4、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拟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论”天阴天晴。(“想像”亦可)夸张。尾联并不是说行者真的喝多了酒,需要解酒困,而是用“唤醒三日酲”,表现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答案:1.雨后,一群耕人,他们正在小树林的土堆旁,扶着耒交谈着。花朵经春雨的润泽,竞相开放,娇艳美丽。而花丛外,鸥鸟拍打着翅膀,时而飞起又时而落下,悠然

5、自在。2.由春雨带来的喜悦之情。全诗均写春雨带来的“喜”意,但“喜”意不曾显露在字面上,而是蕴蓄在意象之中。一二句诗从侧面落笔,“语”字和“落”字含蓄的描写了耕人、鸥鸟因春雨而带来的喜意;三四句诗从正面点题,诗人由眼前之景想到入春以来究竟下了多少春雨,作者发现塘水已经溢出,可以行舟了。诗人心头之喜也必似水一样溢出。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李弥逊(1085- 1153): 字似之, 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

6、首句中的“网” 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 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网及暮春, 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 比喻非常生动、 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 二两句写了 暮春黄昏, 小雨霏霏、 落花狼藉, 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 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

7、,处处采菱归。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写出诗人闲适的心情。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

8、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床敷:安置卧具1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试作简要分析。(3分)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1、隐者。从他居室周围的环境看出:坡路上林树翳翳,圆屋前枝叶交盖。这绿荫蔽天的环境多么安静和可爱,连圆屋也显得更深远和荫蔽了。从他日常起居看出:有时安闲地坐在床敷(坐具)上憩息,有时着履策杖去探幽寻胜,过得是悠闲自得的生活。2、表面上,作者和北山之鸟一起过着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实际上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她的孤寂,流露出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

9、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1.诗歌写出了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诗的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3. “边烽不过秦”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1.首联、颔联描绘了僻远山村幽静的环境,写出了行人日落时分仍在赶路、尚无处投宿的忧惧心理,尾联写出诗人远远看到山村人家的喜悦之情,“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2.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3.表明山村幽静的环境是由于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

10、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 说出作者写“露坠” “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诗人以动写静, 或反衬。 用露、 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 2.结合全诗看, 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 答案: 即事成咏, 诗人夜不能寐, 起望西园, 倚楹至旦, 体现其“寂寞”; 即景寓情, 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 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伤感之情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11、。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什么作用,简要分析。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

12、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注释】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

13、早春景象。手法:拟人、对偶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1. 秋风无形, 何以用“见”?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秋风本无形, 但它可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 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 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

14、你找出来, 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 又紧承“复恐”, 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晋张华博物志卷六人名考:“蔡伯喈母,袁公(熙)妹曜卿姑也。”后汉学者蔡邕的母亲是袁公(熙)曜卿之姑,所以蔡袁是姑表兄弟。后遂用为姑表亲之典。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

15、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答: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黄叶树”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富有艺术感染力。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释】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幢幢:摇曳。1.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1. 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2.“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