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读书报告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读书报告改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读书报告(曹誉峰 汉语言一班 201111081080)一、引言 一种文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是文体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文学的发展规律和文学形式的特性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在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与哲学、经济、宗教、社会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著作,它准确界定了小说的特性,对小说兴起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通过对具体作家和文学文本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小说的特征、独特价值。不仅如此,书中还分析了笛福、理查逊、菲尔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及其创作特色,并概括了他们对小说兴起开创性的贡献和
2、在小说传统中的地位。二、内容及观点概述作者在前言中概括了书的主要内容:“我的主要努力是用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来阐释小说与众不同的文学特性同小说发轫、繁荣其间的那个社会的特性之间的持久的联系,但是我并没有阻止自己对上述问题有所考虑,部分原因是我也想给予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一个总体评价。” 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页。小说的特性、小说起源时的社会特性以及三位小说家的总体研究和评价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一共十章,总体来看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前两章单独论述了小说的特征及读者大众等社会因素对小说兴起的影响;而第三到第九章通过对具体作家及作品的
3、分析进一步细化分析了小说兴起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作品细致地说明了三位小说家的特色、价值,阐明小说的特性;最后一章“现实主义的传统”则概述了他们之后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延续发展。作者在第一章的开篇便提出这样两个疑问:“小说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吗?它如何区别于古代散文叙事?” 同上,第2页。小说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本章就集中谈到了与古代散文叙事的区别,即小说的特性。“小说”这个文学术语十八世纪末才得到充分确认,人们普遍认为“现实主义是其限定性的特征。但是历来对现实主义理解有偏差,认为现实主义就是描写生活的阴暗面,但是作者否定了这样的理解。“小说的现实主义不在于它表现的是什么生活,而在于它用什么表现生活。
4、” 同上,第3页。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是一种表现方法。哲学的现实主义概念和文学现实主义在总体特征、调查研究的方法及提出的种种命题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这对于理解小说的现实主义特性有很大借鉴意义。哲学现实主义的总特征是反传统的、革新的,小说现实主义同样如此。小说抵制传统情节,不取材于神话、历史、传说,通常以完全虚构的或部分以当代事件为基础。作者认为:“情节须由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人物演化而生。” 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8页。反传统情节是小说强调较早的独立性表现方式。小说的技巧方面的特征也和哲学相似,即注重个人独特的经验的表达和考察。小说中个
5、性化人物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传统文学样式历史、类型化的名字不同,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除此之外,小说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也体现了现实主义特性,小说的时间尺度非常细致、准确,事件大多发生在当下,对于空间的描绘注重具体情境的构造和真实环境的再现。语言与现实的一致性命题也是小说现实主义所探讨的。小说关注现实和当下的生活,一个作家的技巧表现在语言与表现对象的贴切程度上。作者甚至认为“我们觉得作家的唯一目的就是用词语使我们完全清楚地了解描写对象的特殊性。” 同上,第23页。笛福和理查逊就是这种技巧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描写具有严密性。“对笛福来说,这种严密性是物质方面的,对理查逊来说,这种严密性主
6、要是感情方面的。” 同上,第24页。这些就是借助哲学来界定的小说现实主义的特性,表现出了小说作为新文学形式的独特性以及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作者将这样具有小说特性的叙事方法称为:“形式现实主义”。读者大众的变化也是小说兴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读者大众在性质和组织结构上的变化与小说的兴起相联系,尤其是中产阶级在阅读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对于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影响巨大。书中分析了文化普及程度、经济因素、闲暇时间等影响读者的诸要素,还原了小说兴起时期的英国读者状况,得出女读者群增加和中产阶级读者群逐渐占据主体地位的推断。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符合日益扩大的新兴读者群的趣味和需求,因此很快发展壮大起来。读者大
7、众变化的同时,书商和印刷商群体对于文学的导向作用也推动者小说的兴起发展,他们将文学创作者从庇护人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放置于市场之中,因此,符合读者趣味和经济利益的小说得到发展。书中认为现代小说一方面与现代的现实主义认识论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与它社会结构中的个人主义联系紧密。第三章以笛福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为实例分析了小说兴起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书中阐明了个人主义的内涵:每个人天生就有别于其他的个人,是独特的个体;社会允许成员在行动上有广阔的选择;拥有个人自主的思想体系。人们普遍认为现代社会在这些方面是具有个人主义特征的。而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教的普及是个人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现经济个人
8、主义和清教个人主义。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就是个人主义与小说兴起相互联系的独特证明。鲁滨孙是个人主义的化身,在其行为和性格等方面都带有浓重的个人主义特征。笛福塑造了一个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具有强烈冒险欲望的形象,削弱了传统群体关系如家庭、社会、国家对他的影响,这是经济个人主义的明显体现。不仅如此,这部小说还反映着清教个人主义的影响痕迹,小说采用自传体的方式写成,与清教自省的宗教习惯相通,而主人公以自我为中心则体现了清教宗教世俗化的倾向。个人主义对于传统社会秩序各种关系的反叛和消灭为小说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正如书中所说:“当旧道德和旧社会的关系秩序被鲁滨孙克鲁梭用个人主义的翻腾大浪毁灭之时,小说的尚
9、成问题的地位和现代思想的地位,才一道得以确立。” 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97页。第四章以摩尔弗兰德斯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笛福作为小说家的方法和他在小说传统中的地位。笛福对情节、人物及小说结构的处理方法非常独特。在情节方面采用平铺直叙的文体,概述式的段落与详细的场景描绘混杂、不断转换,重复和插叙的手法加强了自然可信的效果。笛福笔下的人物被认为具有许多相通的性格特征,即中产阶级特征:注重外貌、靠投资过活、具有狂热的个人主义等。笛福在人物所处的人际关系中揭示个性,但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太关注。笛福的小说中也融入了他的道德目的,小说末尾摩尔
10、忏悔反省情节的设置包含了他道德说教的内容。笛福的天才和缺陷都很明显,插曲是笛福才华横溢的集中体现,他能将一种独特的情境逼真的记录下来;但是他也有明显的不足:结构薄弱、细节描写比较随意、道德和形式的缺憾。但是这并不影响笛福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以及他在小说发展历史上的奠基性地位,作者认为笛福创造了自己的文学样式,为小说的兴起起到了开创作用。接下来本书用了三章的内容详细阐述了理查逊小说创作的特色、对小说兴起的作用以及他的地位评价。理查逊在处理笛福未能解决的形式问题上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尤其是情节方面,他以爱情或者求婚的行动线为其小说的基础,从而避免了插曲似的情节。女性和爱情是理查逊小说的主要形象和情节
11、,爱情在理查逊的笔下显示出了惊人的力量。书中对于历史上的性、婚姻观念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独创性的结论。小说的兴起与妇女的自由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作者还认为帕美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符合妇女趣味相有关。理查逊爱情题材的小说对于小说的兴起与确立有重大意义,理查逊的小说“结合了高级的和低级的主题,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描绘了两者之间的冲突” 同上,第182页。而家长制与个人主义的冲突确立了社会阶级冲突的小说典型情节,使小说对于人际关系的描绘成为可能。个人感受与小说同样有密切的关系,小说是书写个人体验的一种文学形式,理查逊将个人感受的描绘在小说中达到了极致。描绘的真实性是理查逊小说的独到之处,
12、他对于家庭生活和个人感受进行细致的描绘。书信的形式是达到这种真实性的主要手段,通过书信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完整展现,窥探人物的情感变化;而新媒介的作用也有助于作者向读者传达个人感受,印刷行业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在“作为小说家的理查逊与克拉丽莎”这一章中,作者对理查逊的小说手法、文学地位和功绩进行了论述和评价。他在小说中习惯于采用书信的技巧,为读者提供经过编排的人物双方的信件,创造了一种新的情节和叙述方式;而他笔下的人物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自然的形象,人物的外形、心理、生活、人际关系等多维度的结合塑造出了生动丰满的文学形象;理查逊主张将道德目的置于小说之中,清教主义的道德
13、传统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体现。理查逊在小说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他在小说传统中的地位,被认为是“英国小说的奠基者”,与笛福不同,他是一个自觉的文学开创者。“在克拉丽莎中,理查逊创造了一种集叙述样式,情节、人物和道德主题于一体的文学结构。” 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36页。延续着笛福和理查逊小说创作的是菲尔丁,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为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阐释。在他之前,笛福和理查逊对于史诗都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传统的文学形式,不符合他们创作的理念。但是菲尔丁却看重古典文学传统,认为小说继承了史诗的传统,在其创作实践中也一
14、度采用了史诗的一些特征。汤姆琼斯的情节和滑稽式英雄的战斗体现了一定的史诗特点,但作者对菲尔丁的史诗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他的创作本身说明了其小说史诗风格的模棱两可的态度。“把菲尔丁称为英国散文史诗的奠基者,无异于给了他一个有类于不能生育的父亲的称号。” 同上,第296页。尽管书中对菲尔丁的史诗理论和创作没有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高度肯定了他小说的价值和其地位。作者从学界对于理查逊和菲尔丁创作和地位的争论入手,分析了菲尔丁小说创作的特点和其文学价值。菲尔丁认为情节结构是小说最为主要的元素,而任务是次要的。因此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情节的优先处理,叙述的结构极端多样化。他总是将人物置于一个类型化的
15、角色中,有意识回避对人物主观的细致描绘,人物跟随情节的需要而变化。除此之外,喜剧性也是菲尔丁小说的重要特点,情节、人物,手法等方面都体现着这一特点,在喜剧性中包含道德意图。值得注意的是,菲尔丁的文学观也颇为独特,强调个人对于小说的干预。作者在最后给予了菲尔丁很高的评价,虽然远离了形式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但是他小说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机智的评价,要做出这样的评价,只有在人类事务上具有比笛福或者理查逊更为开阔的眼界。” 同上,第332页。本书的最后一章对于小说现实主义后来的发展和传统进行了概要梳理。小说自理查逊和菲尔丁之后,成为了一种蓬勃发展的文学形式,数量的增加非常之快。质量的提高以斯泰恩、简奥
16、斯汀为代表。书中简短的分析和评价了这两位作家,斯泰恩在形式现实主义的发展上作用巨大,他严格注重现实主义,逼真地描绘人物、场景、时间。而后者将理查逊和菲尔丁两种截然不同的小说倾向融合在小说之中,也体现了妇女在文学舞台上的崛起。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和社会背景在后继者中得到延续,法国由司汤达、巴尔扎克及其开创的法国现实主义传统就是在英国小说创作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地位。作者最后也对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等人的历史意义给予了极大肯定,尽管后继者们在小说技巧上已经形成超越,但是他们始终具有两种不可磨灭的价值:“为创立在近两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样式做出了主要贡献”,“本质上都是独立的创新者,他们的小说为这一样式提供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形象。” 同上,第347页。三、引申性思考阅读完本书,对于书中涉及的问题有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疑问。书中将笛福、理查逊、菲尔丁三位伟大的作家作为小说兴起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