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727367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 1、名词解释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大运河 瓦岗军 2、简要回答 (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 (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 (3)简述隋朝的大运河。 3、论述题 (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第十一章 唐朝的强盛与衰落 1、名词解释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两税法 元和中兴 甘露之变 会昌灭佛 古文运动 唐律疏议 唐八史 刘知几 2、简要回答 (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 (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2、3、论述题 (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如何评价武则天。 (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的演变 1、名词解释 五代十国 沙陀三王朝 长乐老 2、简要回答 (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第十三章 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 1、名词解释 陈桥兵变 通判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靖康之难 绍兴和议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 程朱理学 2、简要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 3、论述题 (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

3、世纪的改革家?第十四章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1、名词解释 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 行省制度 达鲁花赤 驱口 色目人 授时历 2、简要回答 (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 (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3、论述题 (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第十五章 明朝的专制统治 1、名词解释 锦衣卫 卫所制度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一条鞭法 东林党 大顺政权 八股文 本草纲目 徐霞客 宋应星 永乐大典 2、简要回答 (1)为什么说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 (3)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4)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情况。 3、论述题 (1)论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第

4、十六章 清朝的崛起与衰亡 1、名词解释 三藩之乱 军机处 改土归流 八旗制度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白莲教 乾嘉学派 四库全书 2、简要回答 (1)清朝前期是怎样维护辽阔疆域的? (2)清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3)说说明清时期的文字狱。 (4)明清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 (5)明清时期在小说方面有哪些成就? 3、论述题 (1)比较“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 (2)论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3)论清朝由盛到衰的原因。第十章 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1、名词解释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大运河 瓦岗军 2、简要回答(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3)

5、简述隋朝的大运河。3、论述题(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第十一章 唐朝的强盛与衰落1、名词解释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两税法 元和中兴 甘露之变 会昌灭佛 古文运动 唐律疏议 唐八史 刘知几 2、简要回答(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3、论述题(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3)如何评价武则天。(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的演变1、名词解释五代十

6、国 沙陀三王朝 长乐老2、简要回答(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第十三章 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1、名词解释陈桥兵变 通判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靖康之难 绍兴和议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 程朱理学 2、简要回答(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3、论述题(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第十四章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1、名词解释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 行省制度 达鲁花赤 驱口 色目人 授时历2、简要回答(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3、论述题(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

7、策。第十五章 明朝的专制统治1、名词解释锦衣卫 卫所制度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一条鞭法 东林党 大顺政权 八股文 本草纲目 徐霞客 宋应星 永乐大典2、简要回答(1)为什么说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3)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内容。(4)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情况。3、论述题(1)论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第十六章 清朝的崛起与衰亡1、名词解释三藩之乱 军机处 改土归流 八旗制度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白莲教 乾嘉学派 四库全书 2、简要回答(1)清朝前期是怎样维护辽阔疆域的?(2)清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3)说说明清时期的文字狱。(4)明清

8、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5)明清时期在小说方面有哪些成就?3、论述题(1)比较“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2)论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3)论清朝由盛到衰的原因。第十章 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1、名词解释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大运河 瓦岗军 2、简要回答(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3)简述隋朝的大运河。3、论述题(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第十一章 唐朝的强盛与衰落1、名词解释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两税法 元和中兴 甘露之变 会昌灭佛 古文运动 唐律疏议 唐八史 刘知几 2、

9、简要回答(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3、论述题(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3)如何评价武则天。(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的演变1、名词解释五代十国 沙陀三王朝 长乐老2、简要回答(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第十三章 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1、名词解释陈桥兵变 通判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靖康之难 绍兴和议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 程朱理学 2、简要回答(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

10、3、论述题(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第十四章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1、名词解释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 行省制度 达鲁花赤 驱口 色目人 授时历2、简要回答(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3、论述题(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第十五章 明朝的专制统治1、名词解释锦衣卫 卫所制度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一条鞭法 东林党 大顺政权 八股文 本草纲目 徐霞客 宋应星 永乐大典2、简要回答(1)为什么说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3)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11、4)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情况。3、论述题(1)论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第十六章 清朝的崛起与衰亡1、名词解释三藩之乱 军机处 改土归流 八旗制度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白莲教 乾嘉学派 四库全书 2、简要回答(1)清朝前期是怎样维护辽阔疆域的?(2)清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3)说说明清时期的文字狱。(4)明清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5)明清时期在小说方面有哪些成就?3、论述题(1)比较“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2)论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3)论清朝由盛到衰的原因。1、输籍定样:隋朝采取的确定户口等级和赋役数额的措施。开皇五年(585),文帝采用宰相高颎的建议,行此方法

12、。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察,令百姓五党(100户为1党)或者三党为一团,根据财产多寡定出户等之上下,以此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并颁行天下。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能改任情舞弊,还吸引了部分逃亡农民,使他们重新列为国家编户,其中多数原是豪强荫庇的私属。大量佃客脱离世宗大族,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有效的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大索貌阅:隋朝采用观察、核对相貌的办法来检查户、口的一个措施。隋朝建立之初, 地方豪强大量隐匿人口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文帝遂于开皇二年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等生理特征,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若有户、口不实者,正、长皆受流刑。通过这一措施,既增加了国家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大运河:隋炀帝时期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始开凿于文帝时期,名为“广通渠”,用于拨运关中物资。隋炀帝即位后,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