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专题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718823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专题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专题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专题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专题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专题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一、选择题(共25题)1.关于电解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B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C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DHCl是电解质,所以液体HCl可以导电2.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但又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纯净物是()A熔融的NaClB石墨晶体C液氯D盐酸3.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Cl不是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4.下列

2、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醋酸溶解鸡蛋壳:2H+CO32=CO2+H2OB铝片加入烧碱溶液:2A1+2OH+2H2O=2A1O2+3H2C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3H2D铜片投入FeCl3溶液中:Cu+Fe3+=Cu2+Fe25.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Cu2+、Ba2+、Fe2+、SO42、Cl、Br现取部分溶液依次进行如下实验: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

3、确的是()A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Ba2+、Br、Fe2+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Na+、SO42C原溶液一定显中性D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a2+、Fe2+6.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K+、Ba2+、Al3+、Mg2+、AlO2-、CO32-、SiO32-、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无沉淀生成另取少量原溶液,逐滴加入5mL0.2molL-1盐酸,发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在上述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43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B

4、a2+、Mg2+、Al3+、SiO32-、Cl-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CO32-、Cl-C该溶液是否有K+需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D可能含有Cl-7.有些化学反应不论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符合这一情况的是()ABa(OH)2与H2SO4BKMnO4和H2O2CHCl与NaHCO3DCa(HCO3)2与Ca(OH)28.某含Na+的溶液中还可能含有NH4+、Fe3+、Br-、CO32-、I-、SO32-。取样,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色;向橙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或淀粉溶液均无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

5、验有()A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B取样,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C取样,加足量盐酸加热,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D取样,加足量的NaOH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9.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aClBCH3CH2OH(酒精)CH2SO4DSO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盐,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写成HOH=H2O的形式D复分解反应必须同时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1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

6、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NaHCO3=NaHCOBNaHSO4=NaHSOCMgCl2=Mg22ClDBa(OH)2=Ba22OH12.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不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评价A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ClOH2OSO2=ClSO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2MnOCNH4Al(SO4)2溶液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NHD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Mg22H2O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CO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

7、2SO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1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OH=COH2OB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ClO2OH=SOClH2OC硫化钡加入稀硫酸:BaS2H=H2SBa2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3ClH2O4H15.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存在NO3、I、Cl、Fe3中一种或几种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单质被还原,由此可推断溶液中()一定含有I,不能确定是否有C

8、l一定含有NO3不含有Fe3一定含有I、NO3和ClABCD16.某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Fe3、Al3、NH、Cl、I、NO、SO(H、OH没有列出)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认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别取等量的试液装入5支试管里,做如下实验:测定溶液pH,pH2;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灼烧、称重,得固体质量为3.2g;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2.33g;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再加入铜粉,振荡溶液,产生红棕色气体。下列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合理的是()A可能存在Al3、

9、Fe2B只存在NO、NH、SO、Fe3C一定不存在Cl、ID可能存在Al3、Cl17.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18.下列有关Cu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Na+、NH4+、NO3-、Mg2+可以大量共存B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C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2-=CuS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

10、(OH)2+2NH4+19.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2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

11、、NO3、SO42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2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B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CO32H2O=HCO3OH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22.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B4种C5种D6种2

12、3.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2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u溶于稀硝酸HNO3:Cu2HNO3=Cu2NO2H2O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25.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