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年江西宜春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706813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21年江西宜春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2021年江西宜春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2021年江西宜春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2021年江西宜春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1年江西宜春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年江西宜春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4题)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十分欣赏他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B尽管公安部统一部署的整治酒驾的行动席卷全国,尽管酒后驾驶处罚新规定业已出台,但总有为数不少的司机或心存侥幸,或殒身不恤,以身试法,害人害己。C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D虽然他一再伪装以掩人耳目,然而在证据确凿下,他贩毒的行径终于图穷匕见。2.2下列各句中,没

2、有语病的一句是A学习千古流传的古代叙事散文,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叙事的艺术。B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们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道歉。C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D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仔细品味。3.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还要学习提

3、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ABCD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诗经中的耕种方式先民最初的农耕生产规模比较小,种植方法很简单,多在重要的采集地点或附近进行。从考古学和民族学提供的资料看,先民的耕作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阶段。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耜耕,这种耕作所用农具“耜”见于诗经,如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记载。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法,通过对土地予以翻耕来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史前考古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石犁,犁耕的产生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进

4、而改进了耕作技术,改由速度较慢的点翻为沟翻。初时以犁翻地是用人力挽拉,至春秋时期,耕牛和铁器被用于农业生产,牛耕发展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而受到重视。彼时的人名中常见牛、耕互应,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论语雍也中还见有犁、牛连用的句子,“犁牛之子,騂且角”。国语晋语九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都可以说明牛耕技术得以进一步推广。在田间具体劳动时,特别是挖掘沟洫、整治甽亩等工作,经常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单元互相协作,这种合作方式在商代叫“协田”。郭沫若殷契粹编记载过商代卜辞中的一条,占卜的内容是国王下令要众人去协田,占问能否获得好收成。甲骨文中的“协”

5、字,上面是三把耒,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三人协力,三耒共耕的合作劳动,是运用较原始的农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可以收到一定程度的深耕效果,也为西周时期耦耕方式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周颂噫嘻:“十千维耦”、周颂载芟:“千耦其耘”,这两处的“耦”即西周时期盛行的耦耕。农耕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需要集体性的简单协作,反映在农业领域则出现了种种形式的耦耕。甲骨文、金文中的“耦”字都是用两把木耒表示,两耒并立即是两人并肩耕地的缩写。甲骨文中已见“耦”字,说明商代晚期已出现耦耕。到了西周,耜的使用更为普遍。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时耦耕就取代了协田,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孔子带领

6、弟子出游的途中就见到两位隐居者在耦耕:“长沮、桀溺耦而耕。”人们对耦耕的具体操作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即二人为一组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入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或认为既包括两人共用一耜而耕,也包括许多人并排或斜排各用其耜而耕的形式。事实上,耦耕被广泛应用于开荒、耕地、开沟挖渠、平整土地等农业生产的诸环节中,形式不一,人数不等。可以说,将简单的耒耜用于集体劳动,则变成一种物质力量更加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耒耜的运用缩短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通过开垦荒地扩大了劳动空间,同时还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耦耕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最有效的劳动形式,在古代生产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

7、意义。4下列关于“先民的耕作方式”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先民的耕作方式大致经历了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B耦耕是一种二人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入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的耕作方式。C犁耕的产生即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又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D耜耕在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这种耕作方式可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骨文中的“协”字,上面是三把末,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反映了当时人们互相协作的耕作方式。B协田是人们使用耒这种工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时采用的一种多人合作、提高效率的耕

8、作方式。C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诗句,这表明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式。D协田和耦耕两种耕作方式都需要多人合作,但使用的工具不同,协田主要使用耒,耦耕的主要工具是耜。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说明春秋时期的耕作方式是耦耕,它已取代了协田而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B由人力拉的犁耕技术使得耕地的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而牛和犁相结合的牛耕技术又进一步提高了耕作效率而被推广。C春秋时期的人名中普遍出现了“耕”和“牛”两个字,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牛耕这种耕作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D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耦耕是最有效的耕作方式,它

9、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梁启超小传陈书良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等。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受其影响,开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十九岁那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

10、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次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年,他20岁。1894年7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任总撰述。梁启超撰写了六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立论新颖,感情充沛,文笔华美,流畅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时时务报风靡了全中国,数月之间,销行达到一万多份。梁氏自己说:“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又说:“时务报实为中国革新之萌蘖。”就连当时反对维新的胡思敬,也在

11、戊戌履霜录中惊呼:“当时务报盛行,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言语笔札之妙,争礼下之。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由此可见梁启超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之强烈。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如他致夏曾佑的信中所言:“新政来源,真可谓全出我辈。”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1898年至1903年五年之间,梁启超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上共发表80多篇文章和专著,多方面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深刻地批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

12、德,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著名诗人黄遵宪称颂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1903年后,梁启超在政治上经历了从提倡民权,鼓吹“破坏主义”,到坚持保皇,主张“与革党死战”的转变。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便积极策划并参与了倒袁活动,加速了袁氏洪宪帝制的失败。1917年,曾任北洋军阀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但仅仅三个月便去职,从此结束了政治生涯。此后的十多年,梁启超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南开等大学任教,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

13、、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梁启超自称“夙不喜桐城派古文”,也打破“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的束缚,自求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当时号称“新文体”。他的新体散文在中国大地从上到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其影响之大,是举世无二的。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用诗一样的语言礼赞梁氏的文笔:“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习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当时的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可

14、以说,梁启超的文章在整个中国近代散文史上都是无人可与伦比的。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得好:“梁任公笔下大有魔力,而实有左右社会之能。”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不到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因病溘然长逝,终年56岁,他最后写下的一行字,是:“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如生。”(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梁启超56年的人生,以1917年辞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为界,前期积极“从政”,后期潜心“治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B小传用反对维新的胡思敬对时务报和梁氏的赞语,直接表明梁启超创办报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动摇了保守思想。C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梁启超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炫耀自满的心理,在给夏曾佑的信中说自己拟定了全部新政。D由于敢于打破自身束缚,梁启超凭借新兴气锐的“新文体”完全扫荡了文学上的旧思想旧风气,成为无人可比的散文家。E主要从事学术研究的十多年里,梁启超成为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在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8严复评价梁启超“笔下大有魔力,而实有左右社会之能”,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了这一评价?9梁启超一生能取得政治与学术上众多业绩的原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