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2012最全最新试题汇编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之五 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3577455 上传时间:2020-11-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6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 2012最全最新试题汇编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之五 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 2012最全最新试题汇编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之五 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 2012最全最新试题汇编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之五 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 2012最全最新试题汇编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之五 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 2012最全最新试题汇编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之五 试题及答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最全最新试题汇编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之五 试题及答案.DOC 一、综合题(共26题)1.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九十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中国走上复兴之路。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

2、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

3、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6分)(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如何理解“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8分)(3)谈谈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的现实意义。(4分)2.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中华民国国歌(19

4、12年)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材料四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田玄中国城审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材料五山东很多城市与中国其

5、他许多大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济南与广州的中山路、青岛与上海的民生路等。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认识袁世凯废共和复帝制的?(2分)(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4分)3.(1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

6、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材料三辛亥双十是海峡两

7、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去三年多,“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并得以大幅度降低台海紧张,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支持。三年多来,我们与大陆签署15项协议,每一项协议都做到了“对等、尊严、互惠”、“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台湾地区总统、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100年国庆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

8、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6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6分)4.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被称作“首义之旗”。分布与九轮角上下的18颗小黄圆星,代表当时内地18省人民,示意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前途光明。1912年6月讨论定为陆军军旗时,受到多数东三省籍的议员反对,因为十八星旗并不包括东三省,也不能代表全中国。先是有提议在旗中央加上一颗较大的黄星,以表示中国的统一。

9、后又认为中央黄星大有侧重中央之意,忽视地方之意,中央黄星又改成与其他黄星一般大小,于是变成了十九星旗。但到了护法战争后,这面陆军军旗便未再使用了。材料二辛亥大事记时间大事记1902年湖北革命先驱者吴禄祯,从日本留学回到武昌,在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1903年1月湖北留日学生张继煦、李书城等撰写致国内同学书,鼓吹革命,极大地振奋了湖北学生界1906年2月刘静庵、曹亚伯组织革命团体日知会,吸收新军及学生参加。1906年4月同盟会湖北分会在武昌成立,余诚任会长1910年6月16日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更名文学社,举蒋翊武为社长,主要通过新军各标营代表掌握武装,并创办

10、大江报宣传革命。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1911年9月四川保路运动转向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在武昌召开,讨论通过“起义计划”1911年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就义。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1911年10月14日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1911年10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1911年12月1日鄂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1911年12月25日各省代表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

1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材料三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反驳“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偶然性”时说,“武昌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历史并非由偶然构成。看待辛亥革命不能只局限在一两年内发生的大变动,而是要通过表面的变化看到内部的深层原因和趋势。恩格斯的一句话很好地阐述了这个观点: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星旗的设计和争论中所体现的思想。(4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冯天瑜先生的观点。(8分)(要求:题目自拟,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以小论文形式答题,200字左右)5.(18分)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

12、答问题:有学者认为: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资料整理(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重要变化。(6分)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

13、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及失败原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2分)(3)材料三中“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指什么?(2分)概括17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2分)(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2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3分)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日本裕仁天皇昭和时代(19241945)材料二“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

14、俱可通商。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日,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请回答:(1)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第四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江上下游均有贼匪”指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什么阶段特征?(2分)(4)近代史上中国曾多次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与此前的多次战争相比,昭和时代的那场战争结果是什么?(2分)这个结果对中国

15、而言有什么重要地位?(2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毕其功于一役。民报发刊词材料二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派围绕着土地政策展开激烈论战。保皇派坚决反对革命派的土地政策,攻击革命派“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政策危害国本,煽动下等社会革命,制造社会动乱。革命派指出:天下田应为天下人同耕。地主垄断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