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子》参考教案2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3321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分子》参考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认识分子》参考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认识分子》参考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认识分子》参考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分子》参考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分子》参考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识分子【教学内容】:识分子 沪科粤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十章 第 1 课 (1 课时)【教材分析】:本节由三个段标组成,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叫分子、分子的大小。教材首先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然后介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最终提出分子的概念。并同时提出一切物质都是分子组成的。本节的后半部分又以图片和一个小活动说明了分子的大小是可测的,并用“油膜法实验” 测出了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书中以大量的图片以及文献资料增加学生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并以类比的方法来说明分子的大小,使学生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

2、识;文中有关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明历史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 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探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运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 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也是 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图片资料与物理学史料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

3、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 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

4、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教学理念】:本节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分子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在于:对分子概念及其直径的理解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阅读法、实验与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例如:屋檐滴水时间长 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 ”呢?如书 96 页图 5示,铁 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呢?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对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你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

5、来学习第一节“ 认识分子 ”。二、新课教学: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让学生阅读课文第 96 至 97 页中内容,想想人类是怎样认识分子的?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 猜想”。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看课文后,你认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分子的呢?提出过怎样的猜想呢?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叫做“ 原子” ,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实际上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也就是公元前 11 世纪,我国古代最

6、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 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战国时期中庸也写道:“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什么叫分子分子概念的来源: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 2000 多年中,科学家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 ,而且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一切物质都是由 大量分子组成的;如何物体,无论它们大小、轻重有何

7、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你能再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能说 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吗?请大家一起看课本图 53 思考并讨论一下。一座大楼、小石块是由分子组成的,大海中的水、一滴水由水分子组成,大的动物河马、小动物蚂蚁也是由分子组成的等等。3、分子的大小师:我们学习了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知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那么这个大量倒底有多少呢?一粒沙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那么一个沙分子又有多大呢?春节的 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买气球,买回家过几天后,你看到什么现象?生:气球瘪了,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一些。师:对 ,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我们不是把口扎紧了的吗?为什么

8、气体分子还能跑掉呢?原来它们从缝隙中跑掉了,那气体分子肯定要比这些缝隙要小的多了,到底有小到什么程度呢?师:(介绍“ 油膜法” 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 1 滴油酸滴 入盘中的水面,让其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我们只要测出一滴油酸分子的体积,再测出油酸展开后的面积就可算出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观看“油膜法 ”测分子直径的电脑动画。经过测 量和计算,我们算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也就是分子的直径为 1010m。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其它物质分子的直径。我们看到书上 98 页的图 5里分别是 子的

9、结构示意图和金原子的结构图。师: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举几个很形象实例来告诉学生分子确实很小,这个直径相当于我们所学过的 1十分之一。我们再来看看书中 98 页图 5来 1空气中,约有 019 个分子,如果每秒让 1 亿个分子跑出来,要经过 9000 年才能使容器中所有的分子都跑出来;若有这么多砖块,它们能将地球铺满,且厚度达 120当 40000 层楼高;物质和分子的关系就像把一粒沙如果比做地球,那组成沙的分子就像地球中的一个小乒乓球。这就是我们所 学习的微观世界,你觉得它奇妙吗?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它的大小,以后 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三、归纳小结四、布置作业 3教学反思: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在课堂上讨论的气氛很浓厚,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大多数学生能在自己看书与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如有部分学生甚至是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回答理论性问题时不敢轻易发表想法,原因是他们怕说出的想法和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同,片面追求和书上概念的一模一样,不太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力:另一个问 题是对于身边事物的举例比较浮于表面化,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形势下,那些只会死记死背的学生不如平常不很认真听讲的学生的思维要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