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175619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弼时镇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导学案设计课题1、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P3233 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主要教法讨论、归纳、练习、概括 计划用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旧知准备 教 学 过 程三环五步 学 习 内 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

2、后项和比值。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12:16 : 4.5:2.7 10:6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3、”(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3)巩固练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做P33“做一做”。 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1、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2、P36练习六的第12题。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应用拓展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弼时镇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导学案设计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4、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名称。2、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分析、概括的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主要教法分设情境,引导探究 计划用时1课时 课前准备旧知准备 教 学 过 程三环五步 学 习 内 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怎样的比例?4、5、12和15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 出示比例: 2.4:1.6=60:402、 经过预习

5、,指出内项和外项。3、 请你计算一下上面的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和两个外项之积。4、 说说两个乘积的关系 。5、 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你发现两个乘积又有什么关系?6、 根据上面的结论,思考:比例有怎样的性质?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教材34页“做一做”。教材36页第2题。应用拓展1、判断。(1)如果3a=5b,那么5:a=3:b。(2) :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2、用 、8、 、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3、请你用20以

6、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弼时镇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导学案设计课题第三课时 P3537 解比例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科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主要教法合

7、作交流、讨论、归纳 计划用时1课时 课前准备旧知准备 教 学 过 程三环五步 学 习 内 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 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 一个比例有几项?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比例中的三项,另一项可以求出来吗?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什么叫解比例?阅读教材35页第1-3行。2、教学例2。(1)、你能算出这座模型高多少米吗?(2) 、怎样解比例呢?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解比例 (2)还可心用其它的知识解比例吗?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1、总结解比例的过程。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

8、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2、P35“做一做”。应用拓展1、 将8、0.2、0.6再配上一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弼时镇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导学案设计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P3941 成正比例的量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过程与方法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主要教法理解、练习、小组合作 计划用时1课时 课前准备旧知准备 教 学 过

9、 程三环五步 学 习 内 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 出示39页例的图和表格。(1) 从图上,你观察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 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吗?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 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关系。时间123456路程90180270360450540思考: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归纳:路程与时间面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3、 观察上面两个例子,讨论:

10、它们有什么共同规律?说明:这样的两种量就叫做成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4、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P41做一做应用拓展P4344练习七第12题。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弼时镇小学 六 年级 数学 科导学案设计课题P42 成反比例的量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

11、展变化的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主要教法理解、小组合作、讨论 计划用时1课时 课前准备旧知准备 教 学 过 程三环五步 学 习 内 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2、教学P42例3。(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