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语文中考解读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173555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语文中考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泉州语文中考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泉州语文中考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泉州语文中考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泉州语文中考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语文中考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语文中考解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语文中考解读:2012年语文命题解读之考题研究与展望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学 张益洪关键词:泉州中考语文 2012 考题研究 展望宗旨:研究考题命题方向与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明确总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总复习的效率与质量,试图为中考语文找出入微的指导性思想。一、试卷基本结构据2010、2011年和2012年的泉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来看,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与2010年有着不少的改变(2007年到2010年的试卷结构较为稳定,几乎不变化),而与2011的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一)语文积累和运用2010年 占20% 30分 计四题 1、拼音、汉字、关联词 6分 选择题形式2、古诗文默写 12分

2、 全部机械性默写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6分4、名著阅读 8分2011年 占1823% 2735分 计3-4题 1、拼音、汉字、关联词 7分 选择题形式 2、古诗文默写 10分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10分(或者7+3,三分是口语交际或者文学常识,如对教材重点课文主题的把握等)2012年 与2011年同 4、名著阅读 8分注:2011年开始将名著阅读单独列出来,占8分,将其放入语基部分,实际上语基共计35分,也有些试卷会将它列入阅读部分的第四题。(二)阅读理解2010年 占40% 60分 共有四大道阅读题 1、文言文阅读 15分 2、议论文阅读(课内)15分 3、说明文阅读(课外)9分

3、4、记叙文阅读(课外)21分(明确要求现代文阅读课内外比例是3:7)2011年 占37% 约55分 共有三大题阅读题 1、文言文阅读 15分 2、议论文阅读或者说明文阅读 15分注:今年的考试说明并无要求现代文一定要考课内的 3、记叙文阅读(课外)25分 4、有些试卷将名著阅读加入本部分,凑成四道阅读题 8分2012年 与2011年同(三)作文 占40% 60分注:2012年的试卷研究为2011年3月到5月各个县市的质量检查卷和各个名校质量检查卷,2011、2010年的试卷则是以该年年泉州中考试卷为准,下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在比较中选择近五年的中考试卷来进行比较分析。二、2012年试卷

4、命题研究:以2011年的试卷结构来分析,并以2011年的试卷为主要参考与历年中考试卷比较分析(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1、拼音、汉字、关联词、修辞的表达效果、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等 7分拼音:近五年来重点考察汉字的多音字、同音字、近音字,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汉字:看拼音写汉字(注意形声字的结构和书写)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汉字的检字法: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A部首检字法:考察某字部首,再查几画,第几画是什么?或者笔画笔顺。 B音序检字法:先查声母(按照字母表顺序,其中zh、ch、sh的声母的音,应查z、c、s),再查韵母。如果只问某字的音序检字法,则要求写出该字的拼音,但不要声调。如: “之”

5、用音序检字法应查“zhi”。 关联词:要求学生能读懂上下两句之间是一种怎么样的内在联系:或者递进、或者并列、或者转折、或者因果等,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要求考生应掌握基本的关联词搭配,如“不但而且”是递进,“不是就是”是选择,“不是而是”是并列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修辞的表达效果: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及其作用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往往不同于本义,是延伸义或者比喻义。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实例举隅:2011年: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

6、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同音字组词,不少考生出于惯性思维给字注音造成失分宏伟弘( ) 桥梁粱( ) 摩崖摹( ) 遐迩暇( )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汉字的正确书写:笔画笔顺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

7、效果。(3分)=指出修辞手法及作用 2010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世界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们,_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同音字和近音字A、世博搏击风浪 B、作为为富不仁C、仍然忍辱负重 D、词章义不容辞(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转折句子的基本关联词.“但”提示A、无论 B、虽 C、因为 D、如果(3

8、)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义务 B、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主人C、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义务 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主人2009年人生,起伏跌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的时候,要沉着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失败的时候,要百折不挠,不要被困难吓倒。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良好的心态, 态度决定命运!(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多音字A沉着冷静(zhe) 着急(zho) B折腿(sh) 百折不挠(zh)C被吓倒(xi) 恐吓(h) D困难(nn) 患难与共(nn)(2)下列不构成反义词的

9、一项是( )=反义词的基本理解,不少同学选择D项而失分A起伏 B成败 C冷静冲动 D要不要(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总结句式的关联词A而且 B因为 C但是 D只有2008年(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考察。A畅想 怅然 B应和 干涸 C崛起 倔强 D拆洗 差使(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关联词的搭配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3)将“然后”一词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

10、当的一处是( )=句子的链接那鸟先是离我较远,见我未去伤害它, A 便一点点挨近, B 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 C 瞧瞧我的反应。2007年1读读下面文字,完成题。(4分)事业成于忍,毁于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给加点字注音:曾( )落( )=多音字找出两对反义词: 和 和 =反义词的基本理解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字母即可)。(2分)备选词语:a.灿若星辰b.争奇斗艳c.琳琅满目d.多彩多姿泉州这座历史名城人文荟萃:梨园、高甲、南音,艺苑群芳 b ;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民俗风情 d

11、 ;东西双塔、崇武古城、洛阳石桥,名胜古迹 a ;桔红糕、海蛎煎、土笋冻,风味美食 c 。=结合语境选择恰当成语2、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10分=考试说明中例举的50篇诗文,现代文的背诵默写不做考察近五年来的古诗文默写(几乎都是名句)是以机械性默写为主要,理解性默写为辅导,2010、2011年更是全部都是机械性的默写。历史回顾:2007年 诗6分 文4分 诗歌默写四句下半句,三句上半句(简称四上三下)。文言文为理解性默写:水景(来自游记文章)=文言文考察期行属于记叙文2008年 诗6分 文6分 诗四下二上,文为理解性默写:奇景(来自游记文章)= 文言文考察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议论文2009年 诗6分

12、 文4分 诗四下二上,理解性默写,文一分,诗3分(均为哲理性句子)=文言文考察游记与朱元思书2010年 全部机械性默写 诗三上三下6分,文写景4分(来自游记文章)=文言文考察曹刿论战属于记叙文范畴2011年 全部机械性默写 诗三上三下6分,论语考察4分=文言文考察游记桃花源记2012年展望:10分,诗6分,三上三下,文章要注意写景句、哲理句、中心句、关键句、排比句、对偶句、议论句。全部机械性默写可能性仍然很大。文章的主要落实到写景句的默写,2012年文言文必然不会考察写景的文章。默写要注意同音字谐音字形似字的区别,比如“月”与“夜”,“渐”与“溅”,“唯”与“惟”,“莲”和 “涟”等。实例举隅:2011年烽火连三月, ,以观沧海。晓镜但愁云鬓改, ,塞上燕脂凝夜紫。闲来垂钓碧溪上, ,化作春泥更护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2010年采菊东篱下,_ _,恨别鸟惊心。我寄愁心与明月,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