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2) 新编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天空 文档编号:153144812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2) 新编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2) 新编已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2) 新编已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2) 新编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2) 新编已修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 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 怎能 拥有考试的辉煌?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 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 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 我们来说, 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

2、 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 如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 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 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 ; 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 名。再如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 ; 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

3、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 “中间力拉崩 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 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 同一个词, 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 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 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 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 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

4、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 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 :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 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

5、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 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 解文言文的特点,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 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 : 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 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

6、在翻译文言 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 通顺, 就要多学多练, 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 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 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另外,也 要讲求翻译技巧。 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 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

7、删去。如“久 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 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 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 “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四)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 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

8、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也就把握住了。 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 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 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 句子。 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 重视诵读。反复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 :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

9、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 打猎 下雨 到、往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准备

10、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 “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 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二)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11、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 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以至于斯也 斯 从而谢焉 谢 2.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 10 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三)(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 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 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12、 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曾子之妻之市 听父母之教 B.其子随之而泣 今子欺之 C.汝还 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 (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 读了这个故事后, 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来作答。 (四)(四)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 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

13、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 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 逮及。 (2) 穿壁在墙上找洞。 (3) 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 资借。 (5) 大学大学问家。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 乃( ) 偿( ) 怪(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

1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三个来自勤学故事的成语: ( )( )( ) (五)子罕弗受玉(五)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 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 “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 诸( ) 弗 ( ) 以( ) 丧( ) 不若(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用自己的话分析一下。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六)(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

15、啖菱,并角入口。或曰 : “啖菱须去壳。”其人自 护所短,曰 :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 :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 “前 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席而啖菱 啖( ) 欲以去热也 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本文,谈谈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七)千金求马(七)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 “请求之。”君遣之三 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 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