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53055683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考点详解)(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1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潮 (2020全国卷I,28)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019全国卷29)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转变(2019全国卷30)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2019全国卷30)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特点(2018全国卷,29)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影响(2018全国卷,29)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2018全国卷,29)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2018全国卷,28)严复翻译天演论与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及影响(2017全国卷,41)近代思想解放潮流(2017全国卷,41)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思想变化(2015全国卷,28)洋务运动期间中外思想观念的冲突(2016全国卷,28)梁启超与“诗界革命”(20

2、16全国卷,29)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之争(2016全国卷,40)康有为、严复有关人口问题的主张及评价(2015全国卷,29)康有为的思想主张(2015全国卷,29)近代维新派对儒学的认识考向一 新思潮萌发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知识衔接】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背景: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鸦片战争的惨败,有识之士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

3、志;(3)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4)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中体西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目的:在维护固有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

4、学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实践:洋务运动结果: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评价: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其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局限性: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典例在线】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28,4分)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

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应用科学与技术和近代企业的兴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才会有很多人提问相关的问题,故C项正确;从材料来看西学得到了传播,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被抑制,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有维新的主张,且此时只是早期维新思想出现,并没有往深入发展,排除B项;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2(2020年山东卷,6,3分)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6、。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答案】C【解析】19世纪后期,赖尔关于自然力量逐渐推动地质进化的理论,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是因为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C项正确; 科学阐释了“自然演进规律”,不是强烈要求变革中国社会,实现救亡图存理想的进步思想家关注赖尔理论的主要原因, A项错误;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进步思想家欢迎

7、赖尔理论不是为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B项错误; 19世纪后期地质进化理论传入中国,没能动摇恪守古训的陈旧观念,D项错误。考向二 维新变法思想【知识衔接】1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出现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著有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拓谷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

8、维新思想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康有为思想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原因:(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3)康有为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4)根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译著天演论,借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的共同主

9、张)主张变法图存,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核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政治上: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2)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上: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最主要作用或功绩)【典例在线】1、(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三一模)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在晚清时期“儒家学说从一直是无可怀疑的信仰中心,变成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和有争议的一种思

10、想体系。”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B洋务派主张的推动C维新变法思想的提出D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古文经学”提出了质疑,从而使儒家学说“变成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和有争议的一种思想体系”。由此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维新变法思想的提出,故C正确;太平天国初期对儒学有所冲击,但此后儒学依然是“无可怀疑的信仰中心”,故A错误;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否定儒学,且不是在晚清时期,故D项错误。2(2020山西省高三三模)“民权”与“民主”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意为“人民的权力”。但19世纪七八

11、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B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C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民权”“民主”在西学中的意思相同,但早期维新派只倡民权,而反对民主。他认为民主是犯上作乱的起源,与儒家的尊尊思想相违背,儒家思想认为君主再坏,臣子也不能推翻或杀掉他,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君主。因此反对民主反映当时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故选A;材料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对“民权”“民主”的理解,不是体现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没有反映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BC错误;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当时还没有开始维新变法,

12、并且1898年的维新变法也没有成为社会共识,D错误。考向三 新文化运动【知识衔接】1背景(1)政治: 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准备复辟帝制。(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4)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历史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6)直接原因: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第二年底迁到北

13、京)(2)口号(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3)代表人物: 蔡元培:时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新青年。(5)主要活动基地:北大。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思想革命文学革命)(1)提倡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为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

14、形式主张用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倡导内容革命主张推到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通俗的新文学。典范:鲁迅狂人日记(最早)、孔乙己把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4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最大功绩)(2)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5)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6)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文化平民化),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7)局限性: 脱离广大群众(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传入:十月革命后。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广泛传播: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创办各类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除新青年外,还有每周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