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050325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试卷理(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在等差数列an中,a2=5,a6=17,则a14=()A45B41C39D372(5分)数列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an=(1)nBan=(1)nCan=(1)nDan=(1)n3(5分)在ABC中,已知a=5,c=10,A=30,则B等于()A105B60C15D105或154(5分)设Sn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8a2+a5=0,则等于()A11B5C8D115(5分)

2、在ABC中,B=60,b2=ac,则ABC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6(5分)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1,a4+a6=6,则当Sn取最小值时,n等于()A6B7C8D97(5分)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向量,=(cosA,sinA),若,且acosB+bcosA=csinC,则A、B的大小分别是()A、B、C、D、8(5分)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在黄浦江西岸选择甲、乙两观测点,在甲、乙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电视塔与甲地连线及甲、乙两地连线所成的角为120,甲、乙两地相距

3、500米,则电视塔在这次测量中的高度是()A100米B400米C200米D500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5分)已知a,b,c为ABC的三边,B=120,则a2+c2+acb2=10(5分)已知数列an满足an12=an2+4,且a1=1,an0,则an=11(5分)已知锐角ABC的面积为3,BC=4,CA=3,则角C的大小为 12(5分)在3和一个未知数间填上一个数,使三数成等差数列,若中间项减去6则成等比数列,则此未知数是13(5分)已知数列an中,an=,则a9=(用数字作答),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9=(用数字作答)14(5分)将正偶数按下表排成5

4、列: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1行2468第2行16141210第3行182022242826那么2014应该在第行第列三解答题: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运算过程15(12分)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a3=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若数列an的前k项和Sk=35,求k的值16(12分)已知a,b,c分别是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若ABC面积为,c=2,A=60,求b,a的值若acosA=bcosB,试判断ABC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17(14分)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4=1,S8=17,求通项公式an18(14分)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5、,已知()求cosA的值;()的值19(14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1,Sn,an+1成等差数列,nN*,a1=1函数f(x)=log3x(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II)设数列bn满足bn=,记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试比较Tn与的大小20(14分)设数列an满足a1=1,a2=2,an=(an1+2an2)(n=3,4,)数列bn满足b1=1,bn(n=2,3,)是非零整数,且对任意的正整数m和自然数k,都有1bm+bm+1+bm+k1(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2)记cn=nanbn(n=1,2,),求数列cn的前n项和Sn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

6、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在等差数列an中,a2=5,a6=17,则a14=()A45B41C39D37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根据题意和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出公差d,代入通项公式求出a14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a2=5,a6=17得,=3,则a14=a6+(146)3=17+24=4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2(5分)数列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an=(1)nBan=(1)n

7、Can=(1)nDan=(1)n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利用由数列1,可知:奇数项的符号为“”,偶数项的符号为“+”,其分母为奇数2n1,分子为n2即可得出解答:解:由数列1,可知:奇数项的符号为“”,偶数项的符号为“+”,其分母为奇数2n1,分子为n2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即可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3(5分)在ABC中,已知a=5,c=10,A=30,则B等于()A105B60C15D105或15考点:正弦定理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正弦定理 知,将题中数据代入即可求出角C的正弦值,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

8、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知a=5,c=10,A=30根据正弦定理可知sinC=C=45或135B=105 或15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常用来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属于基础题4(5分)设Sn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8a2+a5=0,则等于()A11B5C8D11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题意可得数列的公比q,代入求和公式化简可得解答: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由题意可得8a2+a5=8a1q+a1q4=0,解得q=2,故=1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涉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属中

9、档题5(5分)在ABC中,B=60,b2=ac,则ABC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形状判断 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b2=a2+c22accosB=a2+c2ac,又 b2=ac,可得 (ac)2=0,从而得到ABC一定是等边三角形题干错误:b=ac,应是:b2=ac,纠错的题解答:解:b2=ac,B=60,由余弦定理可得 b2=a2+c22accosB=a2+c2ac,ac=a2+c2ac,(ac)2=0,故 a=c,故ABC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得到 (ac)2=0,是解题的关键6(5分)设等差数列

10、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1, a4+a6=6,则当Sn取最小值时,n等于()A6B7C8D9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条件已提供了首项,故用“a1,d”法,再转化为关于n的二次函数解得解答:解: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则a4+a6=2a1+8d=2(11)+8d=6,解得d=2,所以,所以当n=6时,Sn取最小值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考查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及计算能力7(5分)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向量,=(cosA,sinA),若,且acosB+bcosA=csinC,则A、B的大小分别是(

11、)A、B、C、D、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专题:计算题分析:由=0可得sin(A)=0,从而求得A=再由acosB+bcosA=csinC利用正弦定理可得sin(+B)=1,由此求得B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可得=(cosA,sinA)=sinA=2sin(A)=0,再由A是三角形ABC的内角可得,0A,A=0,故A=再由acosB+bcosA=csinC可得sinAcosB+sinBcosA=sin2C,即 cosB+sinB=,即sin(+B)=,故sin(+B)=1再由 +B 可得 +B=,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向量垂直的性质,两个向量坐标形式的

12、运算,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8(5分)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在黄浦江西岸选择甲、乙两观测点,在甲、乙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电视塔与甲地连线及甲、乙两地连线所成的角为120,甲、乙两地相距500米,则电视塔在这次测量中的高度是()A100米B400米C200米D500米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分析:先求出BC,BD,再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设塔高AB=hm,在RtABC中,由已知BC=hm,在RtABD中,由已知BD=hm,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3h2=h2+50022

13、h500cos120,即h2250h125000=0,解得h=500(m)(负值舍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正确运用余弦定理是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5分)已知a,b,c为ABC的三边,B=120,则a2+c2+acb2=0考点:余弦定理 专题:解三角形分析:由条件利用余弦定理可得cos120=,化简可得a2+c2+acb2的值解答:解:AB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B=cos120=,化简可得a2+c2+acb2=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0(5分)已知数列an满足an12=an2+4,且a1=1,an0,则an=考点:等差关系的确定 专题: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确定an2是以a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