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编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天空 文档编号:153050321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编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编已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编已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编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编已修订(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2008年2月20日)2007年,全区人民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胡总书记“314”总体布署,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努力构建“科学发展先进区、和谐进步模范区、党建工作示范区”,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据统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40亿元,达到142.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0%,增速达历史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实

2、现增加值21.30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31亿元,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95亿元,同比增长16.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549元,同比增加2739元,按现行汇率(1:7.23)折算为2289美元。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6年的16.0:53.8:30.2调整为2007年的14.9:55.6:29.5。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1.8%和26.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3、12.9和4.8个百分点。就业情况:2007年全区从业人员为49.46万人,比2006年48.53万人增长1

3、.9%。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6.29万人,比2006年17.03万人下降4.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02万人,比2006年19.19万人增长4.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15万人,比2006年12.31万人增长6.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2%。二、农村经济2007年,农业产值小幅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产值比已达到18:82。全区粮食总产量38.02万吨,同比增加7.13万吨,增长23.1%,农业总产值32.03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多经产值26.50亿元,同比增长0.9(见下表)。农业总产值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产值同比%农业总产值(现价)万元3203680.78

4、其中:多经产值万元2650520.871、农业万元1801381.432、林业万元39451.403、牧业万元1148320.574、渔业万元145241.095、农林牧渔服务业万元69293.21今年,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受畜牧疫情和春旱的影响,小春粮食产量、肉类总产量、生猪存出栏、家禽产量、蔬菜产量和蚕茧产量有所下降,其它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下表)。农 业 生 产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同比%一、粮食产量 吨38021023.091、小春粮食吨271243.21 其中:小麦吨114349.632、大春粮食吨35308625.71水稻吨19004226.77其中:中稻吨18746525.8

5、2再生稻吨2577183.19玉米吨803451.95红苕吨7121873.70二、油料产量吨23704.68其中:油菜籽吨17115.21三、蔬菜产量吨4526183.81四、茶叶产量吨297940.45五、水果产量吨312588.16六、蚕茧吨125517.00七、肉类总产量吨644747.64其中:猪肉吨500536.94八、生猪年末存栏头4034588.49九、生猪年内出栏头62566412.76十、家禽产量万只900.5211.05十一、禽蛋产量吨210931.50十二、水产品产量吨167600.48都市农业快速发展。重庆市巴南区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大力发展了业主制农业,推进土地适

6、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大了长廊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具规模,茶叶、花椒、花卉三大产业基地不断扩大,我区的“巴南银针”茶获全国名优茶评选一等奖;“正州”牌生猪,五布柚、恒田鸡蛋、“东灵”牌花椒等一批农产品品牌通过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评议审定,获得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石龙技工”劳务品牌驰名全国,2007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4.5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44亿元。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落实3000万元资金,用于16座病险水库整治;投入57万元对灌溉效益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丰盛打铁洞、三潮水等23处电力提灌站进行技术改造;新建微型水利工程

7、1578口,完成各类农业机械维修改造4970台,渠道清淤维修防渗455公里,恢复改善灌面3.6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1608口、无害化厕所1000户;全面完成20个镇街50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农户环境卫生面貌。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历年退耕还林工程15.25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200万株;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50万亩。完成库区绿化带建设2006年度灾后补植补造1.2万亩,火烧迹地植被恢复1364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54%。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1.83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3479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76万吨(折纯)。乡镇企业、

8、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77.41亿元,同比增长41.7%;总产值295.81亿元,同比增长31.8%;营业收入320.07亿元,同比增长32.9%;利润总额20.79亿元,同比增长48.9%;实交税金9.36亿元,同比增长39.4%。民营企业实现产值324.48亿元,增加值8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7%和44.0%;营业收入349.07亿元,利润总额22.36亿元,实交税金1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0%、52.3%、34.8%。中小企业实现产值298.75亿元,增加值79.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和43.2%。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

9、经济进一步增长。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4.53亿元,同比增长25.0%。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仍是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6.84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9%,充分体现了“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实现工业总产值281.2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区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182.04亿元,同比增长41.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4.87亿元,同比增长29.9%,实现利润总额157.19亿元,同比增长3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除蓄电池、汽车、水泥等有所下降外,其余产品均有所增长(见下表)。工业主要产

10、品产量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同比%1、汽车辆1076210.042、摩托车辆40713624.073、水轮发电机组千瓦70358040.104、蓄电池千伏安时39034756.055、数控机床台37964.786、金属切削机床台143516.677、成品钢材吨9575521.228、日用陶瓷万件29440.039、水泥万吨4788480.0410、硫酸吨1604270.0211、内燃机万千瓦35158230.0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提高,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

11、现工业总产值236.52亿元,同比增长33.4%;主营业务收入238.31亿元,同比增长31.0%,产品销售率98.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6.76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12.80亿元,同比增长25.7%;亏损企业亏损额0.02亿元,同比下降74.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7.1%,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长安铃木、宗申集团、重庆机床厂、攀钢集团重庆汰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及羚羊轿车、天语轿车、宗申摩托、数控机床、华陶瓷器等一批名优产品饮誉国内外。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9.98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增加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年

12、房屋施工面积683.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3%;房屋竣工面积202.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4%。建筑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之一。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60亿元,达到163.63亿元,比上年增加47.7亿元,同比增长41.2%,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建设与改造投资120.31亿元,同比增长44.8%,其中,工业投资55.71亿元,同比增长32.3%,房地产开发41.47亿元,同比增长34.2%。从投资渠道看:国有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保持主体地位。国有投资57.69亿元,同比增长25.1%;民

13、间投资89.94亿元,同比增长61.1%,民间投资占全区投资额的55.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6.00亿元,同比增长14.3%。从投资对象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加快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17.6%;第二产业投资57.30亿元,同比增长28.8%;第三产业投资101.88亿元,同比增长50.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2.7:35.0:62.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呈现出一、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格局。重点项目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374个,完成投资112.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0%和92.2%,投资

14、占全区50万元以上的建设与改造项目投资比重达93.6%;其中:重点项目投资76.8亿元,超额完成计划18.2%,占全区投资总额的46.9%。标志着全区实施“以重大项目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五、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土地面积达到41.1平方公里,全区竣工城镇房屋85.2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67.0%,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启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三规合一”编制工作。渝湘高速公路巴南段、渝南大道C段、鱼洞滨江大桥建成通车。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鱼轻路、滨江公园东段道路改造顺利竣工。外环高速公路巴南段、南涪路巴南段、鱼洞

15、长江大桥南引道、佛耳岩滚装码头等项目进展顺利。惠民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能源、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城区市政建设和管理,园林绿化得到新的提升和拓展。实施了渝南大道A段、B段、C段绿化、龙海大道绿化、巴南新干道绿化、滨江防护堤绿化、土桥岔路口立交绿化、体育中心小游园、国土局小游园、开发区小游园、环线高速路绿化(花溪工业园区段)、市政道路整治等绿化建设。2007年建设绿地46.86万平方米,调整充实绿地12.7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9,提高5.8个百分点。六、交通运输邮电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507万人,同比增长25.4%;货物运输量1146万吨,同比增长27.2%。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