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000968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电化学基础第一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溶液红色加深,则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解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表现为热量变化外,还可以表现为电能和光能等。答案 A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2、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解析由图示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错;1 mol A2(g)与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ab)kJ热量,A错,B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错。答案B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H1a kJmol12H2(g)O2(g)=2H2O(g)H2b kJmol1H2(g)1/2O2(g)=H2O(l)H3c kJmol12H2(g)O2(g)=2H2O(l)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d0C2ab0解析 H2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Hc,A错;反应的化学计量

3、数是的2倍,反应热也是的2倍,b2a0,C对。答案 C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Q kJmol1(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B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C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反应过程放出更多的热量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解析由于SO2和O2反应放热,所以相同条件下,2 mol S

4、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A错误。SO2和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参加反应的SO2小于2 mol,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B错误。增大压强,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热量更多,升高温度,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热量减少,C错误。答案D5为探究NaHCO3、Na2CO3和盐酸(以下盐酸浓度均为1 molL1)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序号35 mL试剂固体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温度/水2.5 g NaHCO320.018.5水3.2 g Na2C

5、O320.024.3盐酸2.5 g NaHCO320.016.2盐酸3.2 g Na2CO320.025.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20.0 时,含3.2 g Na2CO3的饱和溶液和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25.1 D20.0 时,含2.5 g NaHCO3的饱和溶液和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16.2 解析实验说明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实验说明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误;由实验可知,碳酸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而C项缺少了这个放热的过程,因而放出的

6、热量少于实验,则温度低于25.1 ,该项正确;同理,由实验判断,D项错误。答案C6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H140.5 kJmol1C(s,石墨)O2(g)=CO(g)H110.5 kJmol1则反应TiO2(s)2Cl2(g)2C(s,石墨)=TiCl4(l)2CO(g)的H是 ()。A80.5 kJmol1 B30.0 kJmol1C30.0 kJmol1 D80.5 kJmol1解析认真观察已知反应和目标反应,将已知反应分别记为、,应用盖斯定律,由反应2即可解题。答案D7肼(N2H4)是火箭发

7、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g)H8.7 kJ/mol,N2H4(g)O2(g)=N2(g)2H2O(g)H534.0 kJ/mol,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 kJ/molB2N2H4(g)N2O4(g)=3N2(g)4H2O(g)H1 059.3 kJ/molC2N2H4(g)N2O4(g)=3N2(g)4H2O(g)H1 076.7 kJ/molDN2H4(g)N2O4(g)=N2(g)2H2O(g)H1 076

8、.7 kJ/mol解析 N2(g)2O2(g)=N2O4(g)H8.7 kJ/mol,N2H4(g)O2(g)=N2(g)2H2O(g)H534.0 kJ/mol,将热化学方程式2就可以得到肼与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则H534.0 kJ/mol28.7 kJ/mol1 076.7 kJ/mol,选项C正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8(1)已知:Fe(s)O2(g)=FeO(s)H1272.0 kJmol1;2Al(s)O2(g)=Al2O3(s)H21 675.7 kJmol1。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某同学认为,铝热反应可用于工业炼铁,你的判断是_(填“能”或“不能”)

9、,你的理由是_。(2)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气态的某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该反应是_(填“吸”或“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中B历程表明此反应采用的条件为_(填字母)。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C降低温度 D使用催化剂解析(1)该铝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O(s)2Al(s)=Al2O3(s)3Fe(s),可由3得到,故HH2H131 675.7(272.0)3859.7(kJmol1)。铝比铁价格高,故用铝热反应炼铁经济上不合算。(2)结合图像,反应物的能量低于

10、产物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答案(1)3FeO(s)2Al(s)=Al2O3(s)3Fe(s)H859.7 kJmol1不能该反应为引发反应,需消耗大量能量,成本较高(2)吸增大D9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2H2(g)O2(g)=2H2O(l)H1571.8 kJmol1;CH3OH(g)1/2O2(g)=CO2(g)2H2(g)H2192.9 kJmol1(1)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H2_。(3)H2(g)的燃烧热为_。(4)请你分析H2(g)作为能源比甲醇蒸气作为能源的优点:_(写

11、出两点即可)。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反应整理可得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3/2O2(g)=CO2(g)2H2O(l)H764.7 kJmol1。(2)反应的最终能量变化只与始态、终态能量有关,与中间状态无关,故H2E1E2。(3)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知,H2(g)的燃烧热为285.9 kJmol1。(4)氢气的燃烧产物对环境无影响,而且热值高。答案 (1)CH3OH(g)3/2O2(g)= =CO2(g)2H2O(l)H764.7 kJmol1(2)E1E2(3)285.9 kJmol1(4)H2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任何污染;等质量的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CH3OH(g)的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0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NaOH溶液120.220.323.7220.320.523.8321.521.624.9试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