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981867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本说课稿为2010年参加区评优课比赛稿。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诗二首说课稿石家庄市柏林庄学校 焦春歌 2010.3.22古人常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极言古诗文化内涵之深。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四方面谈谈对这一课的想法。一、 说教材古诗二首中选编的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均为描写西湖美景的佳作,集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为一体,但风景、意境又各不相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对西湖疏导治理有方,留下了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由此而得名的

2、景观。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的同时,苏轼也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的诗作。本诗便是其中的一首,乃是用凝练的笔触从天气的对比入手,将西湖喻为西子,把西湖婀娜多姿的阴柔美描写得生动传神,尽显苏轼才气之不同凡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送别友人时,在净慈寺所看到的西湖美景,从6月与其它季节对比入手,描绘出清晨西湖上荷花在初升太阳的映照下,娇艳含露,莲叶无穷无际,一碧千里的宏大绚烂的画面。两诗选编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展示出了不同的“西子”之美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情越山水间,而本课又处于这一单元的开篇位置。一进入这个单元便以古诗意境优美、耐人回味的文体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这一单元主题的阅读兴

3、趣,是激发学生热爱、向往自然景观的好教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诵出诗的韵味与美感。过程与方法:1、 通过用心品读诗文,小组合作学习,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2、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风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西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悟诗句的画面与意境之美。二、 说学生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灵活,敢于质疑,且已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如边

4、读边想象画面,圈画批注等。他们乐于和同伴们一起讨论交流。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深入文本。三、 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采用自读自悟法,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在反复、形式多样的读中,感悟西湖之美。四、 说教学程序本课教学分两课时,这里就第一课时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一说明。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

5、重点,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激发兴趣,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精读品味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一) 激发兴趣,自读自悟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组西湖的风景图片,配以优美恰当的音乐边作讲述: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如果说这些生动的图片是有形地记录下了西湖的绰约风姿,那么古诗就是以简洁却意境深远的文字展示出西湖的迷人风韵。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我这样处理,有声有色,直观形象的画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交流苏轼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与西湖的不解之缘。文如其人,诗由心生,了解这些背景资料,就为学生感受作者对西湖观察之细,用心用情之恳切,打下认知基础。在将两首诗读正确

6、、流利后,我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将诗句中写景的词语画下来,借助工具书及资料理解诗意。这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探寻新知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留足自读的时间,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读书方法继续得到锻炼。(二) 合作探究,精读品味根据学生乐于和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情况,我再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自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集体交流,并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西湖画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只有有了开放性的问题作定向,鸟才能在茫茫天空中找到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大海中寻到跃的目标。因此,这样处理,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和交流有路可循,有章可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

7、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不同画面,并且通过追问“浓妆时的西湖是什么样?”“淡抹时的西湖又会是如何景致?”使学生感受到:哦,原来空濛山色是其淡雅的妆饰,潋滟的水沟是它浓艳的粉脂,进而体会作者把晴雨皆宜的西湖比作西子之精妙。在此理解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所感,读出诗之韵味。以上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贯彻始终,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落实。(三)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诗句的意境后,语言文字已经变得形象立体了。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联系课初所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来品味作者此时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去吟诵,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充分感受古诗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在学习本诗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苏轼的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西湖的另一番景象,激发学生对西湖景观的向往、热爱之情。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的诗样的教育,我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激情,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享受情感的熏陶,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