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978060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后12课(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古诗两首编写教师 马庆梅 单位 流峪中心校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准备: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和插图,从“望”字着眼,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

2、望天门山板书望天门山。2. 播放西湖风光课件、教师简单介绍,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合作交流(一)小组合作学习。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及苏轼的了解。2.小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二)全班交流。1诗的大意同学们都已经明确了,请同学们一齐来把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读一遍。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一下诗中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三、品读体验(一)望天门山1.体会江水的气势。(1)还有一字更能表达出这种磅礴澎湃的气势。体会天门山“断”而江开。(2)天门山中断了,在作者眼里

3、是被谁断开了?由此你体会到长江水怎样? 2. “流”和“回”是说明江流湍急,以至在拐弯处形成巨大的旋涡,然后才滚滚东流的,很有气势。“碧水东流至此回”,从这个“回”字你又体会到天门山怎样? 3.这幅画中由哪些带有鲜明色彩的事物组成?(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4看来同学们都不缺少美的眼光,作者用如此精辟的词汇描绘了天门山的雄奇美丽,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好!让我们一齐用激情的朗诵,来表达我们这一共同的情感吧!?(二)饮湖上初晴后雨1.西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自学古诗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潋滟: 空蒙: 亦: 奇: 欲

4、: 相宜: 3学习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课件出示。(1)齐读。读出晴天阳光明媚、波光闪动的感觉。(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4知识迁移,利用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读出西湖雨天的美。在诗人眼里,西湖的晴天美在哪里,雨天又美在哪里?(2)第三、四句。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怎样读出这种美?(重读:总诗人把“西湖”比作谁?你觉得为什么诗人会想到把西湖比作西子呢?)四、巩固延伸1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2选择一首描写祖国某处风光的古诗,搜集相

5、关风光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图片集或手抄报。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望天门山爱国 帆来日出 西湖山水 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比西子)总相宜(美) 雨亦奇 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22 富饶的西沙群岛编写教师 马庆梅 单位 流峪中心校 教学目标: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重点、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

6、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播放西沙群岛视频: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师解说:多么迷人的画面啊,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齐读课题)二、合作交流1那就让我们拿起课本去享受一下吧!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景象?2学习生字。(1)出示词语(以不同形式练读)。深蓝懒洋洋披甲威武拣贝壳 形状肥料富饶 岛屿 山崖栖息 鸟

7、粪(2)出示四字词语(以不同形式练读)。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瑰丽无比 千奇百怪飘飘摇摇 祖祖辈辈 穿来穿去 划来划去 (3)特殊形式词语的认读。AAB式词语:懒洋洋 圆溜溜 数量词 : 一块块 一条条3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景象呢? 三、品读体验 (一)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指导感情朗读。4重点感悟。出示句子:(1

8、)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色、青色、绿色、淡绿色、杏黄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也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2)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两段话分别写出了 、 不但多还美丽可爱。请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3)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

9、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你是如何理解的?。(二)展示课前搜集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四、巩固延伸1段式练习:(1)操场外有一排挺拔的小白杨。_;_;我爱校园里的小白杨,我愿和它一起成长。(2)_;_;_;我们爱美丽的校园。(3)校园里的生物角可真热闹。_;_;_;这个生物角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给我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乐趣。2.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要把它抄下来。板书设计: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水颜色多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景色优美海滩 贝壳 海龟 物产丰富海岛鸟鸟蛋鸟粪 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

10、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23 美丽的小兴安岭编写教师 马庆梅 单位 流峪中心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四季特点观察的方法。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2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

11、览:美丽的小兴安岭。(播放小兴安岭的有关录像3.交流提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二、合作交流1请你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读词语,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词,纠正读音。3师:请小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品读体验(一)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出示重点句子品读体验。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是什么意思?换成“长出”行不行?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

12、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你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这本是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作者用来描写小鹿,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3.“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怎样 ? “封“字说明了什么? 4.“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 “浸”说明什么 ?5. “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6.“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