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52971951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象,表现出人们对于平衡和倚侧、协调和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 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把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过图象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

2、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书法创作中表现了自然之物所具有的美感,如人们从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惊沙孤蓬和夏云奇峰以及公主与担夫争路、公孙大娘的舞蹈之中悟通了书法;相反,人们在书法作品中也看到了各种自然形态的美感,起自魏晋之间的书势赞与后人大量以各种自然景观比喻书法的诗文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因而书法的魅力不在表现真实的物象,而是图象所造成的美感以及由此而体现的韵味意趣,故它比绘画更具有含蓄深蕴之美,更直接地展现作者的心灵气质与审美情趣。 如果把书法与诗文创作相比较,则诗文的媒介手段取自文字的意义,而书法则主要凭借文字的形态,文学创

3、作的构思依赖于语言意义的组合,故文学创作纯为一种思想的推进过程,它主要出于人的心理活动而无所依傍。书法则通过笔墨表现心志,它借助于固定的笔法和字形,在其中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图象和体现繁复纷呈的个性与心态,它是有依傍而又超越依傍的,因而书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巧的熟练,故前人论书十分强调“心手合一”。如果我们以客观物象作为一极,以人的思想作为另一极,则与之相契合的艺术是绘画和文学,而在此两极之中便是书法。因而书法是图象与意义的结合,它既不须如绘画那样直接模仿自然物象,也不须像文学创作那样冥思苦想。文人画兴起以后,画家便注意到吸收书法的笔墨情趣,表现了绘画向书法的靠拢;书法家也强调胸次涵养及书法

4、作品的书卷气,则证明了文学对书法 _。因为书法成为中国艺术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既有类似于造型艺术的形态之美,也要求具备文学修养与类似于文学创作的激情。 (取材于中国书法理论史)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书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画组合成的图象能表现出人们对形态美的认识。 B.书法线条的流动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情感与修养。 C.书法的超实用性是指艺术家借助它表达淡泊情怀。 D.书法有类似造型艺术的形态美和文学创作的情思。 2.根据材料一的段,下列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绘画以逼真为重要原则,通过图象来抒情写意。 B.书法的魅力在于图象美,也在于含蓄深蕴的情趣美。 C

5、.在诗文创作中,作者借助文字形态来推进思想进程。 D.书法创作强调胸次涵养,这与诗文创作比较相似。 3.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变万化:“化”的第三笔是“丿”(撇) B.淡泊无为:“泊”的读音是“b” C.契合:“契”的读音是“q” D.冥思苦想:“冥”也可以写成“暝” 材料二 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历史贡献,除传播千字文外,他还发“永字八法”之旨趣,以传遗后世。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正楷点画用笔和组织的方法。据说右军以“永”字总括一切笔法,日书数十次以习运笔。法书苑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工永字,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智永

6、之后,“永字八法”流传甚广,见载于史传者更为详尽。元刘有定注郑杓衍极云:“隋僧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得传于唐也。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欧阳询传陆柬之,柬之传子彦远,彦远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由此可见,“八法”之流传有序,于后世书法发展功莫大焉。一如明解缙暮雨杂述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后,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有人对“永字八法”颇持异议,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的楷范。我们认为 “永”字之所以可以成为笔法楷范,是因为它正好具备了汉字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侧(点)、勒(横)

7、、努(竖)、趯(钩)、策(挑)、掠(长撇)、啄(短撇)、磔(捺)。横和竖相交而为“折”,也是汉字楷书基本笔法之一,也包含在“永”字之中,只是前贤少有提及。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中无“戈”钩、“心”钩等笔画,实则无论什么钩都包含在“永字八法”的“趯”法之中,只不过方向、曲直、长度等不同罢了。可以说,“永字八法”是前人对汉字楷书笔法的总结。 (取材于百代书杰) 4. “永字八法”流传有序,请根据材料二,在横线处填入相应的人名。(3分) 智永虞世南()() 陆柬之()张旭 5.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楷范,作者反驳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三 唐张敬玄书则有论:“初学书,先学真书,

8、此不失节也。”宋人蔡襄论书也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苏轼说得更加清楚:“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以及孙过庭所说的“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等论述都阐明了学习行草书应先从学习楷书开始的道理。 综观历代行草书大家,都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有的甚至不亚于行草书,因为历史习惯于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而被行草盛名所掩盖。“二王”、张旭、黄庭坚、赵孟頫、鲜于枢、王铎、祝允明,包括近现代林散之、于右任等概莫如此,既是以绵邈堂皇的行草书名世,又有精微澄明的楷书展现。由此可见,从楷书入手才是学习行草书的通衢大道。写好了楷书

9、不一定能写得好行草书,但不写好楷书就一定写不好行草书,这庶几就是规律。但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在楷书上不值得,甚至还说楷书就是行草书的羁绊,写多了反而会影响行草书的发展,凡此种种,都是无稽之谈,纰缪之说。史载唐代狂草书家张旭的楷书即比草书鸣世更早,且有时评:“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此论虽有夸大其辞之嫌,但也足以证明他的楷书成就在当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每个人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学习楷书可以使初学者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笔墨语言构成,正确认识和熟练运用正侧、藏露、衄挫、轻重、疾涩、曲直、转折等笔法和运

10、锋要则,培养规行矩步、严谨审慎的逻辑思维和起止有度、法正完满的点画功夫,锻炼良好的控笔能力。所以,楷书不仅能使我们掌握基本的字形结构,而且能使我们储蓄丰富的用笔体验。是初学者理想的入门书体,也是向行草书进发的滥觞。无论怎样,学书之初从比较规正、端庄的楷书入手都应该是正道。 (取材于钱玉涛的相关文章) 6.下列是为“材料三”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书法要从楷书起 B.楷书与行草之关系 C.行草书名家重视练楷书 D.书法本源之认识 7.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不能够用括号里的替换的一项是(2分) A.羁绊(束缚) B.无稽之谈(不经之谈) C.夸大其辞(闪烁其词) D.滥觞(起源)

11、 8.三则材料介绍中国书法侧重点各有不同,请逐一说明,并结合材料谈谈何传承中国书法。(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12、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 (取材于刘基计战) 材料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13、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计料已审 审:审阅 B.则名微而众寡 名:名望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 D.内修政治: 修:治

14、理 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A.则 矣 B.其 哉 C.何 也 D.孰 乎 11. 材料二中“今为君计”中的“计”,与下列成语中的“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计穷力竭 B.不计名利 C.国计民生 D.计日程功 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A.“先主”是作者对刘备的敬称,因其时代有别,其人已逝,故称“先”。 B.诸葛亮称刘备“将军”,因为刘备手握重兵并且已经收复了荆益之地。 C.刘备做过豫州牧,古人敬称中

15、可以称官职,因此鲁肃称刘备为“豫州”。 D.“荆州”古称江陵,是九州之一,位于长江中游两岸,为江汉平原腹地。 14. 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是怎样阐述的?请分条概括。(5分)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刘基看来,用兵之道的根本在于作战之前要拥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力。 B.刘备曾三次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 C.鲁肃自称诸葛瑾之友,目的是与诸葛亮拉近关系,从而取得他的信任。 D.在当阳长坂,鲁肃与刘备会面,表达孙权希望联合刘备共济大业之意。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21题。 赠将【1】 宋王质 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2】。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3】沙月静边尘。 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4】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 注释:【1】已从官场归隐的王质听说好友窦将军意欲归隐,写此词相赠。 【2】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